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糖尿病神经病变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2-04-02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9期
关键词:神经病传导神经

王 静

(朝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朝阳 122000)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该病的病程比较长,患者患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触感下降,知觉减退以及肢体麻木等,如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等不良情况[1]。血糖控制是此类患者治疗中的主要措施,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以及药物类型也越来越多,选择科学高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3]。基于此,本文探究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的应用效果。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抽取12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将其经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3∶27;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6.46±1.24)岁;糖尿病患病时间2~25年,平均患病时间(12.46±2.17)年;治疗前血糖(GLU)水平为(7.60±1.10)mmol/L;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35∶25;年龄46~67岁,平均年龄(56.50±1.80)岁;糖尿病患病时间2~23年,平均患病时间(12.90±2.60)年;治疗前血糖(GLU)水平为(7.40±1.70)mmol/L;120例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4-5]: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自发性疼痛、皮肤感觉下降、痛觉过敏、膝、腱反射小时以及神经传导异常等[3];患者均无任何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均无其他系统功能疾病;患者均无药物过敏情况;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相关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排除标准[6]:患者年龄<18岁,年龄>80岁;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存在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患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史;其他原因导致患者无法配合参与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常规方式进行血糖控制,调整患者饮食方案,确保患者空腹血糖低于7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且此血糖水平控制稳定2个月;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甲钴胺(生产厂家:福建省力菲克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国药准字H20 059033;药品规格:1 mL:0.5 mg)注射液治疗,在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500 μg甲钴胺,每日用药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前列地尔(生产厂家: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国药准字H20 056808;药品规格:30 μg)治疗,在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 μg前列地尔,每日用药 1次。所有患者均联系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详细统计120例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以及感觉传导速度,分组计算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传导速度以及感觉传导速度均值后进行组间对比[7]。②分组统计对比120例患者治疗效果[8],患者治疗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完全改善,用药后未出现任何不适感受,膝、腱反射均无异常为治疗痊愈,患者治疗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基本缓解,用药后出现强度不适感受,未经处理即可缓解,膝、腱反射均有明显改善为治疗好转,患者治疗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未见缓解甚至有所加重,用药后出现较为严重的不适感受,需要药物进行缓解,膝、腱反射均仍然存在异常为治疗无效,痊愈及好转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60×100%。③分组统计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以及面部潮红的发生率,进行组间 对比[9]。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对数据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t检测),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χ²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 120例患者治疗前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分组对比(¯x±s)

2.2 治疗前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 120例患者治疗前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分组对比(¯x±s)

2.3 治疗效果 研究组60例患者中,治疗后痊愈为33例,好转为25例,无效为2例,好转率为96.67%,对照组为25例、22例、13例、78.33%。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痊愈及好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χ²=9.219,P=0.002)。

2.4 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仅出现1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头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仅出现6例恶心呕吐,3例头晕头痛,3例面部潮红情况,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χ2=8.086,P=0.004)。

3 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主要是由于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大多发生于糖尿病患病3~5年以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均存在此类病变情况[10-11]。但是对其发病机制研究尚未明确,主要考虑与患者糖代谢异常,对神经系统造成的作用有关,主要为脂肪代谢异常、氧化应激、微血管病变以及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等[12-13]。随着患者高血糖状态的不断持续,患者醛糖还原酶活性会不断增强,对于其多元醇代谢旁路也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促进葡萄糖的转化,增加山梨醇的水平,进而促进果糖的分泌,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组织内果糖激酶的缺乏,影响对果糖的代谢,致使大量果糖和山梨醇的聚集,影响神经结构功能,降低神经功能水平[14-15]。传统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为甲钴胺,该药物属于内源性辅酶B12,其广泛的分布于周围神经组织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髓鞘受损情况,缓解患者肢体的疼痛以及麻木等情况,达到治疗效果,但是作用速度比较慢,且用药后会对患者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系统等造成刺激,较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16-17]。前列地尔属于前列腺素E1制剂,该药物的载体为脂微球,用药方式为静脉注射,该药物的活性比较强,且治疗中的药物活动保持效果较好,不容易出现失活情况,且在患者体内的分布范围比较广,能够对受损血管部位起到靶向作用,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达到扩张血管的作用,降低患者体内的A2水平,促进患者微循环功能的恢复,缓解甲钴胺药物应用对患者各系统功能的刺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18]。前列地尔与甲钴胺的联合应用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类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异常情况,提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传导速度,提升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同时能够降低患者治疗后用药不适感受的发生,提升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19]。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后前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以及运动传导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升,研究组患者的加快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患者各神经组织感觉传导速度以及运动传导速度的改善效果显著,能够起到扩张血管,缓解患者微循环异常的效果,提升患者周围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研究组患者治疗痊愈及好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可见,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前列地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麻木、自发性疼痛、皮肤感觉下降、痛觉过敏、膝、腱反射小时以及神经传导异常等症状,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可见,前列地尔的扩张血管等药物作用对于患者使用甲钴胺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缓解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受,提升患者对药物使用的依从性,进一步确保治疗效果的提升。

综上可知,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神经病变异常情况,提升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病传导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越测越开心
你是“神经病”吗?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神经”病友
微藻对低温响应的Ca2+信号传导途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