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井风情 百味人生
——“市井人物”主题导写及佳作展评

2022-04-06湖南

初中生写作 2022年11期
关键词:茶叶蛋草编市井

◎湖南 尹 宏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走在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街头,总会遇到几个“市井人物”,他们每个人就像一本书,有的精彩,有的平凡,有的简单,有的复杂,用行动撰写着各自的人生。你是否仔细观察过这样的人物,是否从他们身上发现了什么精神?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点拨

审题时,首先要注意材料中的“市井人物”是有限定的,这些人既不是家长老师,也不是同学朋友,而是出现在街头,与你有一定接触,或你对他有一定了解的人物,所以定位应是“熟悉的陌生人”。这样的人可能跟你没说过几句话,却在你的记忆里占据一席之地。

写作此题应以人物刻画为主,大体上有四种写法。

第一种,写“一人一事”。即一个市井人物的一件事,比如鞋匠补鞋、锁匠修锁、糖画师傅作画、外卖小哥送餐……如果遇“奇事”,有波澜,则更有可写性。

第二种,写“一人多事”。即写同一个市井人物的不同生活片段,以期较全面地表现该人物的特点,比如有学生写路边摆摊卖茶叶蛋的阿婆,用阿婆精心煮蛋、给工人递茶叶蛋、送茶叶蛋给流浪汉等生活片段,凸显阿婆热情善良的人物形象。

第三种,写“多人一事”。即写一件事中一群人的表现,比如街头有老人摔倒,街边行人各有表现,有的明哲保身,有的犹豫不决,有的见义勇为……通过群像写出人间百态及你的思考。

第四种,写“多人多事”。即将两三个人物放到一起来写,把几个市井人物的镜头拼贴在一起,但要注意这些人物的性格、精神应保持大体一致,共同突出一个文章主题,否则会成为一盘散沙。比如写一栋楼里的几个邻居,虽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天真可爱,有的热心公益,有的勤劳质朴,但均是表现出他们热爱生活、积极阳光的一面。

写市井人物,文章好不好看,全在人物形象丰满与否。有三种基本方法可以实现“形象丰满”:一是运用多种手法描摹人像,既可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从细处着墨,也可多用色彩词、形状词、音感词等在微处增色;二是叙事要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重点突出,也可用上对比等写作手法使形象更为立体;三是叙事中要明显表达出“市井人物”的某种品质,比如诚信、仗义、乐于助人、工匠精神等,否则再怎么描摹细致,也无法真正使形象有意义。

佳作展示

编草编的老人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培圣学校 万笑宇

从学校出来,拐过那条小巷,我又回到了最初遇见他的地方。盯着空荡荡的位置,眼前再次浮现出那双上下飞舞的手。

那天,我因为要去同学家而绕道走了那条小巷,走过拐角,路边摊上一个草编的孙悟空引起了我的注意。

只见它腰缠虎皮裙,手执金箍棒,一双红眼栩栩如生。顺着美猴王向上看,我发现了正在编织的摊主——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只见他将几根草横竖排列,再将它们以难以置信的速度翻折着,刚开始看不出什么端倪,待他将手再一翻,打好结,再用红豆点上眼睛后,一只绿色的蜻蜓就已经落入他的掌心了。他将蜻蜓拿起来仔细端详,还用手护住它的侧边,好像生怕它飞走。老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将蜻蜓小心翼翼地挂在一根竹竿上,然后挑上草继续编织。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老人,被他精湛的手艺震住了,便将那蜻蜓买了下来,拿到同学家里。同学说,这个老人已经在这里摆了好几个月的摊了,几乎每天都来,即使没有人买,他也会一个人坐在那里编上一整天。难道他对草编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疑惑不解。

第二天放学,我再次绕行那条小巷,在巷口又碰见了他。此时他正在编一只兔子。依然是快速上下翻动的手,他在编比较复杂的部分时眉头紧锁,聚起十二分的精神,对于旁人购买的询问置之不理,生怕编出什么差错。当复杂部分完成后,他就换单手编织,像玩杂耍一样手指飞舞,另一只手则抓起地上的旱烟吸上几口,眉头也舒展开来,好生自在。直到完全编好,他才抬起头笑眯眯地问顾客要什么东西。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凝视出神,不出一声。不知不觉已经夕阳西下,天边最后一抹霞光也悄然褪去。老人也像梦醒了一般猛然站起,收拾家伙准备离开。望着他逐渐远去的身影,我不禁对他越来越好奇。

于是我开始天天放学绕路走,为的就是与老人见上几面,说上几句话。有时他忙于编草,我就等他编完了再将它买下,顺便与他闲谈几句。渐渐地,我的阳台上摆满了惟妙惟肖的草编。渐渐与他熟络,我也知道了一些他的故事: 他自幼编得一手好草编,曾经在景区里开了一间作坊,后来作坊倒闭才流落街头……他对草编是如此执着,用草编创造成功,也用草编来接受失败。草编,已然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一天,我放学绕路去找他,却发现那里空无一人。老人编草编的身影再也没有出现过。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但我相信,只要他保持着对草编的热爱,那么无论他走到任何地方都不会孤独。

点评

文章开篇使用倒叙手法,增设悬念,挑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先写“我”被一个草编的孙悟空吸引,继而不经意间走进了一个草编老人的世界;然后写“我”逐渐与老人熟络,通过交流得知老人的经历,心生感慨,拔高主题;最后结尾处展现“我”对他的解读——“只要他保持着对草编的热爱,那么无论他走到任何地方都不会孤独”,耐人寻味。草编老人形象丰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婆的茶叶蛋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培圣学校 徐嘉蕾

阿婆经营茶叶蛋摊已经好几年了,无论晨昏,无论晴雨,你都可以看见阿婆守在摊前。

阿婆总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扎着辫子,戴一顶泛白的旅游帽。两鬓虽然有些发白了,却总是神采奕奕,对顾客笑脸相迎。用来摆摊的推车上摆着一个大电饭锅,虽然有些掉漆,但锅壁被阿婆擦得干净光亮,在热力的作用下,锅中深褐色的汤微微翻腾,鸡蛋们享受着水疗,与锅中的茶叶、八角、桂皮、花椒等调料眉来眼去,好不惬意。煮到一定时候,茶叶蛋的香味便飘散出来,成了寒冬里最提人心神的慰藉。

我是“阿婆牌茶叶蛋”的常客,每次阿婆总会熟稔地用勺子从锅中舀出颜色比较深的鸡蛋,再用袋子装好递到我手里。这样的鸡蛋蛋壳呈碎瓦状,因为热气聚集,非常烫,只能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剥壳,剥开你就会发现,茶色网线将蛋白隔成不规则的块状,像一件工艺品。咬上一口,咸香四溢,味道自在其中。

早晨是顾客最多的时候,每次都能见到三五人围着摊子,中间是忙碌得像个陀螺的阿婆。有人匆匆忙忙掏出一张票子向阿婆说:“老样子,两个茶叶蛋!”阿婆知道这个人每天早上7点都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摊前,是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别急别急,早就给你准备好了。”顾客临走,阿婆还会用那蹩脚的普通话说道。

中午,摊子就轻松多了。冬日温暖的阳光洒在地上,让人昏昏欲睡。阿婆没有享受这半日闲——灶上开着小火——用饱经风霜的手熟练地上下拨弄着茶叶蛋,不一会儿,摊子上空就飘起了袅袅的水雾。午时附近工地的建筑工人会出现在摊前,他们戴着没来得及摘下的安全帽,露出满是汗水的脸庞,操着一口外地口音,笑着说:“来个茶叶蛋!”阿婆也露出笑容,双手将蛋送上,还不忘送上一句“注意安全”。

太阳下山了,白云像偷喝了放在屋顶的酒,红了脸,变成了晚霞。阿婆忙碌一天也准备收摊了,锅里还剩着几个茶叶蛋,她开着火热了热,拿着袋子把茶叶蛋仔细地装好,然后迈着蹒跚的步伐向天桥下走去。天桥下有个流浪汉,年纪也挺大,阿婆每次都会特意留几个茶叶蛋给他。流浪汉也认得她,每次都特意洗净手,然后感激地接过阿婆的茶叶蛋。我想,茶叶蛋是滚烫的,这热度会沿着手心的脉络流进心里,吃下一枚,心里定会暖洋洋的。

就这样,阿婆的茶叶蛋很简单地,但又很不简单地,温暖了一颗又一颗心。

点评

文章结构规整,逻辑清晰。先描摹阿婆外貌、摊位情况、茶叶蛋味道,再采用镜头拼贴式的写法,按时间顺序描述了早晨、中午、晚上阿婆的几个生活片段,通过片段中阿婆待人接物的方式,表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勤劳、热情、善良的品格。文章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修饰,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精当有力,因此画面感很强。

猜你喜欢

茶叶蛋草编市井
临汾草编吉祥物入驻北京冬奥村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家乡的茶叶蛋
指尖上的草编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清明上河图》:市井千秋一幅画
卖茶叶蛋
市井人语
市井人语
在广藏市场,看首尔市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