APP下载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

2022-04-17江奕霞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和谐关系研究策略教育理念

江奕霞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但因责任感、义务感的弱化而显得难以维系和巩固,师生间的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交流在减退,情感关系平淡疏离的倾向性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有教无类”的学生观,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与职业素养,提升其知识水平以及教学管理能力,构建心理彼此相容、心灵互相接纳、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必然。本文就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进一步探究,以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关系;师生关系;教育理念;研究策略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是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人际关系,是最高尚、最健康的人际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一、当前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

(一)师生关系的依附性。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教师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控制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学生绝对地服从教师,这种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师生关系必然阻隔师生间更深入的交往,对教学效果必然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师生关系的冷漠性。当前很多教师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学生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这样的师生关系缺乏精神层面的交流,必然显得非常冷漠。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原因剖析

(一)传统师生关系没有改变,教师依然是主角。在课堂上,教師还是主角,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这样的师生关系只存在着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关系没有感情的成分存在,势必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教师的教育手段不得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育手段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但近年来由于教师的教育手段使用不当,使不当的惩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变相体罚,严重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激发彼此之间的矛盾,影响师生关系和谐的构建。

(三)只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实中却仍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仍以升学成绩的优劣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导致教师只教书而没有育人,这样的师生关系必然存在着矛盾,师生关系必然不和谐。

(四)少数教师缺少职业道德,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现实的情况不很乐观,教师的“失德”现象现在也成为了一个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教师缺少职业道德,这样也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矛盾,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反差,导致师生关系矛盾不断激化。在现实中,学生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学生在家里很少受委屈、遭受挫折,从而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性格。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比起在家庭那就严格多了,这样一些学生往往会与教师对着干,致使师生关系的矛盾不断激化,师生关系紧张不和谐层出不穷。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策略

(一)具备良好的师徳。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而另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所以作为教师,我觉得良好的师德要用“爱、勤、博、范”来严格要求自己 。

1.“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工作形式和方法,而是师德的根本和实质。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要使用适度亲切的身体语言,选择亲切、融洽的教育场合,在和风细雨中沟通师生感情,让学生产生信任感,深入地了解、理解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重视他们,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感情不能取代教育。我们不能做“保姆式”的老师,学生不良的作风和行为,我们一定要制止。教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以理服人,但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以情感人。营造出一种平等合作的、和谐的师生伙伴关系,师生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学生才能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接受教育。

2.“勤”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孔子云:“此生亦有涯,而学海亦无涯。”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他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教育教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使新的教育思想渗入我们的教学中。如:勤在对教材的吃透上。勤在坚持不断的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面对教育现象,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智慧的火花就会源源不断地迸发。勤在一点点积聚对学生的热情。为人师者,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任何教师的品牌,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行动的结果。对学生,对知识,对生活足够的热情,成就的往往是教师的品牌。教师对成长有热情,对学习有热情,对教法有热情,对身边孩子们的变化有热情。这样敏感的教师,就是会找到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感觉。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不但提高了学习的欣赏水平、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而且密切了师生关系,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教师的天职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即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掌握其主动、显示其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有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拓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社会只是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4.“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周礼》中称:“师者,人之模范也。”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注重自身的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望,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在综合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本身是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 身教之”,成为学生的表率。这样,学生便于接受,也会觉得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那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便于建立。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无声胜于有声,“不能正其身,何以正人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響。

(二)尊重学生的心理差异。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是存在着差异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心理上存在一定差异,课堂上的表现也自然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信心不足,发言时,因不能确定自己发现的问题或对问题的理解是否有意义,担心造成笑柄,自卑感强,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声音总是很小,总表现得急促不安;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言行拘谨,不敢在公共场合亮相,即使有深刻的理解,也不会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无求知需要,根本不参与回答问题的行列当中等,这些心理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制约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真诚地理解”对待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研究学生,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学生,尊重每一位同学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特别是后进生,宽容、尊重学生,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帮助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进步因素,产生自信、产生力量,从而能消除不足,更新自我,创造成绩。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三)发挥教师的评价功能。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我觉得教师绝不能仅凭本身的感觉和检测来评价学生,或仅凭一时一事给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妄下断言,必须注重发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并且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教师的一个赞许、一个表扬、一个鼓励的作用要大于苦口婆心的说教、雷霆万钧的训斥。

在我教过的特点各异的学生当中,郑浩是最令人难忘的。刚进入我班时,他人性、执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上课做小动作;下课调皮捣蛋,欺负同学。一次,他在劳动课上帮助了一位摔倒的同学,我看到了对他的表现大加夸奖,并对他说同学和老师更喜欢乐于助人,听话懂事的郑浩。从那以后郑浩的表现一天胜过一天,他成了同学和老师经常表扬的对象。这样的结果,我当初是绝没想到的。所以,教师应当运用积极的评价,发展孩子的自尊感和自信心,使孩子相信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约束力。

(四) 增进师生沟通,加强师生合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真诚的沟通能使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在老师与学生间架起一座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才能取得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增进师生沟通,加强师生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利用作业评语和学生对话。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说上几句话,如:“有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把字写得端正点一定会更好”等,前者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前进的动力,后者对学生委婉地进行批评,比直截了当指出,其效果要好得多。

2.利用心理日记书面对话。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着他们身心的发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多,其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变化之一,是他们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有了一些隐蔽性。再者,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因此思想上出现一些问题也就不容易表露出来。因此,为了使学生的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健康发展,就必须设法及时了解他们内心活动,了解他们心中有什么愉快与痛苦,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利用学生写心理日记,进行书面交流就是一条较好的途径。实践证明,心理日记记可以加强学生的交流,尤其是那些平时较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使他们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但我觉得让学生写心里日记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个别指导为主,以保守秘密、尊重为原则。

3.聊天对话,加强情感交流。聊天是一种很直接的交流方式,它有着笔谈所无法企及的表情、动作,使得对话双方的心灵更加直白地碰撞,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仰慕感,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也很容易为双方所接受。

4.角色互换,加深彼此了解。教师和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想问题的方法不一样。角色的互换,可以为双方带来崭新的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在相互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认同意识,更能融洽双方的关系。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给课文划定目标,分析重点,一起探讨感兴趣的话题。一方面可以活跃气氛,调动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师生的互动关系,使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得到健康发展。在活动课上,教师更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发扬民主,倡导合作精神,发挥团体的力量,培养凝聚力。

(五)创设教育教学情境,培养民主意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开发智慧的钥匙,也是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好奇、好动是中小学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他们常常是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索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之产生情感共鸣,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整个中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泼,直观性强都是很突出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大部分学校已建立了网络教室,它既能有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空间,又有互相监督、及时反馈的功能,在这种教室里上课本身就是一种课堂教学情境。教室内的布置、设备和特有的功能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会给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情相融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识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的作用。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及时沟通,反馈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注意引导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鼓励其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之主动解决,排除困扰,保持自我调控,大胆尝试,操作积极主动。

2.變教为导,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况且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没有哪个人是全能的,教师亦如此。所以“变教为导,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只有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恰当地应用新型教学模式,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评价,最终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变教为导就是在把思考的权利留给学生。现代学生知识的获得不能只是从教师口中得到的答案,而应该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调动和驾驭课堂上。调动和驾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而调动学生和驾驭课堂的关键在于老师的导向,应该是师生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中得到知识的提升,即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学生都可以而且也应该获得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样,通过对问题的共享和对话,才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互动中获得相互的信任和尊重,在悄无声息中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否则,只是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让学生变得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失去了创造力,这本身已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而且要关心并尊重学生的心理差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功能,要增进师生沟通,加强师生合作,要创设教育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才能真正起到教与育的作用!当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还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断地去钻研、去探索,但是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我相信这个目标就一定不会遥远!

参考文献:

[1]任绪斌.略论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的功能[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 (2).

[2]周作云、罗好裕、刘笃诚.教师心理学概论[M].四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和谐关系研究策略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研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构
试论如何使高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浅议图书馆馆员与读者关系
小学班主任管理中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的方式研究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