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2-03-26戴静

学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法自主学习素质教育

戴静

摘 要: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办法便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学。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本文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在小学数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几项具体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素质教育;兴趣;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0-007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0.025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心灵得到启迪,智慧得到开悟,进而使思维得到扩展,在所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发现、再创造。就数学学科而言,其要求学生在数学实践中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经过独立分析之后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强调的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数学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提升综合素养。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安排探究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自主地根据学习目标安排学习活动,丰富自身学识,获取知识的本质。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需将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教育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主学习,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后面学习筑牢基础。笔者就小学数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将具体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它可以促使学生发挥潜力,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自己喜欢的知识学习中。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大幅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教师巧妙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习能力等等诸多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抓准学生思维活动的切入点,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发现“新天地”,在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不断获得乐趣,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心,从而使学习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

1.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习兴趣只有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才容易形成。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平等包容的态度来面对学生的个人观点,并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是民主的、自由的、和谐的,不必担心说错了被批评,可以开动脑筋大胆地展开联想,对数学知识进行一步步深入探索,激活自己的学习乐趣。

2.从情感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并在细微处给学生以支持與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温暖与善意。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他们会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和畏惧,当自己的努力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非常激动,进而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爱上数学。

3.利用丰富有趣的各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谜语、故事、游戏等形式导出教学内容,这既活跃了数学课堂氛围,又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数学学习活动,比如数学竞赛就是很好的一种。学生都是有好胜心的,喜欢表现,因此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组织开办一系列有趣的课外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这类活动,教师只需在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指导,要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协同合作来完成活动从策划到准备再到举办的整套程序。活动的组织开办过程也是学生多方面能力强化锻炼的过程,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能力的提升,更是综合能力的发展,意义深远。

二、学法指导

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学习,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正确学习方法的支撑。这也就促使学法指导成为顺利实施自主学习的重要一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更加快速有效地去获取知识,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一套良好的学习习惯。

1.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自学计划。如此,既可有效避免学生自身惰性的形成,又可以督促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学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日常的教学中,通常是在新课的预习环节安排学生提前对要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其中浅显的知识点,发现知识难点和疑点,并结合所发现的疑难问题,查询相关资料,针对问题展开思考分析,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所制订的自学计划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出发,合理安排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自学进度等等。计划的制订还需遵循数学学科的学习规律,既要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又要保证学生在自学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不断增强对数学知识深入探究的自信心。学习计划的制订还要注意学习目标的明确,避免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不重要的问题上而偏离了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2.研读教材,学会看书。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依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是经过教育专家反复推敲筛选后最终确定下来的,具有很高的研读价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应以教材作为阅读首选。对于教材内容如何阅读的问题,教师还需给予相应的指导,引导学生快速抓准书本中的重要词句,领会其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并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再结合自学提纲对书中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进而解开疑问。学会研读教材是自主学习顺利开展的关键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会越来越多,会读书将成为学习道路上一项必备技能。

3.动手操作,学会思维。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抽象性的学科,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验。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自主学习,亲自动手实际去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对于教材内容阅读过后,学生要尝试自己动手去解答教材中的题目,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自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面对具体题目资料时,学生要通过观察获取有用信息,然后经过比较分析获得解题思路,得出答案。在解題过程中,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清晰和系统。数学教育重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引导着学生开动脑筋、锻炼思维。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作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更要注意这方面思维的锻炼。解题是锻炼思维的一项有效途径,但也不是唯一途径。学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按照自己的思路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后再与教材中内容进行比较,观察其中的差异,寻找其中的问题所在。

4.集思广益,懂得合作。合作交流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开始着手帮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除了独立阅读思考,学生还要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善于抓住别人所表达的重点,并从其中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听取别人的发言,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可以让自己的思路更加开阔。有的时候,一些学生会有很多困惑难懂的关节,但是在听取别人的意见后却可以轻松解开,让自己的自学道路豁然开朗。当听到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学生便会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必然要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力求自己的发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述自己要说明的问题。这又是一次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的锻炼。同时,在交流中,还会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一些细节问题,对自己的自主学习也是一项重要补充。集思广益、合作交流,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发现自己的短板,弥补自己的不足,进而得到共同的提升与发展。

5.归纳总结,获得提升。自学过后,学生还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是为了温故知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数学知识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先后联系更为紧密,如果基础打不牢,就很难向更高层次推进。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注意时时复习这一环,重视知识的整理和巩固,逐步形成体系化的知识网络,便于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

三、给予自主学习空间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开展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有效激发,才能放松精神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知识的思考研究上。开展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是一个机会,课堂教学环节同样也有很多机会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所讲内容拥有深入的研究与理解,并能够巧妙地运用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找准切入点安排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因此,在课堂讲解中,教师要注意尽量少讲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感悟。具体来说,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给学生创造机会,留出充足空间,让学生自主安排。

1.自主探索空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将课程内容面面俱到,要善于留白,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留白是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督促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的一种教学手段。一般情况下,教师会给学生抛出题目,让学生结合题目去探索发现。课堂题目设计不要太多,但要经典,要具有代表性。例如:在讲解应用题部分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应用题的主干“草地上有20只母鸡,有5只公鸡”,然后鼓励学生结合题干信息,猜想一下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并针对对应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学生经过思考后,想象到的问题会很多,比如“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鸡?”“母鸡比公鸡多几只?”“公鸡比母鸡少几只?”学生可以尽情地展开想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数学学习的快乐,在无形中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动手操作空间。亲自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在讲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或找出相应图形或物体,并观察其特征。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对图形或物体特征的把握也会更加准确。在小学数学课堂给学生留出动手操作的空间,不仅不会耽误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可以将数学知识化抽象为直观,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所讲内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分层训练

练习是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基本途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同样需要各种练习的强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自主学习逐渐转化为自身的一项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力求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训练中获得成就感。也就是说,练习既要能够照顾到后进生,也要能够照顾到优秀生。当然,由于一个班级内的学生的数学水平不同,教师对他们的具体学习要求也会不同。比如对于后进生,对他们的数学学习要求需侧重于新知识中基础部分的理解与巩固;对于中等生,教师要求他们在完成基础部分的练习后,要尝试完成更深层次的题目;对于优等生,要求他们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尝试解决难度更大的一些数学问题。基础练习是用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要求全体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让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理解偏差,并做出相应的教学指导。为巩固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练习中可以增加一系列变式题、对比题、易错题等等,题目涉及内容尽量全面覆盖。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尝试一题多解,习惯从不同角度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结语

学生受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的局限,并不是所有人都热衷于自主探究学习,也不是都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明显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不足也要清楚指出,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眼中的平等与关爱,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下主动地去探寻数学知识的奥秘。

参考文献:

[1] 林永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知识文库,2021(7).

[2] 张德福.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读写算,2021(9).

猜你喜欢

学法自主学习素质教育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