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策略

2022-03-31陈玉

文理导航 2022年14期
关键词:研究策略语文素养教学内容

陈玉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势必在教学内容选择中优先考虑与核心素养有关的教学内容,紧扣核心概念,强化文字情感体验,并连接日常生活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教学内容;研究策略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课程,除了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掌握相应的能力,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特别重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语言素养背景下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不良现状及原因

(一)目标模糊,背离素养

语文学习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特别是由于年龄、认知等方面的原因,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中涉及的一些知识认知模糊,特别是一些故事有一定的时代性,与他们的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难免会产生目标模糊、背离素养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脱离文本,无视语言文字,单一灌输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后果就是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随意拔高学习要求,最终只能停留在喊口号、讲大道理的层面。二是脱离生活,无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一味追逐对文本人物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不能正确选择学习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取舍不当,没有重点

在许多小學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几种现象要引起重视:一是教师照本宣科,课堂随心所欲;二是缺少交流,教师全然不顾及学生的个体情况,把课堂教学当成完成任务;三是形式单一,没有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四是课堂教学游离于生活之外,漠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实则没有重点,可以称得上是无效教学。课堂上,学生听了,读了,说了,写了,但学习目标不明,谈不上自主学习、创新思考、快乐分享等。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只教教材,没有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利用;二是缺乏生活关联,特别是一些当地的本土资源没有运用到课堂中,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一位教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会写“醋、蒜”等15个字及“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2.整体把握内容,初步分清主次;3.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民俗特点进行详写;4.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5.感受老北京的民风民俗;6.联系生活,感受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教学时间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该教师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主要完成1、2两个目标;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完成3、4、5、6四个目标。第一课时的教学比较宽松,而第二课时的教学太紧凑,教学过程又面面俱到,实则没有重点。

(三)照本宣科,理解偏差

备课环节,部分教师太迷信于教学参考书,没有结合实际考虑学习方法的指导与传授,更没有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对文本进行加工与重组。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编排的是外国文学名著。本单元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在教学中教师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困难,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多读,主要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解决学生的疑难与困惑;二是尽量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背景材料,加深学生对名著思想内涵的理解。但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名著教学只要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即可,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加以引导,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没有弄清单元的编排体系,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借助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又要使学生学会抓住描写人物的语句来了解文章内容;二是教学内容的择取简单化、随意化,缺乏“整本书阅读”的意识,没有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统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二、应对策略

(一)贴近生活,感知素养

在目前使用的统编教材中,有些文章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不妨适当优化教学内容,串联学生的认知,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交集、碰撞,从而使其获得独特的理解。《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由于“我”不按时间规定,爸爸不让我把钓到的鲈鱼归于自己,坚持放回。文章讲了一个道德问题,而对这个道德问题的认知,学生是模棱两可的。主要原因:一是生活中缺少相关的经历,无法建立联系;二是即使有这方面的经历,但没有上升到道德素养这一高度。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贴近学生的生活,寻找相对应的例子,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感同身受,在理解、表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学生认识到应乐于观察,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素养。《我的战友邱少云》是统编教材新增加的课文,抗美援朝的背景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第一,借助旧知,增加了解。学生在四年级时学过《黄继光》,不妨让学生回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在黄继光、邱少云这两位英雄之间找到相同处。第二,借助资料,拉近距离。可以通过“上甘岭战役”“长津湖战役”等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知,认知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第三,借助主题,引发感知。《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革命岁月”,教学中可以适当回顾单元中涉及的英雄人物,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同时适时延伸,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生活中自己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进一步感受革命者的英雄主义精神。

(二)激情点燃,感抒情怀

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抓住毛泽东、毛岸英之间的父子情,以“情”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了解家国情怀、革命先辈为国捐躯的无畏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展开交流,使学生获取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再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再如,对《草原》一文的学习,教学进入尾声,教师借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第一,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入手,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读这句话,并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二步,回顾课文,让学生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情深”;第三步,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词语、句子,并简单说一说理由;第四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都说了些什么,主人敬酒、客人回敬的时候分别会说些什么,主人、客人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第五步,回归诗句,分析“何忍别”是什么意思,以及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第六步,设疑提升,让学生思考能不能删掉“天涯”“碧草”“斜阳”这些描写景物的词语;第七步,联系生活,增强体会,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相似的经历,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形,简单说说心情。以上的教学重在围绕“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补充,达到以情悟情的目的。

(三)加强朗读,潜心会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读”占鳌头。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淀。统编教材中不乏一些富有感染力,或是遣词造句方面堪称经典的作品,教师在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充分阅读,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力。如教学《匆匆》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情感,进而细读课文,通过有感情朗读、个人读、合作读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表达方法。教师还可以创设真实的情境,反复细读第1、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作简单的批注,在积淀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又如在《我们奇妙的世界》中的句式:你看天空的珍藏——以及再看大地的珍藏。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反复、充分诵读这些描写细致、比喻恰当、用词丰富的美文,让学生将之印在脑海。如描写天空的词句:粉红色、蔚蓝色、又黑又重、群星闪烁等;描写大地的词语:诱人、圆润、深紫色、翩翩起舞等。同时,结合优秀的汉语言类电视节目让学生咏诵,并关注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效果,让学生与文本语言多维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话贯穿始终。这样,在朗朗的诵读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真实还原语言本真的生命状态,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多维训练,提升素养

学生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创建科学持久的体系,层层推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如教学《七律·长征》时,教师一般会采取“补充背景,通读全诗→借助注释,了解诗意→反复朗读,体悟情感”这一流程,教学很顺畅,也基本能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在“拓展延伸”处做些文章,让课堂更加饱满。首先,适时穿插“长征组诗”,在补充背景资料时,更多的是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材料,如长征途中典型的战役、长征路线示意图、长征途中的英雄人物等,这些资料能很好地拉近学生与长征的距离,让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除了这些直观鲜活的资料,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长征题材的诗词,如陈毅、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征途中写的诗词,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因为语文材料是丰富的,学生的感受、理解也是多元的,一些视频或图片给学生的感受、理解也是有限的,而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又能使其多角度、多方面地了解长征。再者,教师可以在课文的课后服务中开设一些“红色诗词大会”,先让学生由“长征”入手,进行延伸,精心收集革命年代各个时期自己感兴趣的红色诗词,然后将兴趣一致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如许多学生喜欢毛泽东的诗词,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按写作年代逐一梳理毛泽东的诗词,并记下其中的名篇名作,举行一次“毛泽东红色诗词分享会”。此外,还可以在课外时间结合热播的语言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学习。《中国诗词大会》题材广泛,每个时期的作品均有涉及,能让观众领略诗词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节目里有许多同龄的选手,学生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可以没有压力地一边和选手一起答题,一边积累诗词名句,还可以聆听评委叙述诗词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感受诗词的魅力,在快乐、愉悦的氛围里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和文化底蕴,感受文化盛宴。

总之,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及价值取向,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颖.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3(09):32-34.

[2]周宓,李瑛.基于核心素養的语文开放性试题多维评量模型的设计与探索[J].中国考试,2017(11):19-23.

[3]林世凤.核心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06):2-5.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十四五”语言文字科研规划2021年度科研课题《优秀汉语言类电视节目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研究策略语文素养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研究
试论如何使高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