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与写作需求探析

2022-03-31冯雷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调查问卷需求分析

[摘 要]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前所学习的最后一课“学术写作与方法”是对毕业生全面综合能力的考查,而学生的需求分析是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设计并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前提。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改变问题研究不具体、主题讨论不深刻、研究价值无意义的现状,从而提高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同时,为学术论文写作类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调查问卷;需求分析

[基金项目] 2020年度防灾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面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学术写作与方法’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JY2020B22)

[作者简介] 冯 雷(1979—),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防灾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体学及澳大利亚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061-04 [收稿日期] 2021-06-23

引言

2018年颁布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1]2019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2],进一步对《国标》所提出的“两个能力”进行了明确的阐释,为外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高校检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学生学业的重要手段,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同样也是教育部定期组织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中考核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3]。可见,毕业论文或设计是毕业生完成大学生活的一项重要作业,是检验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加强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得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毕业设计过程就是写毕业论文的实践过程。

一、毕业论文现状

在本项目开展调研前,课题组的教师都拥有10多年的本科毕业生指导工作,掌握有丰富的一线指导工作经验,在所参加的毕业论文指导、答辩、记录等相关工作中,对每届毕业生论文工作的情况都一直做好备忘记录,具体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意识匮乏

电子文献资源的极大丰富和便捷操作,为毕业论文撰写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速了学生惰性思想的蔓延,出现心慵、疏慵、慵倦,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面对参差不齐的海量资源,学生一方面对文献质量的判断能力有所不足,一方面又懒于思考,“拿来主义”盛行。笔者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或从期刊著作上逐段抄袭的现象屡见不鲜,令人担忧。此外,由于大四学生多忙于考研、考公务员或实习工作,无法专心独立思考自己的论文,重复性选题或立意较陈旧选题比比皆是,要么缺乏新意,要么文本选择单一,几届学生都围绕同一经典著作进行解读,或是运用同一理论读取不同文本,“换汤不换药”式的写作文风被沿袭下来。

(二)非标准格式

论文格式与学术形式不符是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另一大问题,具体表现重视程度不足和知识储备不足。在实际的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论文格式的要求,从而出现论文布局不合理、缺项,尤其是关键词不关键、参考文献索引前后不匹配等,而造成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术论文格式的相关知识的缺乏,不理解学术格式要求的含义,多数学生不清楚论文标准化格式,或是看不懂格式要求。

(三)选题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内容普遍存在选题缺乏创新,题目过于宽广等问题。在论文选题阶段,不能做到推陈出新。既然探索新知不易,那么研读前人写过的文本,挖掘创新点,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但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旧物”缺乏創新性,主题复制,思维僵化。在论文题目拟定时,论文题目的张力未能有效地涵盖创作的思想,部分学生内心所想表达的观点又未能通过题目表现出来。

(四)语言运用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极其重要的能力[4]。然而,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亟待加强。具体表现为:语法错误多、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英语语言表达功底差,不能准确表达思想、用词及句式简单,不会使用复杂句式、形式表达缺乏,段落衔接模糊、论证逻辑不严密,逻辑思维表达能力较差等[5]。

二、实证研究

贯穿毕业论文写作始终的核心要素与毕业论文创作主体的能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主体能动性的外延则体现在主体的需求上。Widdowson(1981)曾指出“需求是学习者对学业或工作的要求,是在课程中学习者要参与的活动,即在完成语言课程时应具备一定的能力,并完成课程目标。”Kemp(1998)认为需求是“预期与现有条件之间的差距”[6]。基于对高校毕业论文现状的调查,本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在笔者所在学校的外语学院高年级本科生中进行。共发放问卷178份,回收144份。回收率为80.90%,其中有效问卷134份,有效率为93.05%。

(二)问卷调查

借助与课程设计相关的预读教材,先后与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自行设计了问卷,该问卷以夏纪梅、孔宪辉(1999)从情况分析、学习目的分析和雇主或职业需要分析三个方面构建的外语教学需求分析模式[7]中所涉及的几个类型和项目,分别设计了题目,经过反复测试、修改、调整题目后,使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a达到0.87。本问卷主要调查了学生的主客观需求与写作态度的关系,为了避免学生在回答问卷时出现“导向性回答”,本问卷内容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的需求、语言需求、当前能力、写作方法等,以此分散学生的机械或盲目性作答,能为客观的数据提供一些主观的证据支撑。

(三)研究结果

根据Brindley(1989)的划分,需求表现为主观和客观两种需求。客观需求指与学习者有关的各种客观事实,即在实际交流中语言的使用情况、语言的熟练程度以及语言困难等。而主观需求则指在语言学习情境中,与学习者类型和学习策略有关的认知及情感需求,如个性、信心、态度、愿望和期望等[8]。

1.客观需求。与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调查结果直接相比,课题组认为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题名选择不当,经常选择一些宽泛的题名或题名难以处理,结构不合理,逻辑混乱,重复过多,没有过渡词;学生对题名的理解不够没有意识到论文写作与未来工作或学习的间接联系,态度粗心。

2.主观需求。通过对抽取的问卷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自身的需求表现为:更多地需要与老师进行直接的沟通并接受指导,需要知道如何收集相关资料,需要阅读更多相应的书籍。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认为选择好的题目非常重要,但并不认为这是影响写作的关键因素,他们认为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是重要的因素。他们也会感到紧张或表现出漠不关心。

3.调查问卷分析。基于上述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两个方面的描述,笔者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理解程度(客观需求)和个体主观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见下表1。

在本表中,个人主观需求项目依次为3、7-10、13、18、22、24-26、32、37,其他为学生毕业论文知晓程度项目。通过以上形式,笔者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点。

1.热情不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中生在毕业论文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不是很强。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平均值为3.25,仅比平均水平3高出25个百分点。

2.标题选择的盲目性。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选题的重要性,平均值达到4.25。然而,当问及该标题选择与未来工作或学习的相关性时,他们的回答是没有任何关系,平均值只有2.39,差异达到1.86。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标题选择的盲目性确实存在,这一点可以从与同行教师的交谈中得到印证。

3.写作的目的不够明确。学生表现出对写作目的的低标准、低要求的态度。平均值达到2.09。他们大多认为写论文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够毕业,没有其他更高的追求和表现。他们没有把它与未来的学术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没有与工作和学习联系在一起。

(四)相关性分析

笔者在SPSS软件中对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理解程度与个人主观需求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见下表2、表3。

从上表可知,学生对毕业论文理解程度各项目的平均值为37.15,标准差为4.64;而个人主观需求各项目的平均值为36.71,标准差为4.78。但这两个方面的相关分析表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理解程度与个人主观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相关,a=0.000,相关系数为0.618,在0.5~0.8之间。研究表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理解强度与个人主观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个人主观需求不强时,对毕业论文的理解强度也会较低,反之亦然。

三、对策与结语

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应成为学生思想认识的关键因素,纠正学生在态度和思想上的错误认识,既能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思想水平,又能降低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焦虑程度。其次,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加强选题指导。由于学生对这一点认识不清,往往盲目写作,导致最终徒劳无功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如题名的宽窄。根据Hutchinson & Waters(1987)所言,任何一门的课程设计都需要建立在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上,需求就是目标[9]。因此课堂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的靶向不是怎么教,而是如何学。应以学生学为导向,以创设课堂情景为己任,组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

[2]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9-10.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郭婧,冯雷.中际语韵律短语信息焦点的语音实现[J].唐山師范学院学报,2014,36(3):66-68.

[5]冯雷,郭婧,赵子维.从范畴理论解读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J].作家,2012(20):187-188.

[6]夏纪梅.现代万余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01-102.

[7]夏纪梅,孔宪.外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初探[J].外语界,1999(1):26-31.

[8]BEINDLEY G. The role of needs analysis in adult ESL program design[C].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63-78.

[9]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1987:76-79.

Writing Needs Analyzed from the Writing Status of Graduation Thesis of English Major

FENG L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Technology, Sanhe, Hebei 065201, China)

Abstract: As the last lesson for graduation of English majors, Academic Writing and Methods, is a reflection of graduate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eir need analysis, however, becomes the core premise of the course desig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in Academic Thesis Writing. Through introspection,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needs of English majors in their graduation thesis writ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ir graduation thesis writing. The purpose is to help them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exploration of issue is not specific, the discussion of topic is not profound and the value of research is meaningless, and thus to improve their writing level.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feedback for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academic paper writing courses, so as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graduation thesis of English major; questionnaire; need analysis

猜你喜欢

调查问卷需求分析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分析
微信订阅服务中信息过载的调查与防控机制研究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解放学生还学生自由
浅谈反习惯性违章在防人因失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