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英语教学探究

2022-03-30常继林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混合模式线上+线下线上

摘 要:后疫情时代使得“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成为主流,但如何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完美融合,使其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仍亟待解决。大多数高校教师只是将线上作为一个手段,实际仍采用原本的大课堂授课模式,这样既磨灭了线上手段的积极作用,又无法提升学生的兴趣。鉴于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以“激发学生兴趣”为重心进行了教学实验,希望对各位同仁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有所启迪。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常继林,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一、现状

当前我国的英语教育形式仍然是以课堂授课为主,新型的教学方式,如微课、翻转课堂、线上学习平台等仍然是作为辅助手段,主要作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之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都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所筛选出来的“精品”,不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缺点是:知识量少,而且缺乏时效性,不容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缺乏新意,与其日常生活相差甚远,并无学习的必要。“疫情”给我们带来的一大考验就是:转变教学的重点,教师的责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根据学生成果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于教材,我们无法每年都进行变更,需要做的是将文章的主题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谈一下当前社会中与该主题相关的内容,而后与文章内容(十年前左右)加以对比,而后对日后的情况加以推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具体操作流程为:课题布置——学生课下分组学习——课堂测试——测试结果分析——针对性辅导——结课作业。

二、问题

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的线上线下授课确实取得的一定成就,但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以我校为例,当前采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所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同时购买了“U校园”网上学习平台,作为学生的课前预习资源平台;课堂授课采用传统授课与“雨课堂”相结合的形式;课后的检测则采用了该出版社的“itest”平台,同时辅以“批改网”作为写作的练习平台。

但这种新形式教学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改革,但在教学成果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具体体现为:我校20级学生(经历过新冠疫情)的学生第一学期的英语成绩相对于19级学生(当学期未經历过疫情)的成绩下降了5.5%,其中听力下降3%,阅读理解下降6%,写作和翻译下降了4%。

并不是说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形式出现了问题,而是在具体操作方面并没有落到实处,才造成了这种资源和人力的双浪费。所以,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才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解决方案

要将“线上+线上”教学形式落到实处,本质上还是利用线上工具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甚至“我爱学”。所谓的兴趣无非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获得知识的兴趣是直接的,为了获得知识而学外语的兴趣则是间接的。兴趣是个体在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也有在一定情景下由某一事物偶然激发出来的。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学实施的各个阶段更好地刺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一)课题布置

现阶段英语教师的课题布置乃至课件制作一般采用集思广益的形式,即由几位教师共同商讨后制作。这样做的好处是所选择的题材更为慎重,不容易出现一些偏激的内容,而问题也恰恰好存在于这种好处之中,过分的正统,而忽略了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

例如,《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1“Discovering Yourself”,统一制作的课件中给学生布置的课题为:My Past and Future,而给出的参考答案也更多地集中在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名人,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但这样的安排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至少不具备时效性。

有鉴于此,笔者对自己所带的两个班级人力2001和2002两个班进行教学实验,对第三册第一单元进行课题布置,其中2001班布置的题目为:My Past and Future,而2002班布置的题目:Chen Wei and Gu Eileen-different choice leads to different future。

而后的教学讨论中,二班学生对个人自身以及未来的思考明显更为深入,少有出现上网抄袭的情况。诸如:某些学生提出了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 Education的区别问题,还有同学在出国留学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对这些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想法,比如美国的教育是否强于中国的教育,以及为什么中国扎实的基础教育难以诞生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这种高端人才的思考。

虽然学生们的想法有些过于偏颇,但在教授讨论的过程中,却能够对他们进行更好的思政教育。比如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教育也仍处于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在讨论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想的提高。

所以,课题布置方面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必须具备时效性。

(二)学生课下分组学习

传统的课下分组基本以教师指定为主,按照学号,由固定数量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的内容基本侧重语言点,以及部分句子的翻译和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加到学习过程中,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无法刺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网络时代给社会带来的是海量的知识,所以语言知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翻译,学生只需上网就能了解。刻板的让学生翻译文章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学生从网上直接拷贝,而毫无实际效果。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将课下分组的重心由知识的摄入转为刺激学生学习的激情。例如对于第三册Unit 1中passage 1“Catching Crabs”,笔者安排的分组学习内容是:A Quarrel with Your Father and How It Was Solved,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分析下作者的父亲是否是一名合格的父亲。

后续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们不光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在理解父母亲的辛劳以及家庭责任感方面都受到了一番洗礼。

另外,笔者建议,在分组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按照优,良,中,有待提高学生的比例为1:2:2:4的比例进行,这样既可以保障学生分组学习的最终效果,又能够在小组内形成成绩好的带动稍显不足的同学的良好互动机制。

(三)课堂测试

传统的测验以成绩为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看出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但缺点确实有失偏颇。在当前的中国,各个省份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中东部地区,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强于西部,尤其是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如果单纯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必然会打击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的积极性。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以提高程度作为衡量标准。首先根据同一个知识点设置多套测试题,分为基础组、中级组和高级组,每套题目的权值不同,分别为1:2:3,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所选取的题目进行作答。学生水平提升后可以进行难度的升级,以高级别组的测试题目成绩为准。

具体操作流程为:统计学生各次测试的成绩,然后进行横向对比,以学生的成绩提高幅度为评判标准。

(四)测试结果分析

课堂测试只是起点,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测试,发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而后因地制宜地调整教学重点,进行查缺补漏。

对学生反馈成绩的时候,提供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所给予的等级分数,对于其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记录,作为课后讲解的重点,而后再根据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后续测试。

在成绩分析的时候要统计各个方面的水平,具体为基础知识(语法内容)、信息输入(听力)、阅读水平、能力输出(写作和翻译)以及创造性方面进行统计,而后选取最为薄弱的模块作为教学重点,对于学生掌握比较熟练的地方则采用录课或者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

与传统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卷面成绩相比,混合式教育更多地参考学生平时的表现、学习态度以及成绩的提高幅度。

后者相比于前者来说更为合理,知学生在考入大学前的英语基础相差很大,过分强调统一的卷面考试成绩,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无论其学习态度如何,得到的分数都相差无几,无法激励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成绩相对薄弱的同学来说,连续多次不理想的分数则会直接打消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统一卷面考试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无法使他们在学习方面更进一步,因而根据提升幅度来总结学生的消息效果无疑更为合理。

(五)针对性辅导

所谓的针对性辅导指的有两项,首先是授课过程,教学根据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对于偏文科属性的专业,如对外汉语,更多地进行文章的品读,语言是具备相通性的,通过这种赏析既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更能激发他们对英语文学的兴趣;对于偏理工属性的学科,则需要进行拓展,将语言与其专业进行联系,如要求他们了解与技术文献相关的英语专业材料阅读,让他们明晰英语对其专业技术深造方面的重要性。其次是对于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不同于以往给部分学生开小灶的形式,笔者建议教师采用微课的形式,制作不同专题的小视频,提供给学生,而后布置相关的练习,让其加深了解,这样既可以免去学生面对面授课时的尴尬,而且更具针对性。

(六)结课作业

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在每一单元结束后基本会以一篇写作作为结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在于各个单元之间缺乏联系性。所以在进行结课作业的时候,需要教师们认真思考,如何在诸单元间构思出承前启后的结课作业。

如第三册Unit 1 “Discovering Yourself”之后的第二單元题目为“Childhood Memories”,笔者给学生布置的结课作业为两篇写作,题目均为:If I had a conflict with my son, what should I do?

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情况进行考虑,首先是儿子即将大学毕业,在未来工作选择上与自己有矛盾;第二种是儿子尚处于幼年,并不懂事,这个时候如何说服孩子。

这样做既有第一单元父子择业观冲突主题的考量,又顺理成章地顺延到了第二章对子女方面的介绍。

当然对于如何实现这种过渡,不同的教师会有自己个性化的选择,笔者的建议是将结课作业作为文章与文章以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桥梁,这样在进行下一单元乃至下一本书的讲解时,学生仍然能够记得前几章或前几册中所学到的内容和知识,这种知识上的传承是各位任课老师在进行结课作业安排时需要多花费一些心思的地方。

四、结语

后“疫情”时代的英语教学给高校的英语教学带来的不仅仅是考验,还有机遇。如何利用好这一契机,将线上和线下教学进行有效地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这是摆在所有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的建议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重点。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具备时效性和相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本内容加以比较,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又能拓展学生的思路。除此外,还能对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思政方面的教育。

在教材的利用方面,基于课本而不限于文章内容,目前主流教材所选取的文章往往都是5-10年前的文章,不具备时效性,所有合理的做法是让学生在网上进行相关内容的搜集,而后进行展示,再对课本文章进行二次创作,这样既能了解文章的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阅读以及翻译等能力的综合提高。

当然这只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教学探索,但不同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所以在预习中提出的讨论课题以及课堂讨论的形式方面并不具备广泛的适切性,有待各位教学同仁进一步展开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英.“互联网+”下的高校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思考[J].海外英语,2020(19):151-152.

[2]于丽丽,曲艺.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英语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J].校园英语,2020(25):43-44.

[3]张萍.基于“互联网+”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2):114-115.

[4]孙有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材设计[J].外语电化教学,2020(6):46-51.

[5]刘建达.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外语课程改革[J].外语电化教学,2020(6):38-42.

[6]蒙岚.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0(12):136-141.

猜你喜欢

混合模式线上+线下线上
中级财务会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析
基于微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基于网络资源的“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整合突破,奋勇前进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O2O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基于SPOC的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建构
职业教育课程的现代教学策略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