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镜辅助诊断小汗腺汗孔瘤1例

2022-03-31唐奕陈荃田歆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真皮汗腺皮损

唐奕, 陈荃, 田歆, 朱慧兰

1.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9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因左足跟部红色肿物10余年就诊。10余年前患者左足跟腱部无明显诱因出现肿物,无自觉症状。之后偶有瘙痒,反复搔抓。肿物近年缓慢增大,无出血、溃疡。未就诊治疗,自行使用“红药水”后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体健,无外伤史,个人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足跟腱部可见直径约1 cm的红黑色隆起性结节,质软,边界清楚,结节中央鲜红,表面粗糙呈乳头状,周围见褐黑色色素沉着、少许白色鳞屑,无糜烂、破溃,轻度压痛(图1)。皮肤镜(Dermlite DL3N,USA)检查:直径约1 cm的类圆形结节,境界清晰,结节表面乳头状结构,皮损中央可见多个透明蓝红色球状、叶状血管,血管周围有白色晕,排列成鹅卵石样,皮损周围呈褐黑色乳头状,伴少许白色鳞屑(图2)。皮损组织病理: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皮损呈外生性,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肿瘤细胞团块,向下延展进入真皮,瘤细胞大小较一致,部分呈立方形,有深嗜碱性圆形胞核,胞浆较少。瘤团内可见汗管分化及腺腔分泌现象,真皮内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图3A、3B)。诊断:小汗腺汗孔瘤。手术全部切除。随访半年未复发。

图1 患者左足跟腱部可见直径约1 cm的红黑色结节,中央呈鲜红色乳头状,周围褐黑色色素沉着 图2 皮肤镜示:直径约1 cm的类圆形结节,结节表面乳头状结构,皮损中央可见多个透明蓝红色球状、叶状血管,血管周围有白色晕,皮损周围呈褐黑色乳头状 图3 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 3A: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皮损呈外生性,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肿瘤细胞团块,向下延展进入真皮,条索或团块中可见狭窄的管腔和囊腔(40×);3B:瘤细胞大小较一致,部分呈立方形,有深嗜碱性圆形胞核,胞浆较少,未见核丝分裂象,瘤团内可见汗管分化及腺腔分泌现象(400×)Figure 1 A dark red nodule measured 1 cm×1 cm in size on the left heel, with bright red papillary shape in the center and brownish pigmentation around. Figure 2 Dermoscopy: A quasi-circular nodule with a diameter of about 1 cm, papillary structure on the surface of the nodule and peripheral brownish papillary lesions. Multiple transparent blue-red globular and leaf-like vessels surrounded by whitish halos in the center of the nodule. Figure 3 Histopathology (HE staining) 3A:Exophytic skin lesions with hyperkeratosis and parakeratosis; Extension of tumor mass from the epidermis to the dermis, and narrow cystic lumina and cysts in the tumor cords or masses (40×); 3B:Similar size of tumor cells with basophilic round nuclei and little cytoplasm, but no mitotic figure. Some cells in cuboidal shape; Sweat 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glandular lumen secretion in the tumor mass(400×).

2 讨论

小汗腺汗孔瘤(eccrine poroma)是一种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来源于真皮内和表皮内小汗腺导管成分。汗腺来源的肿瘤占皮肤原发性肿瘤的1%,小汗腺汗孔瘤较罕见,约占其中的10%[1]。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不同种族及性别中发病率无明显区别。小汗腺汗孔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既往的病例中报道长期的辐射暴露与本病具有相关性[2]。本病常见于掌跖、足跖侧缘,也有报道发生于躯干、眼睑、甲下等[3-4]。

组织病理学是确诊小汗腺汗孔瘤的必要条件,主要特征为:肿瘤发生于表皮,向下延展进入真皮,形成宽阔的索带;肿瘤细胞与正常表皮界限清晰,主要呈立方形;肿瘤内腺腔样分化或导管形成,部分区域见含糖原丰富的透明细胞;肿瘤间质可出现明显水肿,伴真皮内血管扩张和炎细胞的浸润[5]。根据汗孔瘤的组织学结构不同分为4种类型:单纯性汗腺棘皮瘤、小汗腺汗孔瘤、真皮导管瘤和汗孔样汗腺瘤,但不同的亚型也可以共存。皮肤镜可以对本病进行辅助诊断,其皮肤镜下的特点为多种形态的血管结构,报道中多见叶状、花状、环状、螺旋状,以及分支发夹血管。叶状和花状也有报道描述为容器状,是小汗腺汗孔瘤具有代表性的表现[3]。血管周围具有白色、黄色或粉红色无结构的区域、白色光晕,有研究认为这表示角化的迹象。亦有研究认为是由于肿瘤扩张血管周围的纤维蛋白样水肿引起[6]。一项对26例小汗腺汗孔瘤的观察显示,不同亚型的皮肤镜表现有所差异:单纯性汗腺棘皮瘤在皮肤镜下表现出无结构网络状区域、粉刺状开口,无明显血管样结构,组织病理学可观察到明显的表皮细胞、导管的聚集,表皮中黑色素增加;真皮导管瘤在镜下具有明显的叶状、花状血管,组织病理学见肿瘤不与表皮相连,位于真皮深层[7]。本例患者皮肤镜下表现以叶状血管为主,提示肿瘤有位于真皮的成分。文献报道约18%的小汗腺汗孔瘤恶变为小汗腺汗孔癌[8],后者表现为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出现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

小汗腺汗孔瘤在临床表现中应与化脓性肉芽肿、软纤维瘤、寻常疣、基底细胞癌及小汗腺汗孔癌进行鉴别,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皮肤镜检查。

在皮肤镜下,虽然其他病变也有多种形态血管结构的表现,但是小汗腺汗孔瘤具有叶状和花状的特征性表现[9]。与基底细胞癌的分支血管相比,小汗腺汗孔瘤的血管位于真皮的更深处,镜下细且色泽暗[10];小汗腺汗孔癌皮肤镜特点为发夹状、线状和虚线样的血管,其次是白色、粉红色的无结构区域,白色光晕区往往占据了整个结节[11]。皮肤镜可以无创性辅助诊断小汗腺汗孔瘤,伴有周围白晕的血管结构是累及真皮的小汗腺汗孔瘤的主要特征,此外观察血管和白晕的变化可以无创性鉴别小汗腺汗孔癌,指导相应的治疗。

猜你喜欢

真皮汗腺皮损
中国皮革协会重磅推出真皮标志宣传片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汗藏哪儿了
车内零部件VOC挥发情况及管控和改进建议
别给真皮汽车座椅穿“马甲”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尴尬的腋下出汗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