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传播类实践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探索

2022-03-31郭子辉,戴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实践课程课程思政

郭子辉,戴娜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密切相关。以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新闻传播类实践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背景,对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新闻传播类实践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坚持以德施教,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践行认同教育理念,强化过程管理,探索“双创”育人机制,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提供借鉴。

[關键词] 新闻传播专业;实践课程;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改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新形态‘金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21JSJG712);2020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视野下的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SJA2316);2019年度南京传媒学院教育基金专项“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G201908)

[作者简介] 郭子辉(1975—),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教研主任,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戴 娜(1989—),女,江苏南京人,学士,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7-0065-04 [收稿日期] 2021-07-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性强,其课程实践环节占比大,寻找实践类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上的着力点,将更好地发掘新闻传播专业立德树人的独特性。

一、新闻传播类实践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依据

(一)高等教育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对新闻传播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哲学社会科学中,新闻传播学与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紧密相连。新闻传播类实践课程不仅是新闻传播专业理论教学的检验,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阵地。当前,时代的发展与转型对新闻传播类实践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充分挖掘和发挥课程育人的价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建构高校层次丰富、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新闻传播实践课程要以国情、校情和生情为依据,通过教学润物无声地铸魂育人。

(二)“人”的塑造是教育之根本

课程思政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然而纵观国内外高等教育,思想教育工作却并非我国高等教育独有。事实上,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柔性融入的方式,渗透在国外高校的多个环节之中,通常被称为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等[2]。如美国的公民教育旨在塑造合格的美国公民,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日本的民主教育,注重涵化个人权利、自由和尊严等观念;新加坡要求课程设置与教学必须围绕“我是新加坡人”的价值理念展开;英国则把国家认同等道德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要实现三全育人,需科学借鉴OBE教育理念,做好专业思想政治的顶层设计,方能达到纲举而目张的效果。新闻传播学教育要围绕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建设需要,深入挖掘实践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系统梳理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忘高等教育“育人”之初心。新闻传播类实践课程要根据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要求,解析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参与到课程思政的支撑矩阵中,发挥作用,确保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达成。

二、立德树人为本:思想政治贯穿实践教育,让课程内容更具深度

(一)“知识传授+价值引领”,打造课堂思想政治气质

新闻传播类实践课程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原有的教学目标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两轮驱动,共塑专业课程浓郁的思想政治气质[3]。课程由表及里,虚实结合,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建构起更为立体清晰的目标体系。首先,在认知层面上,课程的目标是传授新闻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新闻传播专业技能,并拓展其历史文化和专业知识素养;接下来,通过专业实践,在情感层面上激发学生新闻传播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最终落实到行为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遵纪守法。

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先选择了“电视新闻实务”“新闻纷争处置方略”等试点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应关注育人的本质目标。我们的新闻实践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中国新闻“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还要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阵地。

(二)“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拓展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谓其双翼,二者相辅相成,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具深度。以新闻传播学院的“纪录片创作”课程为例,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价值观的培育如同基因般被植入课程。在选题策划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学生就会洞察社会,了解时代,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在拍摄制作阶段,教师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并制定行动路线,期间融入爱国情怀、民族自信、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及团队合作等价值元素。在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中,实践类课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践行,更是全面培养的重要环节。依托实践平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根:依托实践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力度

新闻传播实践教育的全过程应当是一个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过程。高等院校要搭建实践平台,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培育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励学生的传媒理想。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在实践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

首先,用好校园媒体。目前,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五大专业的专业课程中一半以上与校媒对接合作。学生在校园媒体中参加实践,培养了分工合作、协调高效的职业精神,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其次,拓展校外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到媒体等单位实习,带队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实践观。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与新浪、网易、腾讯、新华社等数十家媒体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建设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深入媒体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去年暑假由专业教师带队,学生在江宁融媒体中心实习,发布新闻85条,发布短视频作品10余条,纪录片1部,并制作新闻专题专版1期。学生在媒体一线从事采、写、编等工作,耳濡目染,更能深刻体会媒体人的敬业精神和对新闻理想的坚守。

此外,依托新闻传播各专业的各级各类行业竞赛。将竞赛设置成实践教学单元,将育人的理念渗透到竞赛辅导过程中,以赛促学,以文化人。以2021年度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例,南传新闻传播学院围绕大赛主题,统摄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发挥广告学专业主力军的作用,广播电视学、网络新媒体等专业均将大赛不同单元与实践教学结合,让学生通过影像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英雄,讲青春故事,书家国梦想。

四、认同教育为干: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温度

(一)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与时俱进,重塑“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新型课堂

比如“新闻采访与写作”强化实训实践,学生分组演练,教师分别指导,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让学生在真实的采访中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和职业认同感。“电视新闻实务”将整门课程分为三个环节: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师生线下共同实训+师生课堂互动学习。教师精选并整合了优质网络资源,把记忆和理解、事实性、概念性知识的低阶学习前置,由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完成自主学习,有效解决了学时不够,实践不足的矛盾。理论课上引入翻转式课堂,开展反思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通过生讲生评、生讲师评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应用、分析、评价和反思,实现教学内容的高阶性[4]。

(二)建设专业工作坊,全真實战,打通产学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专业工作坊就好比是一个微型的媒介实体,按照媒体真实的工作流程来运行。这就要求学生把握产业运营所需要的一系列思维,比如产品思维强调生产好的内容并与受众互动;用户思维、市场思维、产业链思维强调创意、渠道、销售和合作;战略思维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前瞻意识和全局观念。专业工作坊往往和媒介公司开展项目对接,全真的实战演练让学生得以进行深度浸入式的职业体验,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五、成果导向为“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产品意识

新闻传播实践教育以成果为导向,强调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实现专业学习的目标。成果导向的实践学习包含三个环节[5]:第一个环节是预期学习结果,明确在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后可能取得的成果,形成学习期待;第二环节是实践教学过程,重点关注教师想要学生学到什么和学生如何学,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第三个环节是评估学习结果,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自我反思,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

南京传媒学院将该理念落实到多门新闻传播实践课程中:以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人才为导向,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到专业技能、创意和叙事;考核评估将专业知识与素质教育结合,将过程评价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将课程作品与行业产品相结合,让学生依据教学目标和个人兴趣,对接产业行业需求,输出产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产品意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程推出了一系列作品。比如微视频节目制作、视听语言、摄影摄像等实践课程,在作品1.0时期,学生分组制作了各具特色的微电影,微视频作品;作品2.0时期,强调移动媒体环境下的短视频和短音频制作。作品3.0时期,平台强调融合、叙事和交互,对接行业和产业需求,将作品输出为产品。事实证明,这种成果导向式的新闻传播实践教育更有利于全媒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六、“双创”育人是“果”:强化过程管理,探索双创育人路径

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第一课堂往往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以成果为导向来开发实践课程。而第二课堂则以此为基础,结合专业知识,以兴趣为驱动,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教师应通过实践教学服务创新创业,探索双创育人机制。

首先,在实践环节设计方面,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搭建基础模块,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土壤。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当前教学实践的现有模块包括小新课堂、视频新闻、纪实短片、创意短片、融媒体中心等。在这样的模块设计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鼓励培育一系列创新创业项目。比如,基于现有模块,融媒体中心师生共同设计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图片故事专栏通过作品征集汇聚了校园内最优秀的一批摄影爱好者,组建摄影俱乐部;创意短片云集视听制作高手,冲击国内外重大赛事;纪实短片则关注社会生活,记录人间温暖。小新课堂已经成功开展了多场线下学习沙龙,师生在此基础上组建思想者俱乐部。上述多项内容合作发力,共同构成了多个创新创业项目。

同时,“双创”导师还应沉浸到实践教学环节,把项目团队学生的能力发展与社会的现实需求相结合,规范创新创业项目的流程管理,从选题策划到项目执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希望运用镜头来记录广电行业发生的重大变革,教师则指导学生完成了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云中广电人》微纪片申报,鼓励学生走近广电行业,关注传媒产业,记录特殊时期行业产业变革的真实故事。

结语

新闻传播教育需要价值观的支撑,而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新闻传播本科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师作为知识、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只有意志坚定、观念正确的教师队伍,才能将新闻传播学与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塑造学生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

新闻传播教育既要满足新闻媒介及社会对新闻实务人才的需求,又不能止步于职业性教育。新闻传播类的实践课程不仅仅是传播新闻实务技能,更致力于打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批判精神,培养致力于、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新闻人才。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两千多年前,商鞅推行变法的宣言一语道出了“创新”的重要性。新时期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需要创新。创新后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将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三位一体,同向同行。从先进理念、教育规律和问题意识方面突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局限性,把价值引领贯穿在专业理论及实践课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開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侯微.新闻传播实践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出版广角,2019(7):76-78.

[3]陈华栋,苏镠镠.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8-20.

[4]汪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网络资源利用问题[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43-45.

[5]黄飞.论高校新闻宣传的思想教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6):71-73.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actical Course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GUO Zi-hui, DAI Na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211172,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bjectives and ideas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reform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al course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combs and analyzes the teaching reform path, and proposes that the practical courses should be based on mora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dhere to teaching with morality, innovate the form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identity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process management, explore th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practical cours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实践课程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智能机器人实践课程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民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刍议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