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价值创造协同机理研究

2022-03-26李娟聂勇

财会月刊·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扎根理论价值创造供应链金融

李娟 聂勇

【摘要】供应链金融价值创造的过程即是各参与主体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而开展协同合作的过程。 以6个供应链金融通过合作共创价值的案例为基础,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 归纳出中小企业网络嵌入、核心企业网络协调、产业生态网络整合、多层物流流程优化、科技平台信息共享、政府组织环境治理、金融产品多元创新、金融风险综合防控等8个主范畴, 进而推演出“产业主体共生—信用环境共创—金融服务协同”这一相互耦合的供应链金融价值创造协同机理模型, 为更好地理解供应链金融生态网络协同的内涵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价值创造;协同;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2)02-0123-7

供应链金融作为创新型融资方式, 在解决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及促进产融结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效提升了产业价值与金融价值。 供应链金融价值创造过程涉及中小企业、核心企业、产业组织、物流企业、科技平台、政府机关和金融机构等多个参与主体, 各主体按照利益激励规则开展专业化协同, 最终实现共赢。 那么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是如何开展合作、共同创造价值的? 其内在的协同机理值得探究。 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 深入分析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开展合作的案例, 通过对产业价值与金融价值双重叠加这一逻辑主线进行层层归纳和演绎, 最终构建出供应链金融价值创造协同机理模型。

一、相关文献梳理

1.文献回顾。 目前供应链金融理论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与内涵界定、发展阶段及特征表现、发展模式、风险管理等, 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相互协同共创价值的相关理论则有协同理论和共生理论等。

(1)协同理论。 协同学是研究复杂大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科学方法。 早些年有学者根据物流与金融的合作关系构建了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的系统[1,2] ; Blomqvist 和Levy[3] 认为, 协调能力是一种建立和管理网络关系的能力, 较高的协调能力能够促进供应链组织间的协同创新; Dyer和Nobeoka[4] 发现, 企业为了保证网络成员之间的合作, 必须设立一定的“协调法则”; Amara和Landry[5] 也指出, 供应链伙伴间协作的持续性对于协同创新的成功非常重要; 杨琦峰、王莹莹[6] 分析了电商企业供应链金融协同效应, 并提出了协同发展策略。

(2)共生理论。 赵成国等[7] 将共生理论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研究, 并提出金融科技对于实现供应链金融共生系统均衡的现实意义; 张敬峰、周守华[8] 在分析产业共生与供應链金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对策建议; 张蕙[9] 基于共生三要素研究了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共生系统的内在特质; 马娟、万解秋[10] 也强调了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中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徐鹏[11] 认为, 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会导致供应链金融运行偏差; 李占雷、史江亚[12] 提出, 供应链金融系统是一个节点企业间存在生态共生关系的动态平衡系统。 宋华及其合作者[13-17] 对如何利用供应链金融系统构建合作网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战略”下的一种典型的价值共创活动, 企业通过与供应链合作伙伴打造供应链动态能力来提高资金柔性。 此外, 他们还提出应对供应链金融的金融端进行系统化变革, 形成协同合作网络, 构建良好的合作生态。

2. 研究评述。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目前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发展及构建生态网络相关研究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 供应链金融要实现产业与金融双重效益, 既需要产业供应链上的企业加强合作, 也需要整合各参与主体的专业化能力, 形成良好的合作生态。 以上内容多是对供应链金融进行理论抽象研究, 而基于各参与主体开展合作案例的角度, 对供应链金融价值创造协同的内在逻辑进行推演并构建模型的研究却极为稀少。 因此,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致力于回答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协同创造价值的内在机理, 以理清供应链金融系统构建合作生态的逻辑路径。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研究领域有较广泛的运用, 主要是通过对资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 并进行层层归纳与推演, 进而发展并验证理论。 Strauss[18] 指出, 扎根理论强调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其发展源于资料搜集和分析环节的不断发现, 是用质性方法构建理论。 其一般流程是在理论抽样的数据基础上, 通过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方法构建理论模型[19] 。

2. 理论抽样。 根据扎根理论要求的概念相关性原则与深度契合原则, 抽取能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资料获取对象。 基于研究需要, 本文选取了6个供应链金融合作案例作为研究样本[20,21] , 以期提炼出供应链金融系统协同运作的内在逻辑。

案例一: 欧普照明供应链金融。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照明企业, 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 欧普照明与联诺金服科技有限公司及青岛银行、青岛城投合作, 整合了资金、业务、技术的专业优势和分销渠道、物流业务等要素, 通过平台的交易记录, 通过物联网方式将产业与金融集合在一起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案例二: 欧冶云商供应链金融。 欧冶云商金融服务平台是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为适应战略转型整合内部和社会资源而成立的, 其通过构建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和信用体系平台, 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 形成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集群, 提供综合化资金解决方案。

案例三: 传化智能物流供应链金融。 传化智联是传化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 其以智能物流供应链为切入点将物流业务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服务于生产及消费资料的高效流转。 传化智联在其公路港服务网络体系和互联网物流业务体系以及智能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为物流行业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产融一体化服务。

案例四: 佛山众陶联综合供应链金融。 该供应链金融是在政府的直接指导下, 由15家佛山陶企共同打造的“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的陶瓷产业链服务平台。 众陶联这一产业平台不仅联合众多供应商、制造企业及物流企业形成供应链体系, 而且将银行、保险、基金、投资等金融服务有效结合, 有力促进了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案例五: 深圳市创捷供应链有限公司供应链金融服务。 创捷公司是一家以电子商务和供应链服务为依托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其供应链专注于“垂直电商+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 并与国际知名管理顾问公司及软件供应商达成战略联盟, 将供应链管理全面推向信息化、电子商务化, 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制定整套集虚拟生产与金融服务于一体的解决方案。

案例六: 深圳怡亚通供应链金融。 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上市供应链企业, 其经营模式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 并将金融业务嵌入其中, 提供综合性的融资方案。 怡亚通将服务网络拓展至全球范围, 为客户提供结合金融资源的供应链服务。

三、数据分析

1. 开放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资料进行逐字逐句分析并进行初始概念化, 再在此基础上将初始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整合发掘出概念和范畴的过程。 按照这一逻辑思路, 首先对前6个样本材料中关于供应链金融各主体合作过程的描述进行编码, 然后对标签进行多次整理与初始概念化, 最终从资料中抽象出17个范畴及其下属的109个概念, 具体见表1。

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指通过运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型, 将开放编码中得出的各项范畴联结在一起的过程。 本研究根据不同范畴在概念层次上的相互关联和逻辑关系对其进行归类和抽象, 共得出8个主范畴, 各主范畴对应的开放编码范畴如表2所示, 各主范畴的典范模型构成如表3所示。

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指通过对主范畴的层层归纳与推演进而挖掘出核心范畴, 并分析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其他范畴的联结关系。 即识别出能够统领其他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 并将所收集的资料及开发出来的关系、范畴等串联起来, 在此基础上开发“故事线”。 通过对范畴的继续考察与不断推演, 最终得出“产业主体共生—信用环境共创—金融服务协同”这一核心范畴, 其关系内涵如表4 所示。以此“故事线”为基础, 构建出供应链金融价值创造协同机理模型, 如图1所示。

四、 模型阐释

“产业主体共生—信用环境共创—金融服务协同”共同构成了供应链金融价值创造协同机理模型: “产业主体共生”是先决条件, 也是资金的需求方; “信用环境共创”是中介手段, 连接产业与金融; “金融服務协同”是资金提供者, 回应产业的发展需求。 三者共同构成供应链金融协同运营的网络结构, 缺一不可。 只有三者基于共同的利益偏好和激励机制, 良性互动、有机协调, 才能促进供应链金融健康、持续发展, 实现产业效益、金融效益和社会效益。

1. “产业主体共生”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了现实“土壤”, 也提出了迫切要求。 这一核心范畴是由“中小企业网络嵌入”“核心企业网络协调”和“产业生态网络整合”三个主范畴归纳演绎而来。 供应链金融将中小企业个体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 既有利于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又拓宽了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没有产业生态的动态整合, 就没有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根基。 因此, 在供应链金融价值网络中, 产业网络整合既是基础要素, 也是先决条件。

“中小企业网络嵌入”是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的微观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 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大量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凭借专业化优势嵌入全球供应链系统, 成为一国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的生力军。 因此,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产业供应链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核心企业网络协调”是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的关键依托。 核心企业本身没有面临大的融资难题, 但在新的竞争环境下, 市场竞争力更多地体现为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 而不仅仅是核心企业个体的竞争力, 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众多经销商和供应商是利益共生体。 因此, 作为产业供应链的核心要素, 其有责任优化产业供应链, 运用产业服务平台整合大量中小企业, 实现一体化运营, 并通过信用传导协助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 加速资金流转, 推动整个供应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产业生态网络整合”是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的肥沃“土壤”。 产业生态网络的有机整合、资源共享和价值共生使中小企业融入产业生态体系, 而不是作为企业个体存在, 其背后有着强大的网络合作关系和交易数据、行为数据的沉淀, 增信得到大大加强。 一旦这些网络关系和商业数据被科学利用, 将会引发新的业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正是利用企业的网络关系, 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整合起来, 客观、真实地为中小企业画像, 从而摆脱传统信贷服务依靠抵质押品的硬约束, 开创出新的蓝海。

2. “信用环境共创”是中介手段, 连接着资产端与资金端。 这一核心范畴是由“多层物流流程优化”“科技平台信息共享”和“政府组织环境治理”三个主范畴演绎归纳而来。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和风险管理[20] , 如果不能把握资金需求方的信用或者做不到风险可控, 金融机构就会望而却步, 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同样需要借助于信用环境的改善, 除此之外, 还需要物流企业协助风险管理、科技平台提供共享信息、政府机关完善法律制度, 如果没有这些构筑企业信用的坚实辅助, 那么资金端与资产端依然无法紧密融合。

“多层物流流程优化”是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其一方面协助产业供应链流程优化, 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另一方面协助金融机构加强抵质押物状态监管, 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现代物流企业不仅仅是完成商品的运输, 还更多地融入了智能化、综合化服务手段, 在买卖双方之间发挥重要的金融媒介和管理职能。

“科技平台信息共享”是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的强大支撑。 产业生态系统内部交易关系错综复杂, 没有互联网开辟的线上交易, 大量交易数据将无法被沉淀下来; 没有物联网技术的运用, 商品储存和流转状态将难以把控, 从而带来难以控制的风险; 没有云计算, 大量交易数据将难以被汇集、清洗和有效利用; 没有区块链, 交易数据就会有被窜改的风险, 从而使信用体系遭到破坏。 科技平台在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和透明化的前提下将各类相关信息整合起来, 实现信息共享, 从技术上保障信用的真实可靠。

“政府组织环境治理”是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的制度保障。 无论是在产业发展层面还是在金融发展层面, 供应链金融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依赖政府的征信体系建设、行政机关的企业信息和法律制度建设。 一方面, 政府通过整合工商、税务、海关和征信等部门的信息, 能更好地呈现企业的真实状态; 另一方面, 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能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扫清法律障碍, 使其呈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

3. “金融服务协同”通过对金融资源的整合和风险综合管控回应资产的需求。 这一核心范畴是由“金融产品多元创新”“金融风险综合防控”两个核心范畴演绎归纳而来。 “金融产品多元创新”和“金融风险综合防控”分别从满足中小企业差异化诉求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角度诠释“金融服务协同”的内涵。

“金融产品多元创新”是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 银行类金融机构受存贷利差缩小和金融脱媒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盈利空间被极大压缩, 拓展新的业务范围成为迫切需要。 供应链金融为商业银行开拓了新的蓝海, 但产业生态主体交易关系错综复杂, 资金需求各具特色, 单一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资金需求。 一方面, 银行类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合作, 共同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实力雄厚, 可以提供资金、支付、清算、代理等各种业务, 中小银行资金实力相对较弱, 但具有专业化、精细化优势, 政策性银行能够更好地把握农业和循环产业等融资薄弱环节的供应链, 多方协同既可以解决资金问题, 又能更好地控制风险。 另一方面, 银行类金融机构与保险、基金、信托和证券等多种金融业态加强合作, 为产业供应链提供全方位金融解决方案, 真正满足供应链运营差别化的价值诉求。

“金融风险综合防控”是供应链金融协同发展的基本要义。 金融行业是高风险行业, 防控风险是金融的生命线。 供应链金融的交易对象是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 虽然借助于产业生态的强大背景和金融科技等手段能有效降低风险, 但供应链整体运营面临的风险复杂多变, 需要各类金融机构形成良好的合作生态, 在共同研究产业供应链发展的基础上, 综合性地管控风险。

五、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 对供应链金融主体开展协同合作, 共同创造金融价值与产业价值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构建出“产业主体共生—信用环境共创—金融服务协同”这一理论模型, 深化了对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协同运作、共创价值本质的认识, 进而得出以下结论:

1. 供应链金融主体协同运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共赢”。 各参与主体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构建合作网络: 中小企业的目的是解决融资难题, 提高经营效率; 核心企业的目的是加快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转速度, 提高产业供应链竞争力; 物流企业的目的是通过与产业和金融企业的合作拓宽业务范围, 实现盈利增长; 科技公司的目的是将现代通信技术同时赋能于产业与金融发展, 开辟新的业务场景; 政府部门的目的是一方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提高产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维护金融稳定; 金融机构目的是摆脱传统的盈利模式, 增加金融效益。 只有各参与主体都实现价值目标, 合作网络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2. 供应链金融主体协同合作的媒介是“数据”。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数据: 产业供应链垂直整合建立在上下游企业信息数据共享的基础上, 产业生态的融合以及虚拟组织、战略联盟等更是通过数据衔接实现业务协同; 物流企业通过呈现抵质押品存在状态的数据, 帮助商业银行降低风险; 政府通过征信、税务、海关等平台数据的收集, 更好地刻画企业的信用状态; 科技平台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 将产业信息与金融信息融合起来, 帮助各主体共同打通资产端与资金端的数据壁垒; 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机构的整合也是基于产业企业对金融服务的个性化诉求而不断动态调整与升级, 同时基于对产业数据与金融数据的研判, 构建风险分析与防范体系。

3. 供应链金融主体协同合作的手段是“专业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产业分工越来越细, 各企业都成为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而保障供应链整体健康运营和高效运行的基础就是各参与环节的专业化和有效衔接。 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产业价值链不断解构并重构价值体系, 核心企业剥离不擅长的业务, 专注于打造核心竞争力, 其他企业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承接核心企业外包的業务, 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经营效率。 金融行业各机构之间也需要进行合作: 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中小银行各具优势, 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开辟新的利润空间; 银行与基金、保险、信托和证券等机构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 综合防控风险。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刘皓大,彭上忠.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研究[ J].东岳论丛,2009(6):38 ~ 41.

[2] 刘晓春,彭志忠.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应用研究[ J].中国流通经济,2009(4):23 ~ 25.

[3] Blomqvist K., Levy J.. Collaboration capability?A focal concept in knowledge cre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network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Philosophy, 2006(1):31 ~ 48.

[4] Dyer H. J., Nobeoka K.. Creating and managing a high -performance knowledge-sharing network: The Toyota cas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3):345 ~ 367.

[5] Amara N., Landry 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s determinants of novelty of innovation in manufacturing firm: Evidence from the 1999 statistics Canada innovation survey[ J].Technovation,2005(3):245 ~ 259.

[6] 杨琦峰,王莹莹.经济转型期线上供应链金融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11 ~ 116.

[7] 赵成国,沈黎怡,马树建,庄雷.金融科技视角下供应链金融共生系统演化趋势研究[ J].财会月刊,2019(21):147 ~ 151.

[8] 张敬峰,周守华.产业共生、金融生态与供应链金融[ J].金融论坛,2013(8):69 ~ 74.

[9] 张蕙.我国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效应及其问题探析[ 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7 ~ 42+63.

[10] 马娟,万解秋.供应链金融创新机制: 共生系统的优势资源整合与弱势信贷突破[ J].金融发展研究,2016(5):67 ~ 72.

[11] 徐鹏.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8(6):128 ~ 135.

[12] 李占雷,史江亚.简单三级供应链的资金周转协同管理[ J].财会月刊,2014(19):8 ~ 11.

[13] 宋华, 陈思洁.供应链动态能力以及协同创新战略对资金柔性的影响研究[ 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11):5 ~ 17.

[14] 宋华,陈思洁,于亢亢.商业生态系统助力中小企业资金柔性提升: 生態规范机制的调节作用[ J].南开管理评论,2018(3): 11 ~ 22+34.

[15] 宋华.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 J].中国流通经济, 2019(3):3 ~ 9.

[16] 宋华,陈思洁.供应链整合、创新能力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绩效的关系研究[ J].管理学报,2019(3):379 ~ 388.

[17] 宋华,杨雨东.现代ICT赋能的智慧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发展[ J].中国流通经济,2019(12):34 ~ 41.

[18] Strauss Anselm L.. 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9] 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0] 宋华.智慧供应链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21] 宋华.供应链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校对: 陈晶  喻晨)

猜你喜欢

扎根理论价值创造供应链金融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基于价值创造与可持续增长的现金流量管理模式探讨
浅谈价值创造视域下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