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融合,开展音乐学科综合教学

2022-03-31丁芳

江西教育C 2022年2期
关键词:多元融合小学音乐

丁芳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融合的方式,展开音乐学科综合教学。融合的角度要多样化:可以从领域角度出发,将音乐表现和欣赏、创造结合在一起;可以从艺术形式出发,将音乐和舞蹈、戏剧结合在一起;可以从课程角度出发,在音乐中融合诗词、美术。这些方法起到了多元融合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多元融合  学科综合  小学音乐

王晓棠老师认为,音乐学科综合是指在突出音乐主体的前提下,注重音乐和各个学科的综合和渗透,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相关的艺术形式和其他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构筑以音乐内容为主,其他内容为辅的课堂。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认知,而且能促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创新性。

一、在不同领域融合,相互依存渗透

(一)在表现中欣赏,依字行腔

小学音乐教学目标有很多,除了要促使学生提升音乐表现能力,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赏析和创造。在学生演唱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积极展开赏析,尝试体会旋律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歌词中的韵味,然后再依字行腔,效果就会更好。

例如,《草原赞歌》具有鲜明的内蒙古音乐特点,其旋律跳跃活泼,给人欢快的感觉,体现了演唱者的欢乐之情。在学生演唱之前,教师可以先指导他们赏析、聆听该作品,获得整体感受,并说一说歌曲在自己脑海中呈现的样子。如有学生提出自己仿佛看到在一片辽阔的绿色草原上,散落着白色的羊群,好像一朵朵云彩飘落在凡间,他感受到了草原的壮美。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安排学生诵读歌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如有学生提出:“我从这首作品中感受到了赞美和喜悦之情,同时歌曲也体现了孩子的纯真。”在这样的赏析中,学生对作品有了初步感受。教师再引导他们依字行腔,在诵读的基础上慢慢地加入旋律,体现出情感和语调上的起承转合。如在演唱“天上闪烁的星星多呀星星多”的时候,学生在唱“天上闪烁的星星多”的时候,速度较快,体现出欢乐感,但是在唱后一个“星星多”的时候则放慢了速度,体现出抒情之感。

(二)在表现中创造,创编伴奏

将音乐表现和创造融合在一起,也是学科综合课堂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赏析作品的同时体会节奏、速度、力量等音乐要素,尝试判断作品属于什么音乐体裁,此后引导他们自主创编,并给其分配乐器,安排他们自主演绎。这样就能将演奏表现和创编曲调结合在一起,学生的感悟会更深刻。

在学生聆听了《森林与小鸟》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哪些不同的鸟,它们的叫声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笔者鼓励学生用口技的方法模仿百灵鸟、布谷鸟、喜鹊等的叫声。引导学生思考:“在森林中还有很多声音,包括草木被风吹动的声音、落叶的声音、露水滴落的声音等,它们如果和鸟叫声结合在一起,会呈现出怎样的艺术效果呢?”在学生有所感悟后,笔者给他们分发了笛子、口琴、铃铛、木鱼等乐器,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然后思考如何将森林的声音转化成乐曲演奏出来。最后,笔者让学生展开小组交流,并合作创作一小段乐曲,将其展示出来,看看谁展现的森林世界最有韵味。

二、融合不同艺术,获得审美意象

(一)与舞蹈融合,反映情感心绪

音乐的学科综合还体现在和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音乐和其他艺术整合在一起,如和舞蹈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作品展现了怎样的形象。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隐藏在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心绪,从而获得更多的审美感悟。

例如,《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展现西藏风貌的歌曲,体现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将此作品和西藏民间舞蹈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深入赏析。笔者首先给学生介绍了一些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学生发现藏族舞蹈的特点是“颤、顺、开、绕”等,和其他民族有着鲜明的差异,藏族服饰有很长的袍袖,而藏族舞蹈也有不少甩袖的动作。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将藏族舞蹈动作和该歌曲结合在一起,体现西藏的风俗特点。在学生尝试演绎后,笔者又鼓励他们表达一下自己的创作想法,说一说能否从中感受到藏族民众的情感。

(二)与戏剧融合,凸显文化色彩

奥尔夫认为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音乐,而只有与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因此,教师要基于多元融合的思想,将音乐和其他艺术融合在一起。戏剧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艺术形式,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戏剧了解音乐,则能让他们充分欣赏音乐作品,感受蕴藏在其中的传统文化。

例如,豫剧《誰说女子不如男》,教师就可以将戏剧和音乐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感受河南地区独有的豫剧文化。在教学中,笔者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豫剧相关的基本信息,还展现了《打金枝》《三哭殿》等经典的豫剧唱段。笔者引导学生尝试总结,说一说豫剧的特点是什么。有学生总结提出:“豫剧的特点就是唱腔给人一种铿锵有力的感觉,而且十分高亢、吐字清晰,让人觉得抑扬有度。”笔者再引导学生对照《谁说女子不如男》,说一说这首作品是否能展现出豫剧的特点。在充分赏析的基础上,学生对豫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融合不同课程,拓展知识内涵

(一)与诗词融合,体验节奏和声

艺术和其他文化领域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所以,音乐学科也可以和其他学科融合,从而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内涵。《礼记·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精妙的古诗词也有一定的节奏感,体现了特定的精神世界。教师可以将音乐和诗词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节奏和声。

例如,在学习歌曲《致春天》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将诗词和音乐赏析结合在一起,体会其节奏旋律。在初步赏析的过程中,学生了解该作品采用柱式和弦的方式来展现春姑娘将欢快的气氛带到了人间,也感觉到这首作品的旋律节奏在力度和速度上不断推进,给人情绪激动的感觉。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展开配乐诗朗诵的活动,回忆自己诵读过哪些展现春天的诗词作品,然后将其演绎出来,说一说哪首作品和曲子能更好地融合。学生发现并非所有“春”主题的诗歌都适合这首作品,如《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就给人悲伤、痛苦的感觉,和这首旋律欢快的乐曲不相符,所以不适合用来吟诵。有学生选择了“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与歌曲融合。在诵读中,学生又进一步体会了作品的内涵。

(二)与美术融合,展现乐曲风格

音乐用节拍呈现出听觉艺术,是流动的绘画,而绘画则用点线面和色彩形成视觉艺术,是静态的音乐。所以,教师可以将音乐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展示和音乐作品同主题的绘画作品,并引导他们寻找两者的共同点,促使其更好地体会音乐不同的风格。

例如,歌曲《银色的桦树林》展现了桦树林独特的魅力,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这一点,笔者引导他们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在欣赏了俄国著名画家列维坦的《桦树林》后,学生发现,这幅画用抒情的手法展现了阳光照射在桦树林上呈现出的斑驳光感,是一幅经典的印象派作品。结合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这幅画能否展现出《银色的桦树林》的韵味呢?在唱这首作品的时候,要如何体现出强和弱,并展现出桦树林与众不同的风韵呢?”学生发现该作品体现出了赞美、自豪的情感,如果能用刚健、沉稳的声音来演唱,就能更好地体现出该作品的乐曲风格。最后笔者给学生介绍了切分音、大跳音程的演唱方式,引导他们思考歌曲中的力度表现。

参考文献:

[1] 徐静.杂音巧谱“谐奏曲”[J].教学与管理,2019(14):22.

[2] 吴丽娟.小学音乐在线项目化学习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1(11):64-67.◆(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猜你喜欢

多元融合小学音乐
新媒体时代媒介传播偏向的多元融合
论耶律楚材胡汉并重的多元诗歌创作观念
朱光潜美学三大理论资源及其当代启示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能力培养的多元倾听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