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2022-04-01韩浩静

光明中医 2022年5期
关键词:上肢颈椎复发率

韩浩静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脊柱科常见、多发疾病之一,患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均以颈肩背部、上肢酸麻、疼痛症状为主,长时间低头、劳累、受凉后易诱发本病。因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所以临床多主张保守治疗,以减轻不适症状、延缓病变发展、减少反复发作次数为目标[1]。

目前西医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可暂缓疼痛、麻木等症状,后期疗效欠佳,易于反复发作,且不良作用大。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加入使得疗效得以提高。黄美蔼[2]通过实践发现活血化瘀中药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疗CSR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及护理,复发率明显减少。任喜荣[3]发现活血化瘀中药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疗CSR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可明显改善颈椎活动度。对历代临床文献进行研究发现:临床重治疗轻预防,使得疾病远期疗效受限。治疗与预防并重才是治疗CSR的主导思想。故本研究将中药热敷、穴位按摩、颈椎操3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联合应用于常规治疗及护理中,优势互补,发挥叠加效应,增强疗效,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20年5月—2021年6月入组CSR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共47例,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龄35~75岁,平均为(61.32±4.74)岁;病程3~7年,平均为(5.26±1.18)年;风寒闭阻型12例,气滞血瘀型13例,痰湿阻络型5例,肝肾不足型11例,气血亏虚型6例。观察组共47例,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36~75岁,平均为(61.83±4.59)岁;病程2~8年,平均为(5.31±1.09)年;风寒闭阻型9例,气滞血瘀型15例,痰湿阻络型7例,肝肾不足型7例,气血亏虚型9例。2组患者均出现程度不等的颈肩背部酸困、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及肌力减弱等临床症状,查体可见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及椎间孔挤压试验均为阳性,经颈椎X线、或CT、或MRI方可确诊。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体征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对CSR进行诊断。①主症:颈肩背部酸困疼痛,颈部肌肉僵硬,伴上肢放射性根性疼痛、麻木感,颈项部及上肢活动受限;查体:病变部位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②颈椎X线、CT、MRI均支持CSR的诊断,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椎间盘脱出或突出、椎管狭窄等。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CSR诊断标准;②年龄35~75岁;③入组前VAS评分在4分以上;④患者入组前15 d未接受有关CSR的治疗;⑤患者签署相关文件。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颈椎手术病史者;②现有颈椎手术指征者;③经检查发现存在颈椎其他疾病者,如颈椎结核、肿瘤、脊髓型颈椎病等;④因其他疾病所致颈肩背、上肢疼痛、麻木者;⑤伴有严重基础疾病者;⑥妊娠、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消炎、消肿、镇痛等对症治疗,具体用药量、时间、次数依病情而定。从宣教、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进行治疗。中药热敷:乳香30 g,没药30 g,当归30 g,独活45 g,生草乌60 g,生川乌60 g,木瓜30 g,川芎60 g,续断30 g,广木香30 g,白芷30 g,威灵仙30 g,桑寄生30 g,姜黄20 g,红花20 g,透骨草30 g,赤芍30 g,羌活45 g,桂枝20 g。将以上药物加入适量冷水后分别装入3个特制药袋中,放入蒸锅中中火缓慢加热,大约30 min后取出,再分别放入3个外包装袋中,取一个在患者前臂内侧进行测温,温度适宜后热敷于患处,待患者无温热感后进行置换,3袋/次轮换,1次/d。穴位按摩:患者取端坐位,运用、拿捏等基本推拿手法缓解肌痉挛,然后重点在颈夹脊、风池、肩井、阿是穴上进行点、按、揉,手法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30 min/次,1次/d。颈椎操:患者身心放松,在护理人员带领下进行保健运动。双腿自然分开,两眼平视前方,间距同肩宽。头部按一定顺序进行十字型弯曲运动,前弯—复位—左弯—复位—后弯—复位—右弯—复位,反复运动25次;左前弯 45°—复位—左后弯45°—复位—右后弯45°—复位—右前弯45°—复位,亦反复运动25次;双上肢上举拉伸,与身体位于同一平面上,缓慢行颈部顺时针旋转运动,再行逆时针旋转运动,反复运动25次;最后进行回头望月,摇转双肩,旋颈望踵、雏鸟起飞等运动功能锻炼。以上运动的幅度、次数等均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2次/d。2组均治疗12 d,观察组治疗顺序:常规治疗-穴位按摩-中药热敷-颈椎操。

1.5 观察指标①VAS疼痛评分:告诉患者疼痛分值在0~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让患者自行为疼痛程度打分,根据分值进行疗效评定。②CASCS评分:对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能力分别进行评分,最后算出总分值,用以评定颈椎活动功能的状态,评分越高代表功能恢复越好。③QOL-BREF评分:对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分别进行评分,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5]。④复发率比较:对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计算复发率,以评估治疗的远期疗效。⑤临床疗效: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来评估CSR治疗效果。治愈:颈肩背部、上肢酸麻、疼痛等症状消失,生活恢复正常;显效:颈肩背部、上肢酸麻、疼痛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长时间低头、劳累后偶发,其余时间基本正常;有效:颈肩背部、上肢酸麻、疼痛等症状较治疗前缓解,日常生活仍受限;无效:颈肩背部、上肢酸麻、疼痛等症状与治疗前无异,或加重。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VAS、CASCS评分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AS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VAS、CASCS评分比较 (例,

2.3 QOL-BREF评分观察组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QOL-BREF比较 (例,

2.4 复发率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例,%)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因多种因素导致神经根受压后出现一系列颈项部及上肢根性疼痛的临床表现。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习工作压力等的增加,青壮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其发病可能与颈椎动静力失衡关系密切,但具体发病机制仍需深入研究探讨。

《素问》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医碥》曰:“气项强痛多由风寒邪客二阳,亦有痰滞湿停,血虚闪搓,久坐失枕所致”。《古今医鉴》载:“盖由元精内虚,而风寒湿三气所袭,不能随时祛散,流注经络,入而为痹”。明确指出CSR的病因病机,内因即正气亏虚,外因即风寒湿邪侵袭,内外因共同作用于颈项部,经滞络阻,血凝气滞,不通则痛。治以疏经通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同时需注意日常防护,端正坐姿睡姿,避风寒,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颈夹脊是经外奇穴,治疗CSR首选;风池是治一切内风、外风之要穴,又位于颈项部,常与颈夹脊相配;肩井是治疗肩部疾患的主穴,疏通局部气血;孙思邈《千金要方》载:“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取之直达痛点,痛止病愈。按摩以上穴位疏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经络、畅气血,止疼痛。洪亚南[7]也认为穴位按摩结合心理放松疗法可明显降低患者颈项部的疼痛程度。

穴位按摩后立即给予中药热敷,更有利于药力和热力的渗透,直达病所。方中选用乳香、没药、当归、川芎、姜黄、红花、赤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独活、羌活、木瓜疏通上下肢经络;生草乌、生川乌、威灵仙、透骨草、白芷祛风散寒止痛;续断、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广木香增强行气之力;桂枝温经散寒,兼助阳。诸药相配,热敷于颈项部,有助于水肿的减退、炎症的消除、血液的循环、疼痛的缓解。

穴位按摩与中药热敷着重于治疗,疗效的维持在于日常防护,配合颈椎操锻炼,效果更佳。颈椎操简单易学,全方位多角度活动颈椎各个关节及肌肉,缓解肌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强肌力,促进颈椎动静力平衡的恢复,进而颈椎功能活动日趋康复。许羚[8]也认为颈椎功能的恢复离不开颈椎操的日常保健,坚持不懈地练习颈椎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改善疼痛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及护理组,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联合应用的治疗作用及治疗优势,无创、安全、无不良作用,是目前临床推广的方法之一。同时,提醒大家注意预防,身体健康第一位。

猜你喜欢

上肢颈椎复发率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