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耕地质量及耕地产能评价的土地整治研究

2022-03-28周艳寒

新农民 2022年4期
关键词:耕地质量土地整治

周艳寒

摘要:文章旨在运用现行标准下的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指标体系,获得研究区的评价成果,探究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间的作用关系,进一步明确土地整治措施需达到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提升改善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

关键词: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耕地产能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耕地质量、核定耕地生产潜力,逐步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为主转而向数量、质量、生态三方面保护并重转变。我市响应部省要求,结合土地管理的实际需要,试行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指标体系,检验目前所建立的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土地整治项目在提升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方面提供有益指导,提高各类项目措施与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地响应度。

1 基础概念及理论

1.1 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是目前我市盘活存量土地、实现集约节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以及提升耕地质量和产能的重要手段。当前的土地整治主要包含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以及工矿废弃复垦项目。主要涉及的工程措施为土地平整、农田间道路设施建设、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设施建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土地复垦、生态修复等。

1.2 耕地质量

耕地质量主要包含耕地对农作物的适宜性、生物生产力的大小、耕地利用后经济效益的多少和耕地环境是否被污染四个方面。耕地质量通过等级进行划分,全国耕地评定分为15个质量等别,由1等至15等耕地质量逐渐变差。全国耕地主要划分为优、高、中、低四等,1~4等为优等地、5~8等为高等地、9~12等为中等地、13~15等为低等地。

1.3 耕地产能

耕地产能是指耕地的生产能力,是耕地与气候、耕作等农业生产活动相结合所形成的耕地生产力水平和产出效果。耕地产能的指标是单位面积土地所能生产出的生物产品的量,通常用kg/667m2或kg/hm2表示。

2 各类土地整治内容及其对耕地质量和产能的作用

2.1 土地平整内容及其对耕地质量与产能的作用

土地平整是土地整治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具体内容包括田型调整、田埂修筑、坑塘水面整理。通过对项目区土地、水面进行挖高垫低的措施使田面平整、田块形状规则、集中连片。通过修筑田埂,能有效达到归并零散田块的目的,填平整治区内的废弃沟渠及坑塘水面,可以提高区域内田块的集中连片度,从而达到有效种植耕地面积增加、有利于农作物种植、提高耕地质量与产能的目的。

2.2 灌排设施建设内容及其对耕地质量与产能的作用

灌排条件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灌排设施建设通常情况下结合整治区的田、路、林要素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合理布局建设水源工程、输水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等。通过建设灌排设施及灌溉水源设施,可以有效改善整治区灌排条件,同时保障灌溉水质,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利于提高耕地产能。

2.3 田间道路设施建设内容及其对耕地质量与产能的作用

田间道路主要包含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种。田间道的修建能够方便整治区内产品和机耕设备的运输,生产路的修建能够方便农民行走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田间道路建设能切实提高田块之间的通达度,缩短农民耕作距离,提高农民的耕作效率,从而使实现更加高效的农业生产、机械化耕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出率。

2.4 土壤改良内容及其对耕地质量与产能的作用

土壤改良通过运用生物、化学措施消除整治区内土壤的障碍因素,从而改善整治区耕地的土壤環境。土壤改良采取土地翻耕、表土剥离回填、外运土覆土、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方法达到地力保持和改善目标。改良后的土壤拥有良好的耕作环境,有利于土壤透气通水、改善土壤水热条件、增加土壤肥力、为农作物提供充足养分,营造良好的酸碱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

2.5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对耕地质量与产能的作用

实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是保障耕地生态安全性的有效措施。通过种植沟渠、道路两旁的防护树木,实施岸坡防护林工程,达到抵御风、沙侵害、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的作用,进而有效维护农田生态系统、改善耕地质量、提升农作物产出率。

2.6 土地复垦对耕地质量与产能的作用

该篇的土地复垦是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以及工矿废弃地复垦,主要将农村低效、闲置、废弃的建设用地及工矿用地进行拆除,重新通过平整、整理、土壤改良等措施复垦为可供种植的耕地、耕地质量与产能水平与周边田块相当,实现区域内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目的。

2.7 生态修复对耕地质量与产能的作用

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物理、化学、植物、微生物、环境工程修复等工程技术措施,达到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维护。通过各种类型的优化组合,使生态修复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充分利用光、温、水、气、热、土等环境要素,根据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通过机械分离、蒸发、电解等方式将土壤和环境中污染物清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改善项目区空气、土壤、水环境质量,提升整个项目区生态系统小环境,利于该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提高耕地产能。

3 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

耕地质量与耕地产能评价是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调查与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研究区内的土壤普查、耕地地力评价、农用地分等、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等各类成果资料,构建耕地质量与耕地产能两套指标体系,开展评价工作。通过分析研究区耕地质量与耕地产能的空间分布特征,用生成的评价结果与往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结果、粮食作物实际产量对比分析,并应用评价体系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区实施前后耕地质量和产能变化情况。

3.1 研究区概况

南通市通州区耕地总面积约69098.25hm2,其中,水田面积41983.25hm2,占比60.76%;水浇地面积16727.10hm2,占比24.21%;旱地面积10387.90hm2,占比15.03%。通州区地处沿海平原,复种类型为一年两熟,作物组成为小麦和水稻,基准作物为水稻,指定作物为小麦、水稻,光温生产潜力中冬小麦为987,一季稻为1983。

3.2 研究方法

该篇文章评价体系应用研究主要使用以下方法。(1)特尔菲法:特尔斐法是一种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的预测方法,用此方法确定指标权重。(2)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指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分析并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用此方法评价单元粮食产量。(3)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是指在确定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直接搜集大量资料,采集样品进行处理加工与测试,内容包括土壤剖面点的特性、地表景观描述、有效土层厚度、砾石含量、土壤盐渍化程度、田间输水方式、林网化程度、土壤蚯蚓数量等。(4)空间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是在研究中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获取空间数据并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具体的空间数据包括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分布状态、现状形态以及地理对象的形成和演变信息。本次空间分析评价需要利用DEM 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此来计算项目区内田面的坡度、田块内部的高差、田块间的耕作距离、田间道路通达程度等指标。(5)地统计学方法:地统计学以具有空间分布特点的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研究自然现象的空间变异与空间结构。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可以对地球化学样点、测土配方施肥样点、耕地地力评价样点等要素进行空间插值,以此获得评价单元指标数据。

3.3 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评价单元,再根据评价所需的指标数据搜集相关基础资料、开展实地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算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指数,划分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等别。

耕地质量指标分为必选指标和备选指标。必选指标由全国通用指标统一给出,包含地形特征、土壤性状、耕作条件、健康状况、生物特性等五个方面。备选指标则根据评价区实际情况自行选取,一般选用对耕地质量评价具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例如海拔高度、砾石含量、盐渍化程度、土壤有益微量元素、林网化程度、农田防洪标准、田间输水方式等。

耕地质量评价使用综合算法,采用加权求合法进行计算。计算地形特征、土壤性状和耕作条件等指数,运用“1+X”累积模型计算健康状况系数,采用生物特性指标分值/100计算生物特性系数,依次用健康状况和生物特性系数对地形特征、土壤性状、耕作条件之和进行修正,得到更多耕地质量指数。

耕地产能指标由国家统一确定,也分为必选指标和备选指标。必选指标包含气候条件、耕地自然质量、技术水平三个方面。备选指标选取对区域耕地产能评价具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例如海拔高度、砾石含量、盐渍化程度、土壤有益微量元素、黑土层厚度等。耕地产能评价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耕地质量系数和技术水平系数,通过这两个系数对气候条件进行连乘修正,最终得到耕地产能指数。

3.4 评价结果分析

(1)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根据耕地质量指数划分南通市通州区的耕地质量等别,南通市通州区耕地质量指数主要集中在50~75之间,其次是75~100之间,耕地质量等别以良为主,面积达到了66953.16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96.90%。其次是优等地,面积为2145.09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10%。根据耕地质量等别的空间分布分析,通州区的耕地质量等别呈现总体良好,北部少量优秀的格局。北部土壤为水稻土、灌溉排水条件优秀,耕地质量略高于其他区域。

(2)耕地产能评价结果

根据耕地产能指数划分南通市通州区的耕地产能等别,南通市通州区耕地产能指数主要集中在2400~2700之间,其次是2100~2400之间,通州区以七等为主,耕地面积为63280.71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91.58 %,八等地5817.54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42 %。根据耕地产能等别的空间分布分析,通州区的耕地产能等别总体呈现北部高,东部、南部较低的格局。北部土壤为水稻土,耕地产能较高,东部土壤为滨海盐土、南部靠近南通市区,耕地产能较低。

(3)综合分析

结合通州区耕地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情况及各行政村主要农作物粮食产量统计情况,项目区实施后原有耕地水稻和小麦产量均有所增产,实现耕地效益增加。通州区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数量结构和分布与通州区实际情况相符,经过土地整治工程標准化建设后,每667m2耕地产出普遍提高10%左右。结合当地资料,与邻近地区的产量,计算评价结果与往年对比分析表明南通市通州区近年来通过土地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占补平衡等土地整治措施,运用一系列工程、技术、生物等手段,对当地土地进行改造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州区运用土地整治措施对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整治,田间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利于排水灌溉,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以往更加丰富,土壤结构改善,地势更加平坦,耕作环境不断提升,强化对农田的保护作用,有效增加了可利用耕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升了耕地质量。同时有效改造中低产田,实现耕地能灌能排、旱涝保收,由于排灌系统的配套,原有耕地中的大部分旱地可以提升为水田,在旱地转换为水田后,新增的水田实行稻麦轮作,实现水稻和小麦的增产增收,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质量,中低产田所占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下降,提升了耕地产能,为全区粮食稳定增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上述评价结果,可以发现耕地质量与耕地产能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经过土地整治后,整治区的耕地质量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达到所在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的较高等别,显著提升耕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 建议

开展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评价工作,形成与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相匹配的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分级成果,是全面掌握全市耕地质量与产能及其动态变化、丰富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有效手段,对于形成从只重数量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耕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上级自然资源部门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并为加强耕地质量管理,落实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土地整治已成为保护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分析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和产能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保护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我市今后应充分实施好、利用好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各类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充分挖掘各区域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持续有效地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提高农田机械化、规模化耕作水平,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田环境污染负荷等,从而保证耕地质量得以平稳提升。县级层面要更加注重把握工程质量,市级层面要严格验收标准,各级部门均应注重做好后期管护工作,确保项目区内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切实实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对于提升我市耕地质量和产能的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莉,施振斌.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及产能时空变化研究——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5):95-99.

猜你喜欢

耕地质量土地整治
重庆市2015年贫困村土地整治项目扶贫成效评价
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措施研究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嘉禾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耕地质量和利用集约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分区研究
农村土地整治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