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道合胞病毒致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分析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2022-04-16陈蓉燕

大医生 2022年6期
关键词:毛细双歧支气管炎

陈蓉燕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普儿科,湖南长沙 410008)

毛细支气管炎为细支气管的急性炎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于病毒感染后,临床多表现为流涕、咽炎、喉炎等前屈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且2~3 d后逐渐出现咳嗽、气促、喘憋及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将会引起喂养困难、烦躁不安、呼吸音粗等[1]。既往研究表明[2],该疾病病理表现为黏膜下水肿、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从而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多,最终引起小气道阻塞。肠道微生态系统开始初步构建发生在孕期内,母体肠道中的特异性菌株能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定植在胎儿结肠,并在娩出后2周内完成初步演替[3]。肠道微生态是指肠道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4]。新生儿娩出后肠道为无菌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导致大量细菌定植。同时,肠道菌群能影响全身免疫状态,影响机体多个免疫系统[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毛细支气管主要病原体,能引起机体免疫损害[6]。本研究以RSV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及健康婴幼儿为对象,探讨RSV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的101例婴幼儿为观察组,其中男患儿51例,女患儿50例;年龄2个月~2岁,平均年龄(1.21±0.46)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3.51±0.49)d。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A组(轻度,41例)、B组(中度,32例)和C组(重度,28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婴幼儿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个月~2岁,平均年龄(1.19±0.44)岁。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第七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7];②均能完成患儿疾病分级,且可耐受本研究过程;③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排除标准:①近2个月内发生腹泻或服用益生菌制剂;②入院前2周内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抗组胺药;③合并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或胃食管返流症。

1.2 研究方法 根据《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8]分级方法对患儿病程进行评估,具体方法如下。轻度:喂养量正常,呼吸频率正常或稍增快,轻度胸壁吸气性三凹征;未见鼻翼煽动或呻吟,血氧饱和度>92.0%,精神正常;中度:喂养量下降到正常一半,呼吸频率>60次/min,中度胸壁吸气性三凹征;未见鼻翼煽动或呻吟,血氧饱和度88%~92.0%;伴有轻微或间断烦躁;重度:喂养量下降一半以上或拒食;呼吸频率>70次/min;重度胸壁吸气性三凹征,存在鼻翼煽动或呻吟,血氧饱和度<88.0%,伴有极度烦躁不安、嗜睡。

采用细菌16Sr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方法测定各组小儿粪便中双歧杆菌(B)、大肠杆菌(E)数量,计算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值(B/E值)。婴幼儿的粪便3 g,将其放置在无菌瓶中并完成编号,置于低温下,备用。肠道菌群分析方法:进行快速薄层涂片、固定、革兰染色、镜检,根据油镜(10×100倍)下每视野平均细菌数将菌群密集度分为Ⅰ~Ⅳ级,Ⅰ级:1~10 个,Ⅱ级:10~100 个,Ⅲ级:100~1000个,Ⅳ级:1000个以上,镜下所见数量最多的微生物定义为优势菌;分别记录每组油镜视野下的细菌总数,分别记录革兰阳性杆菌(G+b)、革兰阴性杆菌(G-b)和革兰阳性球菌(G+c)构成比。镜下所见数量最多微生物为优势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肠道微生态与毛细支气管炎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道微生态比较 两组均完成肠道微生态测定,并完成相关数据的分析与整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B、B/E值低于对照组,E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道微生态比较( )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道微生态比较( )

B:双歧杆菌;E:大肠杆菌;B/E:双歧杆菌/大肠杆菌。

组别 例数 B(克隆数) E(克隆数) B/E观察组 101 7.41±0.59 7.36±0.53 1.01±0.34对照组 30 7.99±0.67 6.32±0.37 1.26±0.37 t值 -4.581 10.033 -3.465 P值 0.000 0.000 0.000

2.2 观察组不同病情组别肠道微生态比较 A组患儿B、B/E值均高于B组和C组,E值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儿B、B/E值均高于C组,E值低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病情下肠道微生态比较( )

表2 观察组不同病情下肠道微生态比较( )

注:与A组比较,*P<0.05。B:双歧杆菌;E:大肠杆菌;B/E:双歧杆菌/大肠杆菌。

组别 例数 B(克隆数) E(克隆数) B/E A 组 41 7.92±0.64 6.35±0.39 1.25±0.25 B 组 32 7.42±0.60* 7.38±0.52* 1.01±0.21*C 组 28 7.15±0.53* 7.49±0.59* 0.95±0.15*F值 14.832 58.854 19.786 P值 0.000 0.000 0.000

2.3 肠道微生态与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相关性分析 毛细支气管炎病情严重程度与B、B/E值呈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值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肠道微生态与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婴幼儿,且能引起局部流行。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细小支气管,常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引起,亦可由细菌感染引起,患儿发病后以喘息、三凹征、气促等为主[9]。RSV是毛细支气管炎主要致病病原体,患儿感染RSV后会引起免疫损害。“肠道菌群假说”提出,肠道共生菌在诱导免疫系统促进发育和促进免疫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正处于发育成熟阶段,当患儿受到某些病原体感染时,则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和呼吸系统发育,引发喘息等诸多临床症状,严重者将会演变为哮喘[10]。观察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B、B/E值均低于对照组,E值高于对照组;A组患儿B、B/E值均高于B组和C组,E值均低于B组和C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伴有肠道微生态异常,其能反映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这主要是由于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能影响机体免疫,可减轻胃肠道黏膜充血状况。同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后可出现低氧血症,能损害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肠道正常菌群[11]。

毛细支气管炎经典的Th1/Th2失衡理论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近年来一些临床与实验室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用该理论解释[12]。研究表明在人体生命早期,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是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的重要因素[13]。有研究表明,婴儿个体间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肠道梭状芽孢杆菌定植数量增多,能加剧病情的变化[14]。肠道微生物中的菌体能利用纤维合成多聚糖,而多聚糖又能调节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0,起到强烈的抗炎作用[15]。为了进一步分析肠道微生态与RSV致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关系,本研究中对二者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毛细支气管炎病情严重程度与B、B/E值呈负相关性,与E值呈正相关性,说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态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临床上对于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加强肠道微生态调理,改善患儿预后。

综上所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伴有肠道微生态异常,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毛细双歧支气管炎
3种食品中双歧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金属3D打印复合毛细芯孔径配比对环路热管特性影响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毛细水在矿山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绿化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毛细水上升影响因素
关于粘土的毛细水上升高度测量方法的论述
清肺止咳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10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