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五早”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3-31张惠莉赵艳华李奇杨丽丽员玉良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新型工科实验室

张惠莉 赵艳华 李奇 杨丽丽 员玉良

[摘 要] 新工科建设与工程专业认证的实施,表明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基于此,地方高校充分挖掘教学实验室的利用潜力,全面贯通课堂、培训、项目、比赛与科研的全链条培养渠道,创新“五早”人才培养模式:“早进实验室、早进行培训、早申报项目、早参加比赛、早参与科研”,切实提高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十余年的实验探索结果表明,该模式成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地方高校;“五早”;教学实验室;创新型人才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机器人工业应用为背景的机制专业机电控制类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2021.06—2022.06)

[作者简介] 张惠莉(1973—),女,山东莱阳人,博士,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研究;员玉良(1981—),男,山东泰安人,博士,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智能仪器与监测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009-04 [收稿日期] 2021-05-24

2015年8月,我国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同年11月,由国务院印发,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双一流”建设。2016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成员国,这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将开始由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变。2017年教育部正式推出新工科计划,并先后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和“天大行动”,为新工科建设指明了方向[1-5]。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不仅更加肯定了高校分类发展、重点发展的需求,同时进一步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截至2019年底,我们共有各级各类高校2688所,而入围首批“双一流”的高校仅为137所,约占5%。换言之,绝大多数高校为“双非高校”,比如笔者所在高校为以教学为主的地方农业学校,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只有少数研究生教育,而专用的科研实验室数目相对较少,主要是以教学实验室为主[6-8]。对于我们这类高校如何在缺人、缺钱、缺资源的“夹缝”中求生存发展,尤其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难题[9,10]。基于此,提出面向地方高校的“五早”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教学实验室,用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提前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破解地方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切实提高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五早”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技术路线

面向地方本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突破年级与专业界限,结合专业认证与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教学实验室空余时间与空间,创新“五早”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提早选拔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以老带新;提早进行专业培训,以学促进;提早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以项目为驱动;提早参与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以赛代练;提早参与老师科研项目,以科研提高能力。全面贯通课堂、培训、项目、比赛与科研的全链条培养渠道,切实塑造实干型、创新型拔尖本科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体人才培养路线如图1所示。

二、“五早”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由于笔者所在高校是一所地方农业院校,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只占学生总数约10%,专门科研实验室数量相对较少,而教学实验室有较多的空余时间(以笔者目前管理的电子工艺实训室为例,2020—2021年度第1学期电子工艺实训室仅在4~5周与7~8周安排了实习,其余时间空闲)。因此,本課题充分利用学校空余时间的教学实验室实施。具体方案如下。

(一)提早选拔学生进实验室

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即开始选拔部分电类专业学生进入教学实验室提前介入专业课学习(我校电类专业主要涉及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及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三个本科专业)。所谓“选拔”并非以成绩为依据,只要该学生有意愿致力于在实验室进行创新学习即可。进入实验室后,正式进入“以老带新”过程。首先由老师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实验室奖惩制度学习,然后由高年级的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他们在实验室的工作与学习,以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被选入实验室的同学,要求在保证正常课程学习效果的情况,尽量在实验室跟随“学长们”进行学习。

(二)提早进行专业培训

提早进行专业培训是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前提。培训时段选择晚上或者周末时间,这些时间段各个专业学生基本都不会安排课程。培训工作主要由高年级同学完成,培训内容分模块进行,包括常用仪器仪表认识、基本电子元器件认识、焊接训练、C语音学习以及51单片机入门等知识。对于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而言,第一次接触专业方面的东西,可能略显吃力,但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这个“以学促进”的过程让所有同学受益匪浅。通过大约2~3月左右的培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基本入门,可以进入下阶段学习,当然也有个别同学因各种原因,选择退出实验室。

(三)提早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

作为一个地方农业高校的“青椒”,由于自身学术水平以及所在单位平台的限制,纵向科研项目较少,尤其缺少国家级课题,因此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经费明显不足。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经费支持就成了很好的补充,因此,每年都会鼓励低年级学生提早申报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项目为驱动,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技术水平。近5年来,先后立项国家、山东省以及学校科技创新立项项目16项,经费支持达9万余元,有力支撑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提早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

科技競赛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们的见识。因此,鼓励大学生提早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以赛代练,对于提高同学们专业素养与自信心大有裨益。目前我们参加的比赛主要包括:全国及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以及山东省大学生智能控制大赛等影响力相对较大的比赛。努力确保所有实验室学生均能参与,并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如若成功获奖,将充分利用学校比赛奖励资金以及导师自身筹措资金,给予获奖者相应的奖励,以资鼓励,具体奖励政策表1。

(五)提早参与导师科研项目

提早选择水平相对较高的同学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安排他们做些辅助性工作,如编写子程序,绘制电气图,进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等。同时指导他们撰写文字材料,包括:项目申报书、结题书、专利以及论文等。目前本科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以及青岛市民生计划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多数同学在其中起到了相应的作用,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科研素质与学术水平,而且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五早”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果丰硕

笔者从2007年开始,先后管理单片机实验室(2007—2011)与电子工艺实训室(2015—至今),从2007级新生开始招纳本科生进入实验室,截至目前,共有10届29名学生顺利毕业,毕业生工作与深造情况如图2所示。在校期间,他们共发表论文30人次、授权专利与软件著作权32项,获得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奖励6项、省级奖励28项,主持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省级4项,校级2项。目前该模式已在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多个专业推广实施,绝大多数本科生从一入学就开始进入相关教学实验室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从近3年的运行效果来看,成效十分显著,大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的奖励数量每年保持在100项左右;深造率从10.8%上升至20.78%,一次性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2%以上。

结语

在全国高校大力推行新工科与工程认证教育的背景下,作为一所地方农科院校,结合本校实际,挖掘有限的教育资源,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教学实验室进行“五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经过10余年运行,效果良好,所培养学生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均得到了广泛认可。今后将继续深化该研究,完善培养思路,适量增加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数目,扩大人才培养数量。同时,积极向其他相关专业推广,切实为提高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武东,李小文,夏建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52-55+99.

[2]赵冬娥.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1-3.

[3]康海燕,冯晓丽,蔡觉平.加大实验室开放举措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2):149-151+168.

[4]张薇,陈静漪.“互联网+”背景下本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20(12):151-154.

[5]曾军英,翟懿奎,张昕,等.面向新工科和工程认证的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6):107-110.

[6]杨桂松,彭志伟,何杏宇.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8):385-386.

[7]刘永林.五重困境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1):46-51.

[8]陈子辉.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实习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9,36(12):211-214.

[9]王飞,刘胜辉,崔玉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地方工科院校新工科建设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1(3):63-66.

[10]任明,姜锐,周晨.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J].高等教育论坛,2020,40(9):209-211.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l of “Five-early” Innovative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Hui-li, ZHAO Yan-hua, LI Qi, YANG Li-li, YUAN Yu-lia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109, China)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hows that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s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this,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tap the potential of teaching laboratories, comprehensively integrate the entire chain of training channels for classrooms, training, projects, competition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e the “five-early” talent training model: “entering the laboratory early, proceeding training early, applying for projects early, taking part in competitions early and participat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arly”. This model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local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re than ten years of experimental explor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odel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ve-early”; teaching laboratories; innovative talent

猜你喜欢

创新型工科实验室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