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MSCT诊断及与病理分期对照研究

2022-03-30陈首名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肠壁病灶直肠癌

周 杨 陈首名

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CT室(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结直肠癌是一种以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可发生于结直肠任意部位,且肿瘤生长较为迅速,易转移,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但较多文献显示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1-3]。目前,其临床治疗方式以手术、放化疗相结合为主,其具体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均需集合患者病理分期进行分析,且分期的准确直接影患者预后。因此,采用准确方法对患者术前分期进行判断,是追求最大治疗效果的基本要求。而目前临床上常需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活检,以作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主要依据。然则较多学者认为,病理活检虽被认为是肿瘤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对人体存在创伤性检查,MSCT检查可无创诊断结直肠癌并评估局部浸润、转移等情况,为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评估[4-5]。因此本研究以病理学结果为对照,观察MSCT诊断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度,分析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5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所有入选患者一般资料:男27例,女32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为(51.22±6.82)岁。59例患者病变部位:直肠乙状结肠者39例,盲肠者4例,升结肠6例,横结肠或降结肠10例。

纳入标准: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资料完整无丢失者;年龄>18周岁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排除标准:影像学图像质量不佳者;资料不完整者;入组前已进行放、化治疗者;转移性结直肠癌者。

1.2 MSCT检查 CT设备选用SOMATOM Scope 16层螺旋CT。检查前告知患者去除金属异物,并在检查前12h禁食。检查前30min可肌注654-2(剂量:10mg)以此减少肠壁痉挛、张力情况,保障图像质量。患者取仰卧位,通过肛管往肠内注入1000~1500mL空气,注入标准为患者不能承受最佳。患者扫描范围:膈顶至耻骨联合;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10mm,螺距为1.0。检查开始后先进行平扫,随后注入80mL碘海醇(湖南汉森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094085),检查结束后通过CT后处理工作站重建患者的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随后将图像数据传输到PACS系统,并由资深诊断医师负责扫描图像的阅片。

1.3 观察指标 由2名资深诊断医师对59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双盲法MSCT图像进行诊断分析,结直肠病灶的直径、密度、形态等MSCT征象,参照2011年NCCN临床实践指南进行T分期诊断[6]。T1期:肿瘤侵犯粘膜下层;T2期: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期:肿瘤侵犯至浆膜下层;T4期:直接侵犯或粘连与其他器官组织。计算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判断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患者T分期诊断准确率 以病理结果为参照,MSCT检查对5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94.91%,与病理学结果相比,两者无明显差异(χ2=3.078,P=0.079),其中T1、T2、T3、T4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3%(18/19)、85.71%(6/7)、95.83%(23/24)、100.00%(9/9),见表1。

表1 MSCT检查对59例结直肠癌患者T分期诊断准确率

2.2 59例结直肠癌患者MSCT图像表现 59例结直肠癌患者均可见肠壁出现不同程度增厚的MSCT图像表现,肠腔内可见“偏心性”、“分叶状”肿块影,平扫可见多数患者肠腔发生狭窄,有软组织、结节样肿块低密度影出现,增强扫描后,37例患者局部肠壁发生异常强化,肠壁外缘光滑锐利,肠壁浆膜难以区分,少数患者伴有索条状影,11例患者邻近脏器间脂肪层模糊。

2.3 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影像分析结果见图1~图4。

患者女,52岁,以“排便困难5月余”为主诉入院,MSCT平扫示:直肠下段粘膜不均匀增厚(图1),局部管腔狭窄;增强示:动脉期(图2)呈明显强化,静脉期(图3)及延迟期(图4)呈持续强化。 影像诊断:直肠下段占位,考虑MT。

3 讨 论

结直肠癌又成为大肠癌,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第3~5位。在结直肠癌的早期阶段,病灶仅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且无明显临床症状,治愈率较高。但临床中就诊患者多因出现反复便血、腹痛等异常症状就医,临床表现不一,其病灶部位及癌症浸润程度各有差异,治疗及预后也大为不同[7-9]。统一的分期标准是促进疑难杂症治疗经验交流的重要基础,TNM分期系统是被广泛运用于恶性肿瘤分期的标准方式,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肿瘤分期系统。

较多学者认为,术前正确的分期诊断,可为结直肠癌制定科学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减少手术难度、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既往较多学者认为MSCT扫描速度快,其强大的后期图像处理功能可最大程度减少呼吸运动等对结果判断的影响,在结直肠癌检查中优势较为显著[10]。

田净丽等[11]应用64层螺旋CT对37例临床高度怀疑或内镜活检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CT扫描,结果显示,MSCT对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敏感度为100%,阳性诊断准确度为89.2%(33/37),认为MSCT可以有效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和部位并能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本研究主要探讨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T(即肿瘤原发灶情况)分期的诊断可行性,从病理学角度分析,恶性肿瘤具有生长速度快且具有侵袭性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且随着肿瘤的生长其体积随之增加,逐渐累及邻近组织,并使受累范围不断增加,本研究根据结直肠癌T期标准依次采用T1~T4进行分期,以病理结果为参照,MSCT检查对5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94.91%,与病理学结果相比,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较多学者认为,MSCT因成像特点对T1~T2分期鉴别诊断能力较差,无法细微显示肿瘤病灶侵犯情况[12-13],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其中T1、T2、T3、T4分期诊断准确率依次为94.73%(18/19)、85.71%(6/7)、95.83%(23/24)、100.00%(9/9),仅无法评估2例T1-T2分期患者情况,CT检查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多层扫描图像更为清晰,操作检查更方便,可多方位观察患者病灶情况,通过了解患者病灶病灶信息,包括肿瘤位置、边缘以及强化程度,再显示结直肠癌患者肠壁增厚、肠腔内各类形状肿块、肠腔狭窄情况,利用三期增强扫描,进一步观察患者肠壁强化情况,对于容易累及的肌肉(提肛肌、尾骨肌、臀大肌等)均可有效显示,对于精囊、前列腺、子宫等脏器累及情况也可多方位显示。MSCT不仅可对患者的原发肿瘤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对其累及淋巴结情况也可评估,供诊断者直观发现其病理特点及影像学征象,为结直肠癌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14-15]。

综上所述,MSCT检查可较为准确地显示结直肠癌病灶的图像特征,诊断T分期正确率高,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无差异,术前进行MSCT检查可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理论帮助。

猜你喜欢

肠壁病灶直肠癌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中多排CT征象与肠梗死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与MRI检查的应用效果对比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