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中的应用及分析

2022-04-05罗秋宇张毅

专用汽车 2022年2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应用分析思维导图

罗秋宇 张毅

关键词:思维导图;《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理论教学;应用分析

对于专业技能人才来说,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创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心理研究表明,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学习动机。在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的同时,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逐步建立信心,从不喜欢学、不想学的畏难情绪中走出来,演变成我喜欢学、我想学,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学习带来的快乐。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呈放射状,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思想或记忆都可作为一个球体表现出来,呈现放射性立体结构。基于大脑的这种工作机理,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Tony Busan)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相结合,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文技术。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有利于将课程的众多知识点进行整理,学习和课后复习时也能更加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可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帮助其在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产生创造性思维。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把思维导图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的理论课中,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问卷分析。以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2019级新能源汽车技术1-4班为例,其中1、3班为实验班,共65人,采用思维导图学习方式,2、4班为对照班,共66人,采用传统教学法。分班情况随机与入学成绩无关。

1课程现况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一课主要是学习汽车维护工具的使用、汽车维修接待与汽车PDI检查、汽车底盘的维护、纯电动汽车的维护、混合动力汽车的维护、汽车车身电器的维护、汽车车身的维护等项目操作。目前《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共计64课时,其中理论课为20课时,实训课为44课时,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同时,理解维护保养的重要性,明确保养的理论依据。该课程实践性强,与生活非常贴近,同学们对实训课的操作项目非常感兴趣。相比之下,理论课难以开展,属于一门老师难上好、学生难学好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其主要原因如下。

1.1课程知识点问题

相对其他专业课来看,《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中各知识点难度并不大,具有知识点繁多且琐碎,知识面涉及广且杂的特点。由于在其他课程中已经学过大部分基础性内容,譬如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底盘的结构、电器工作原理等,并涉及到诸多课程的知识点,如《汽车机械基础》《汽车运行材料》《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使用性能检测技术》等课程的知识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在开始感觉自己已经学会了很多知识,但一但开始实训操作却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由此可知,在本门课程教学中,需要一种将各种繁多知识形成课程体系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

1.2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教学的理论部分,我校依然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其中也包含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教学法等,并通过信息化课件等方式来加深学生理解和印象。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并不适合零散知识点的吸收。因为学生通过单独记忆每部分理论知识来学习零散知识点,难以在思维上与其他课程系统地联系起来,导致学生不会将各先导课程的相关理论灵活运用到实训中去,因此进一步失去学习的兴趣。

1.3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学生在拥有先导课程的诸多知识点后,通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然缺乏有效的归纳总结,整理的主动性较低,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控能力较差,不但不能真正理解,反而产生理论知识没有用的想法,理论学习积极性下降。譬如在发动机舱部分,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能理解:再如暖风采用PTC直接空气加热和PTC加热冷却液再与空气换热的区别和联系等。学生缺乏行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较差。

2课程实施设计

“以人为本”是教改的核心理念,这意味着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主体,改变了教师和学习者的定位,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起到引导与辅助的作用;学生也不仅仅是从老师教授中被动的接收方,而是主动积极的汲取者,贯穿整个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过程中。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是一条便捷的枢纽,把多门先导课程联系起来,将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色彩鲜明、具代表性的思维图像呈现,佐以少量文字,使與主题相关的内容一目了然。逻辑组织清晰、结构简单的思维导图,达到融会贯通,便于应用的目的。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在这门传统的课程进行中引入了思维导图这一创新教学模式。除统筹讲解维护保养的总体思路以外,我们根据这门课要求学习的项目,细分成10个任务。本文以任务三“混合动力汽车更换发动机机油”为例(图1)。

2.1课前准备

授课前给出项目,形成问题环绕的简单版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对该图进行完善。目前传统燃油车保养类课程数字化资源丰富多样,给我们学习带来了不少便利。学生可以自主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思考,并运用各种方式收集与机油相关联的资料,譬如:机油的作用(汽车运行材料课程所学)、机油的分类、如何鉴别机油的品质、更换机油的步骤、未及时换机油的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目前更换机油的方式方法等。

在完善图像过程中也是对课程内容的提前了解,避免了出现学习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完成课前任务的同时势必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无形中提升了学习兴趣度。

2.2课中实施

对主题进行分析分解,绘制、细化思维导图,这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思维导图的主题是在中央图形上的,在这个环节里,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一种能够让人看一眼就知晓主题是机油的图片,然后主干作为分枝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不同的人思维不同、认知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譬如我们可以按课程知识点分类,也可以按理论和实操来分类,逐级展开各知识点。在制作思维导图的同时思考、归纳总结知识点,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实践操作时能够运用自如,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强化其学习动机。图1为学生课前预习所制未细化的思维导图初稿。

2.3课后应用

课后应用便于复习调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能促进学生对信息深层次加工,提升知识的吸收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知识点。在独立完成符合自己特色的思维导图后,一方面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强化了知识的吸收,对于图形记忆尤为深刻,更不易遗忘;另一方面,课后和期末考前复习同样可以反复使用,增强了对课程的总体性掌握。如采学习效果好,学生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收获成正比,主体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使自己以更高的积极性去从事今后的学习活动,从而得以良性循环。因此,我们鼓励同学们将思维导图法应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复习中,寻找更高效的知识积累方法,作用于以后的工作。

3结果及分析

3.1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接近一学期的应用,对同期学习的四个班级有针对地做了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意愿、创新思考、学习能力自查、知识掌握自查。发出问卷131份,收回问卷119份,其中实验班65份,对照班54份,回收率为91.6%。

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理论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习资源,新奇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创新思考能力、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能力。在各方面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2整体学习成绩有提高

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考试成绩情况见表2。

从考试成绩统计数据看,应用了思维导图学习的两个实验班在理论考试优秀率为7.69%.对照班优秀率为4.54%,实训考试实验班优秀率为12.3%.对照班为9.09%。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运用思维导图于《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的理论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员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实践操作项目的实施,对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a.课堂完成度不高。主要对策有:可以尝试通过分解项目、降低项目难度或分小组完成任务等方式来提高完成度:项目的设计和提炼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反复实践,逐步完善;与班级学风关系密切,可以发挥班委领头作用;奖励完成度高的同学,鼓励完成度低的同学并引导其完成。

b.应用不广泛,学生不能主动地将此方法灵活应用于其它课程。主要对策有:可以后续推广思维导图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专业其他课程以及高技能人才培训中,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

4结语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是动态发展的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本文介紹了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理实一体化课程《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的理论教学中,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能力调查和学习成绩分析可以看出,思维导图的应用有益于课程的掌握。目前我们仍然要学习和借鉴其他课程的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创新和实践,以提高新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应用分析思维导图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电气设备控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