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优化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2022-04-13卢锋

中国德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系统优化生命教育策略

摘要: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要构建以主题课程为“点”、专设课程为“线”、渗透课程为“面”、活动课程为“体”的立体课程样态;坚持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干预性教育为辅的施教原则;站在生命的全局视野,系统把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逻辑;坚持预防为先、避险为后、急救为底的教学目标逻辑;注重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生成性的教学方式;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教育生态。

关键词:系统优化;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策略

作者简介:卢锋,苏州市职业大学讲师,博士,新生命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而安全和健康教育则是“基石”中的基石。在任何时期,忽视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代价都是惨痛的、无法接受的。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使命在肩,责无旁贷。当前,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全面深入、切实有效地推进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需要在整体上把握和厘清各种关系,在系统上设计和优化实施策略。

一、构建以主题课程为“点”、专设课程为“线”、渗透课程为“面”、活动课程为“体”的立体课程样态

《指南》提出,“依据学科特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选取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作为学科教学素材,有机整合融入学科教育”[1],强调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渗透到课程的策略,这在学科教学课时有保障、教师术业有专攻的教育实际中是务实可行的。但也要注意渗透课程的实施存在着“人人、时时、处处、事事都是”的泛化、虚化现象,以及“知识化、学科化、应试化”的教学路径依赖等局限,需要其他课程来“对冲”这个风险。如果说学科渗透涉及众多学科,属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面”上的课程推进方式,那么同时还要把课程落到“点”、连成“线”,同时还要立成“体”,构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立体课程样态。

所谓落到“点”,就是开展“主题课程”的实施,做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模块化、专题化、项目化实施,如“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禁毒防艾教育”“公共卫生教育”等,牢牢地抓住重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才能有效落地。所谓连成“线”,就是要探索“专设课程”的实施,做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系统、有序实施,把各个学段相关知识技能用一条线全部“串”起来,开发成一门综合课程,采用专门教材(读本)、安排专任教师、设置专门课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相对而言,专设课程是实施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受限于课时不够、师资不足等条件,开展专设课程的学校较少。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学校课程服务时空的增加,专设课程必将成为更多学校的选择。所谓立成“体”,就是开展“实践活动课程”,做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活动化、实践化、服务化实施,如开展实操演练、场馆体验、研学考察、社区服务、公益慈善等活动,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课程以生命为源点和中心,强调体验性、生成性、实效性,能够让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点、线、面”课程充满生命的张力、活力,引领构建立体化、多样态的课程体系。

二、坚持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干预性教育为辅的施教原则

在青少年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例如当发生了较大的安全事故、心理危机事件时,很多学校会在第一时间邀请专家进校讲座、开设主题班会,针对性开展安全与健康主题教育,以便切实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这样的施教行为反映的是纠错型、干预性教育的施教思路和原则,这样的“亡羊补牢”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只有干预性施教,没有预防性、发展性施教,不仅对青少年当前的健康成长是不负责任的,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也是充满隐患的。一方面,很多问题的发生不是短时间内累积形成的,一旦出现往往就已经积重难返,难以挽回,“置后”教育会产生“滞后”效应,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干预性教育作为事后补救教育,常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面对问题,把握不住全局,抓不住根本,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容易造成“疲于应付、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

《指南》提出,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自觉采纳和保持健康行为,为终身健康奠定坚实基础”[2],这就需要我们在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坚持以发展性和预防性教育为主,基于青少年生命的完整需要、发展需要,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如第一部分所述,在课程设置方面,构建“点、线、面、体”的多样态、立体化课程体系,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主题课程前置,探索循序渐进、全面有序、常态推进、符合青少年身心规律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专设课程,小、初、高、大学各学段各学科融入渗透,并以活动课程提升参与性、实效性。除了课程教学上的努力,在学校管理上要建立健全各类体制机制,完善突发安全与健康危机事件的防范体系。当然,很多安全问题或健康危机具有突发性、偶然性、随机性等特征,有时难以避免,这就需要干预性的教育和处置。既要有个别的心理关怀、疏导或转送专业机构的服务,也要有面上的相关主题教育,进行警示、敲响警钟;同时要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以及社交媒体等的关系,为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站在生命的全局视野,系统把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逻辑

在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教学实施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只强调自己的“生命至上”,只关注自己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不愿艰苦奋斗,在危急关头不愿挺身而出,从而形成一种保守的、狭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观。正如学者冯建军所指出的,“道德教育固然不能使生命无谓牺牲,但也不能为了保全生命,丧失道德的崇高和伟大”[3]。另一种是漠视,伤害自身安全和健康,本着“我的生命我做主”“今朝有酒今朝醉”等思想认识,从而形成一种自私的、消极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观。前者认为,既然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那么自己是不能受到任何伤害的;后者认为,既然安全和健康是自己的,那么可以由自己来决定和支配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肆意挥霍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可见,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不会为了大众牺牲自己的安全与健康;一个失去自我价值的人,不会重视和在乎自己的安全与健康。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就安全讲安全、就健康讲健康,而是必须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置身于交往关系、价值关系中看待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防止他们因认知局限导致的种种生命困顿和危机。

提升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实效,需要站在生命更为全局、系统的视野,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纳入生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站在完整生命的立场去理解和把握安全与健康教育在生命系统中的关系。学者朱永新曾提出“拓展生命的长宽高”[4]的理念,认为我们可以从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来思考和审视人的生命。所谓生命的长度,是指人的自然生命,关注我们如何活得更长,更有质量,主要涉及安全与健康等主题;所谓生命的宽度,是指人的社会生命,关注我们如何更有归属感和价值感,主要涉及交往与价值等主题;所谓生命的高度,是指人的精神生命,关注我们如何自我实现、活出意义,主要涉及生涯与信仰等主题。可以看到,自然生命是基础,社会生命是动力,精神生命是目的,三重生命应协调统一发展。站在生命长宽高的视野,必须看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不能局限于自然生命,还要在人的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中去理解和把握。只有在拓展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中,人们才能真正意识到安全和健康的意义,才会发自内在地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关系中,青少年才会更自觉地意识到,安全是一种责任,健康是一种担当,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都是相互依存的,在关键时刻更是需要牺牲自己的安全与健康,那些在民族危亡中英勇献身的英雄,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奔赴前线的逆行者,就是最好的诠释。

四、坚持预防为先、避险为后、急救为底的教学目标逻辑

在大量的案例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众多的安全问题与健康危机事件中,首要是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未雨绸缪,提前预判从而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这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在面临和遭遇危险后,采取有效方法和技能,学会紧急逃生和避险,这是第二位的;最后,是在遭遇危险,受到伤害后,及时自救或他救,以保全生命为最基本底线,把伤害降低到最小。因此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设计上,要把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其次是避险脱困等自救、他救方法技能;最后是抢险急救的措施和注意事项。正如在医学上有“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在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让安全问题、健康问题不发生才是最重要的”意识。

这种“预防为先、避险为后、急救为底”的教学逻辑设计,既要体现在不同学段不同主题的衔接安排上,也要体现在同一学段同一主题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例如,在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上,在初中阶段可以设计“如何拒绝别人求爱”等主题,在高中前段可以设计“了解性传播疾病”等主题,在高中后段可以设计“理解爱情与婚姻”等主题,这就是在不同学段上的一体化衔接。再比如,在关于山洪灾害的安全教育主题上,首先要让师生明确,提前预判和防范山洪的到来,尽早远离或告知他人远离危险区域,这是第一位的能力;其次,在山洪暴发后如何第一时间避免被山洪卷入,或卷入后如何紧急逃生避险,这是第二位的能力;再次,在自己受到伤害后如何求救,或者看见他人溺水后如何帮忙施救,这是保全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就是在同一学段同一主题上的不同目标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常用的引导词可以有“防范、警惕、预判、远离、避免”等。

五、注重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生成性的教学方式

《指南》提出,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要“注重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生成性,提升教育实效性”[5]。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走出学科教学的路径依赖,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从侧重知识的学科教育模式中“挣脱”出来。以下以生命安全主题教育为例,用一些常见的教学设计来举例说明。

趣味性就是要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设计有意思、有意义的游戏活动,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比如“测一测”,教师通过游戏测试学生已有的逃生自救知识技能;比如“玩一玩”,教师模拟逃生现场,要求若干学生从一个小瓶子抽出彩色小球,看谁抽得快;比如“辩一辩”,教师设置危险情境,让学生辩论何种行为才是最佳策略;再比如“演一演”,教师让学生角色扮演紧急救援队员,要求其完成某项急救任务,等等。

互动性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有以下这些互动话题:“……这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危险系数有多高?”“如果你感觉自己处于……危险中,你能做些什么?”“当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危险中时,谁能提供帮助?”“在你的便利贴上,写一条留言,告诉自己在这种危险情况下,我可以……”

体验性就是不仅注重学生思维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身体的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会操练和演示相关逃生和避险的规定动作和基本技能。体验性学习根据体验仿真程度可以简单分为强体验、一般体验、弱体验。强体验是模拟体验灾害真实发生时的现场,这需要特定的学习空间和场域,比如地震馆、台风馆、消防馆、海啸体验馆等安全教育或者生命教育的专门场馆、体验中心;弱体验指在学校教室,学生在教师或者视频的讲解下,通过肢体简单地进行实操演示的体验,比如汽车落水后的逃生步骤、火灾发生时的匍匐动作、抢救伤员时的心肺复苏动作、地震来袭时“伏地、遮挡、手抓牢”的要领动作等;一般体验是介于强体验和弱体验之间,一般是指集体性的逃生演练、各类VR仿真体验,以及以知识图文为主的防空馆、防灾减灾馆的参观等。

生成性就是通过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的过程中强调在“悟中学”,在提升认知和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让学生从内心“生发”学习心得和体会,实现意识层面的收获。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有以下互动话题:“在刚才的成功(失败)逃生演练中,你自己的最大的体会是……”“通过本课主题的学习,你学到最为重要的是……”学生根据自我体验和感悟,以及其他同学的分享,能够有真正的学习和收获,最大程度提升自己的安全素养。

六、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教育生态

突如其来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意识到维护生命安全和健康不是某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单位的事情,而是需要所有人团结起来,通力合作,共同打赢这一场安全、健康保卫战。同样的道理,在对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是主要场所,但绝不是“单打独斗”。那种认为学校才是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主体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促进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全社会都有责任,必须要有共同体意识,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支持、共同推进的良好教育生态。

政府部门不仅要在政策上重视,在资金上也要加大投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制定出台地方性教育指导意见,明确加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实施途径,落实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实施。

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教师通识培训,提高各学科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重點提高班主任的生命教育指导能力。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建立多元样态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及与各类教育活动有机渗透、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实施机制。

家庭是养育生命的地方,更是保障青少年安全和健康的第一责任者。要把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家校合作共育的主要内容,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庭安全育儿、健康育儿、科学育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组织开展家长全员培训,切实加强家教、家风建设。家长要主动学习,积极配合,为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创造良好家庭氛围。

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在学校内外教育场所(少年宫、活动中心、实践学校等)建立安全与健康专题教育活动馆(室)。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积极开展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课程服务。广大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娱乐公司等机构要依法经营,自我规范,开发“青少年健康模式”,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2-02-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11/t20211115_579815.html.

[3]冯建军.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J].教育研究,2014(06):33-40.

[4]朱永新.拓展生命的长宽高[J].中国德育,2020(09):1.

责任编辑︱郭鑫超

猜你喜欢

系统优化生命教育策略
FSAE赛车转向系统优化设计
基于精益生产的持续改善系统优化研究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中的节水优化措施分析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