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类图书编辑出版中应注意的易错点探析

2022-04-14张诚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类图书首字母汉语拼音

摘要:作为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载体,科技类图书不但要在内容方面科学、准确地反映科技前沿知识,还要在图书出版中注意规范化、标准化。科技类图书专业性较强,涉及的内容复杂繁多,在编辑出版工作中,要求编辑人员既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深入了解相关行业标准及规范。文章以地质类图书为例,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多方面总结探讨一些地质类图书编辑过程中应注意的较为典型的易错点,以期为相关领域图书编辑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地质类图书;编辑;出版;地质术语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2-0221-03

地质学早在18世纪后半叶就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我国地质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地质学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建立,肩负着新理论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国内外科技交流的地质类专著层出不穷。地质类图书作为科技类图书的重要分支,对编辑出版工作有较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地质类图书编辑,在编辑出版工作中,除了要严格把握内容的政治导向、逻辑语法、文字规范、结构统一等方面的准确性外,还要在掌握地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地质类图书相关标准规范及编辑要求。笔者结合多年编辑工作的总结与积累,从多方面阐述地质类图书编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地质学涉及的单位及符号

地质学作为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之一,涉及的各类单位和符号众多,如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岩石地层单位、构造地层单位符号、地质体成因类型符号等。在使用各类单位和符号时都有特定的用法要求,编辑人员在编辑过程中要参照相关标准对其进行核改,以确保图书的质量。

(一)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首先,要严格区分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的用法,从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中可以看出,年代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阶、亚阶,与其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期、亚期。年代地层单位之内的进一步划分通常用下、中、上、顶(或最上)等指示位置的形容词来表示,而地质年代单位之内的划分则用最早、早、中、晚、最晚等表示时间的形容词来表达。如果需要增加级别,可为这些术语加前缀“亚”或“超”。例如,第四纪、早侏罗世、晚白垩世等地质年代,对应的年代地层应为第四系、下侏罗统、上二叠统。

其次,在行文中应特别注意年代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联合表述时的对应关系。例如,新近系上新统贵德群临夏组,不能用“地质年代单位+岩石地层单位”的方式表述。

需要特别注意的还有地质学研究发展历程中个别关于地层划分的变化,如1987年,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决定将石炭系从三分(上石炭统、中石炭统、下石炭统)改为二分(上石炭统、下石炭统)等。此类变化经常受到地质学相关研究从业人员使用习惯的制约,使得地质类专著中仍然存在新老用法混用的情况。针对此类问题,编辑人员要提高警惕。

(二)岩石地层单位符号

岩石地层单位符号一般可细分为群、组、段、层,这四种单位在地质类图书编辑工作中使用规则如下。

群作为岩石地层中最大的分类单位,通常由一些具有某些特定联系的地层联合构建而成。群作为岩石地层单位,在表述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是取地理位置名称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以大写、斜体、平排的形式置于地质年代符号的后面。特殊情况下,当遇到同一地质年代中两个群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相同时,处理方法为取第二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以小写斜体的方式分别置于两个群名汉语拼音首字母后面,以便加以区分,如Pt1Ht(滹沱群)。对于“群”下面的“亚群”,在编辑过程中,一般是用a、b、c字母,以小写、正体的形式,置于群的符号的右上角作为上标加以表示。

组在作为地层单位时,比群低一级,同一组的岩石,一般具有一致的岩石特性。在地质类图书编辑工作中,其表示方法通常是取组名首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以小写、斜体、平排的形式置于年代地层单位之后,如O2d(中奥陶统东冲组)。特殊情况下,当遇到同一地质年代中两个组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重复时,处理方法为首先确定两组中哪一组的地质年代较新,然后在较新的一组第一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之后,以小写、斜体、平排的形式加上第二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另一组名称可按照常规方法表示。个别图书中,还将组进一步分为亚组,编辑人员在编辑过程中,可将1、2、3等阿拉伯数字置于其组名的右下角,作为下标即可。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当遇到多组地层并层时,在表述时通常取最下部地层与最上部地层代号,在它们之间加一字线,然后以小写、斜体、平排的形式,整体置于年代地层代号之后来表示,如中侏罗统漳平组、吉岭湾组、龙潭坑组并层,用J2z-l表示。

段是对组内不同岩性岩层的进一步细分,是组的次一级地层单位。在地质类图书中,段的表示方式为在组的符号右上角加上阿拉伯数字作为上标,以此表示某某组第几段,如C1l1(下石炭统林地组第一段)。

层是岩石地层中最小的单位,在地质类图书中遇到的概率较小,其表述方式为放在段的符号之后,与段用半字线相连,整体作为上标置于组的右上角,通常用阿拉伯数字1、2、3等表示。

(三)构造地层单位符号

岩群和岩组是基本的非常规地层单位。其代号在地质类专著中有特殊的表述形式,在编辑过程中,编辑人员应对其写法加以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岩群一般由两个以上的岩组构成,但也可有不分巖组的岩群。在编辑过程中,岩群的表示方式为取岩群地理位置首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以大写、斜体、平排的形式且在其后右下角加上一个实心缩写点,整体置于年代地层符号之后来表示,如Pt2-3Y.(云开岩群)。若同一年代地层单位中岩群地理位置名称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重复而难以区分,则应在时代较新的岩群之后补加第二个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的小写、斜体字母,并同样在其后右下角加实心缩写点,如Ar3Th.(太华岩群)。

岩组为岩群进一步细分的单位,表示方式为在地层代号之后以小写、斜体、平排的形式加岩组地理位置首字汉语拼音首字母,并在其后右下角加上一个实心缩写点。若同一年代地层单位中岩组地理位置名称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重复而难以区分,其编辑规则与岩群相同,如Pt2-3t.(桃溪岩组)[1-2]。

(四)地质体成因类型符号

在地质类专著中,为了在表述时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地质体的形成条件及外动力条件,在地质年代的基础上,常常进一步详述成因类型。对于地质类图书编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成因类型,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掌握成因类型的划分、表示方法以及编辑要求。成因类型与内外动力作用有紧密的联系,以第四纪沉积物为例,在我国,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复杂、发育良好,准确地表示成因类型十分重要。成因类型的代表符号是取成因类型英文名字的首字母,以小写、斜体、上标的形式标注于地层符号的右上角来表示,若存在重复且区分困难,可根据实际情况另作处理。

若遇到两种成因叠加在一起的复合成因类型,表述方式为两种成因类型代号的小写、斜体用“+”连接,整体作为地层代号的上标。通常情况下,一个地质体最多表示两种成因类型。

此外,值得注意的特殊地质符号编辑要求还有很多,编辑人员在一定要注意经验积累,归纳总结,严把质量关,从细节入手提高书稿的质量水平[3]。

二、地质学名词易错用法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相关机构便开始了地质学名词的审定工作。随着近年来地质行业的不断发展,地质科学日渐繁盛,反映新理论、新概念的地质名词术语不断涌现,统一、规范这些名词术语对科学知识的传播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受不同研究领域、不同地域地质从业人员多年来使用习惯的制约,规范地质类名词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笔者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经常发现一些地质专业相关名词的错误使用,现举例如下。

第一,在岩性表述中,经常遇到“粉砂岩”“石英砂岩”“细砂岩”等名词,其中的“砂”表示的是粒径与粒度,代表的是由小颗粒聚集而成的岩石集合体。许多图书作者在编著过程中经常将“砂”与“沙”混用,对此,编辑人员在审稿过程中应给予特殊注意。

第二,很多人在写作地质类图书时,不能准确区分“碳”与“炭”,经常出现混用的情况,如“石炭系”“炭质页岩”等名词中,应用“炭”,而不是“碳”。

第三,在地质学名词中,“karst”对应的汉语有“喀斯特”和“岩溶”两种名词解释,这两种用法在地质领域曾经存在长期争议,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4年公布的《地质学名词》中,认为“岩溶”一词虽然比较直观,并且具有中国特色,但其内涵有一定局限性,并不能包括全部地貌类型。相比较而言,“喀斯特”的内涵更为广泛,且使用时间长,有约定俗成的优势,因此经过地学有关学科的名词审定委员会共同商议,决定正式定名为“喀斯特”,又称“岩溶”。

第四,很多地质类专著中,对于“碳酸盐岩”与“碳酸岩”的用法也极为混乱,编辑人员在编辑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述沉积成因时用“碳酸盐岩”,其对应的英文名称为“carbonate rock”;而在表述岩浆成因时则用“碳酸岩”,其对应的英文名称为“carbonatite”[4]。

第五,在描述波的振动和传播时,应用“振动”来表示物体或介质的往复运动,应避免与“震动”混用。

第六,新生代发生构造运动的时期,通常被称为“喜马拉雅期”,在很多时候被简称为“喜山期”,这对于正式出版的图书来说是不规范的用法,应尽量避免。

此外,常见的易错名词还有很多,如“径流”而不是“迳流”、“叠层石”而不是“迭层石”、“气水热液”而不是“汽水热液”等,编辑人员在审稿中要细心核准,避免出现此类错误。

三、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及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

编辑人员在对地质类图书进行编辑加工时,要灵活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判断书稿内容的准确性,同时要注意书稿内容结构的前后一致性,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与作者沟通,以便更好地提高图书质量。

以岩性为例,沉积岩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而个别作者混淆了沉积类型,将混合岩、大理岩等归入沉积岩类,编辑过程中应加以更正。

编辑过程中,遇到叙述侵入岩的分类时,应注意其分类依據为岩石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一般可分为酸性岩类、中性岩类、基性岩类、超基性岩类四大类。对于此类地质相关知识,编辑人员在审稿过程中应逐步掌握,增强对专业知识内容准确度的敏感性。

正文叙述中应注意前后呼应及内容的统一,以岩性描述为例:棕红色黏性砂土由砂(65.1%)、粉砂(11.8%)、黏粒(18.2%)组成。这句话看似没有语法错误,但细心的编辑不难发现,各组分的百分比之和并不是100%。由此可判断内容有误,应及时联系作者核改。此类错误在编辑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编辑人员一定要提高警惕,耐心逐一核准。

四、地质图件在编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地质类图书中,地质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线段和数字)、研究区地理位置图、构造分区图、主图、时空演化流程图、编图单位和编图人、资料截止日期等内容。笔者在编辑地质类图件过程中,经常遇到下列不规范的用法。

第一,不同图例的花纹或者符号区分不明显。图例是说明插图内容的花纹符号,是图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与图注搭配使用。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例,个别插图中,两种岩性的图例均为点状填充,填充花纹极为相似,这就很容易为读者带来阅读困难。

第二,插图中的内容与图例不对应。插图中的钻孔表示符号为空心圆,而图例中的表示符号却为实心圆;变质粉砂岩在插图中的填充图案为斜线,而图例中却为波浪线。这些情况在编辑过程中很常见,编辑人员要耐心核对,逐一核改。

第三,图注表述不准确。图注是对图例及图中文字、符号的解释说明,要与待说明内容严格对应,且表述准确。

此外,在柱状对比图中,各柱状图的图名通常包含所在地的地名,在编辑过程中,应注意与剖面分布位置示意图中标注的地名一一对应且排序一致,不能缺失或者遗漏,以便清晰准确地体现柱状图的准确性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五、结语

地质类图书因独有的专业特色,对其进行编辑加工过程中,既要遵循与其他科技类图书共同的编辑要求,又要符合其专业内容特有的编辑规范。上述对地质类图书编辑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总结只是编辑工作中的冰山一角,其他方面仍然需要编辑人员在今后的编辑工作中进一步积累和探讨。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语言形式和结构都独具特点,编辑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在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编辑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既要细致、耐心,又要时刻关注学科发展前沿,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努力以优质的精神食粮为科学技术的传播与推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3-61.

[2] 田野.浅析地球科学类图书在编辑出版中的常见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4):173,17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区域地质图图例(GB/T 958—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4] 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质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226.

作者简介 张诚,硕士,编辑,研究方向:地学类出版物编辑与出版。

猜你喜欢

类图书首字母汉语拼音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开创科技类图书的新板块
码洋上升 前景广阔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5 STEP BY STEP随堂通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4 STEP BY STEP随堂通
Unit 12 STEP BY STEP 随堂通
Unit 7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自测题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