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作文试题解析及佳作展评

2022-04-06江苏吕柏彬

初中生写作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审题比赛文章

◎江苏 吕柏彬

文题呈现

请以“激起心中的那股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写作指导

2022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目与往年一样,仍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呈现。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旗帜,标志着写作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我们才能不跑题、不偏题,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材料,合理地安排文章结构。因此,考场作文审题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审好题呢?

一、补全句子,明确方向

从句式上来看,“激起心中的那股劲”是一个省略句,缺少主语和宾语,即“(谁)激起(谁)心中的那股劲”。

首先看后一个“谁”。“心中的那股劲”决定了这个“谁”是人,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他人,即“谁激起我心中的那股劲”或“谁激起他心中的那股劲”。笔者认为应首选“我”作为写作对象,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体现“我”的成长。即使命题中省略了“我”,但内容上少不了“我”的参与。所以,审题时一定要强化“有‘我’意识”。

那么是谁“激起我心中的那股劲”呢?这就涉及前面一个“谁”。这个“谁”既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既可以写动物,也可以写植物;既可以写有形的,也可以写无形的;既可以写物质的,也可以写精神的……如父母、老师、同学、快递小哥、航天英雄、一株草、一棵树、一部电影,抑或是一件事、一句话、一种精神……

题目中省略的“谁”决定了作文的写作对象和详写内容,也决定了文章的立意与深度。因此审题时,对于“谁”我们需要花费一番时间认真思索。

二、分析关键,明确内容

确定好写作对象后,文章的写作内容还需要我们结合题目中的关键词来进一步分析明确。

文题呈现

“激起心中的那股劲”中“激起”是关键词,本义指水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即平静的水面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不是微动涟漪,而是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由内向外,与“心中”照应。因此,我们选择写的内容应该是令“我”内心深受触动的、备受鼓舞的、引发“我”共鸣共情的,如同龄人在天安门广场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振聋发聩的声音,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带给“我”的民族自信,北京冬奥会上奥运健儿们为国争光令“我”热血澎湃,暴雨下顽强生长的柔嫩小草带给“我”的心灵震撼……

“那股”中的“那”是指示代词,究竟指“哪股”“什么劲”,作文中必须做出明确交代,而且一定要是具象化的交代,如担当家国情怀的劲、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劲、直面困难顽强不屈的劲……“劲”代表力量,是“外力”作用下“内力”的迸发。总之,“激起心中的那股劲”是一个充满力量美、热血洋溢的题目。

三、由彼及己,明确中心

同学们写作文时往往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隆重开场,仓促收尾,开头唯美,结尾凄凉。尤其是考场作文,有限的时间会让人有紧迫感,同学们在构思时,往往会头重脚轻,开头环境渲染,修辞点缀,好不精致隆重,随着时间越来越少,简单点一下题便草草收尾,殊不知精华在结尾。

结尾有揭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要想拿高分,结尾必须要揭示中心,体现文章的立意。“激起心中的那股劲”是激起“我”心中的那股劲,写这篇作文时,他人他物是需要详写的部分,但文章的收束点在自己身上,必须要由彼及己,写出自己心灵受到怎样深刻的触动,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除此之外,更要关注的是激起心中的“那股劲”究竟还能够持续多久。如果考生在文章的结尾处,有了“从那以后,就是因为这股劲,我逐渐走上了学习的快车道……”等类似的句子,就会让文章的立意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突出。

佳作展示一

激起心中的那股劲

南通一考生

每一个笑容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重来一遍,动作不到位。”

“不行,表情太僵硬。”

“还是不行,怎么就不能投入进去?”

…………

“今天先到这里,明天继续!”

白炽灯的灯光令人目眩,全世界仿佛都已经睡下,只有我还在与这道过不去的坎儿较劲。

学校里举行的诗歌朗诵比赛在即,我作为班里的种子选手被寄予厚望。

“加油,我们班的荣誉就靠你啦!”

“以你的实力,再加把劲,第一名非你莫属!”

封神般的言论,那荣光背后的压力,更使我喘不过气。

晚上,我躺在床上,毫无睡意。我清楚,这次比赛中的选手没有软柿子,全都是各班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

“还是算了吧。”我自言自语道,“反正到了这一步,也是将军中的矮子——不算丢人。”

这时,爸爸进来了,他听见了我的话,来到床边:“这就想放弃了?你就这点出息?你真的已经到了极限,无法努力了吗?此刻不拼,更待何时?”

他重重地拍打着床沿,说服我的架势如同开足了马力。好吧,既然如此,何不放手一搏,再加一把劲呢?

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嬉戏时,我研读诗句,试图揣透李白的内心;当朋友们在球场上飞奔时,我听着录音,拿捏每个字的发音;当家人们进入梦乡时,我立于穿衣镜前,练习每个动作表情。

比赛当天,我深深地呼吸一口,身着长袍,头戴官帽,化身诗仙李白,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地快步上前,笑容满面,没有怯场,侃侃而谈。

“一等奖!”伴随着同学们的欢呼声,我的嘴角渐渐上扬……

原来,唯有拼搏的人生,才是最为亮丽的人生;唯有激发心中的那股劲,才能无往而不胜,谱写人生辉煌的篇章。

点评

比赛场上的故事是大家乐于选取的素材,这类素材虽然源于真实生活,但要写得精彩,需要花一些工夫。这位考生从比赛前的准备阶段切入,描写自己的训练心理,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深刻的道理:不经风雨怎会见彩虹。在这篇作文中,作者花了大篇幅描写别人与自己的对话,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教诲,朋友对自己的厚望,亲人对自己的鼓励,突出了自己为此付出的努力。

(崔益林)

佳作展示二

激起心中的那股劲

南通一考生

那晚,月色朦胧,星光黯淡,闷热的天气令人心烦,我想逃……

站在乒乓球桌前,我大口喘着粗气,被汗水浸透的衣服紧紧包裹着我,说不出是身体难受还是心里难受。月光惨淡,陪我一起缄默不语。久练不就的反手搓球,将我的信心击打得支离破碎。

教练铁青着脸,一言不发,转身留下沉重的背影。

我放下球拍,低头走到长凳边,拧开一瓶矿泉水从头上浇下,一瞬间,脸上分不清是冷水、汗水还是泪水。还有几天就要比赛了,如此重要的技法却成为我训练的瓶颈,难道这一关就过不去了吗?

抬眼间,八个鲜红大字撞入眼帘:奋勇拼搏,超越极限。想想我的偶像马龙,他的一个又一个冠军难道是靠运气得来的吗?男子汉就得有坚持梦想永不退缩的魄力!瞬间,我心中一股不服输的劲,一下子迸发出来。擦干汗水,换一身干爽的衣服,我朝着乒乓球桌坚定地走去。

挥拍!击球!挥拍!击球!挥拍……这个动作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只觉得做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状态也渐入佳境。

“很好!运动员就得有这股不放弃不服输的劲,来,我陪你继续练。”教练不知何时又来到桌前,之前紧皱的眉头也得到一丝舒展。

“很好!”“再来!”……

赛场上,我镇定地站在球桌前。抽、拉、拨、扣,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力量;攻、守、进、退,每一个身位都蕴藏着思索。小小乒乓球就是我攻击的长矛,球拍就是我防守的甲胄。矛之至处,所向披靡。空荡的场地间,球与拍相击的清脆声响久久不息。

最后一个决胜球了,只听“啪”的一声脆响,乒乓球飞快地掠过球桌上空,准确地落在桌案一角,对手扑了个空。

赢了!我激动地挥舞着球拍,不为比赛结果,只为一直以来的坚持。

打球如此,学习也应如此。初三的我,每天重复着机械的生活,背书刷题。纵使成绩有起有落,日子苦累,但我始终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努力才能成功。

看着笔袋夹层里写着“加油”两字的乒乓球,我心中的那股劲又来了……

猜你喜欢

审题比赛文章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招”学会审题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选美比赛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