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史记》看司马迁对先秦文学观的继承与发展

2022-03-25段红霞

青年文学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文学

段红霞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非常著名的历史学家,创作了开创纪传体史学的著名史书《史记》。司马迁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文学创作方式受到了先秦文学观的影响,使《史记》成为文化传承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代表。《史记》的文学性和历史性都是较强的,改变了传统历史著作中以史为中心的特色,它以人物为中心来进行相应的历史著作创作。不仅如此,《史记》中所包含的创作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对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学发展到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学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而其中先秦时期的文学观在司马迁的实际创作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使《史记》成了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历史著作。本文就将以《史记》为载体具体地看司马迁对先秦文学观的继承与发展,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史记》的内容以及先秦文学。

一、先秦文学观概述

先秦文学观的产生与建立经历了相对较长的时间,也对后续的文学作品创作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当前很多人对先秦文学观的产生与建立的过程了解是比较浅显的,这对先秦文学作品以及后续很多历史著作的了解产生了负面影响,也非常不利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先秦文学观产生和建立的过程,希望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先秦时期的相应文学创作以及相应的创作背景。

(一)先秦文学

“文学”这一词最早出现于孔子的《论语》中,但是内容指代范围较窄,通常是指古代文献,而在先秦时期文学的含义相对是比较宽泛的,包括哲学历史和相应的文学等书面著作,是一个统称。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与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国文人对文学概念的理解也更加的宽泛,而中国人的文学理念也逐步得到了充盈。先秦文学中所包含的文学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不同的流派文化人物所拥有的代表思想,也不断地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这也为我国后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秦文化中包含的文学种类相对比较繁杂,文字产生之前的歌谣和神话传说,文字产生之后的书面文学萌芽,部分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及战国时期的楚辞都是先秦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字产生之前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山海经》等著作,里面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至今仍然是中国神话故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而文字产生之后,书面文学的萌芽阶段诞生了《诗经》,其中包含了各地的民歌、诗歌等,对早期的历史宗教和社会文化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历史散文则是在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中《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都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散文,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诸子散文的发展正处于百家争鸣时期,《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是各学派以及家族之间思想文化的代表作品。

(二)先秦文學的特色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相应的文学创作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且先秦文学的特色也是非常明显的。第一,先秦文学具有一定的创始性。文学创作内容中包含了原始社会的劳动、祭祀、婚姻等日常生活,而相应的文学创作内容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诗歌、散文、词赋等文学形式也逐步产生,并且在不同流派文化思想的发展碰撞过程中使散文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不同流派的思想各成体系,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而各个流派的思想也对后续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其中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到目前为止都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而先秦文学的创始性也体现在各个流派之间,对相应思想的独立性和开放性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先秦文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文学这一概念最早出自《论语》,这一时期的“文学”所包含的内容大多指的是古代文献,针对的范围是有限的。而先秦时代的文学内容扩增,包含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先秦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包含了这一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对相应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而且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关联性也是非常大的,《诗经》《楚辞》等作品就是极具代表性的。第三,先秦文化也非常具有实用性。其中很多作品内容描述的历史事件以及事件发生后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对历史人物的科学分析都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另外也揭示了部分社会问题并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于当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第四,先秦文学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一时期文学舆论相对比较开放,各个流派的文学家都可以通过自身对历史事件以及相关事物发表看法,来更好地表达自身情感。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各个流派的文学代表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各个流派的思想特征。因为部分作品是宣泄文学创作者自身的情绪,所以这一阶段的文学作品是非常随意且内容极其丰富的。

(三)先秦文学观的产生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其政治观念和哲学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文化碰撞过程中,各种政治、哲学观念实现了有效的融合,这一阶段的诸子都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国家的强大,更好地建设社会来保障民众的正常生活。其中很多流派的思想都对先秦阶段的国家建设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儒家思想重视的礼乐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发展进步。孟子的思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在后续的国家治理过程中,以民为本的思想应用在国家治理中,更好地提升了国家治理的科学性。韩非子则对皇权、法律等重视,这也使后续君主在国家的建设管理过程中,皇权律法成了国家管理中的重点,使国家的管理更加的规范缜密。各类型思想文化的碰撞,从不同的角度推动了整个先秦时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而相应的社会文学观也以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为基础逐步形成。

二、《史记》对先秦文学观的继承与发展

《史记》是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历史著作,在创作过程中,《史记》对先秦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非常明显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先秦文学对后续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先秦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使相应历史著作的创作水平稳定提升,故《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历史著作。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了解一下《史记》中司马迁对前秦文学观的继承和发展。

(一)《史记》的创作背景

《史记》的创作水准之高与它的创作背景有很大的关联性。西汉初期,楚汉之争持续了多年,使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的建设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建国之后,刘邦非常重视对社会政策的调整,通过休养生息来使社会的建设、生产逐步恢复正常,并以此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刘邦的举措使西汉初期的社会发展逐步趋于稳定。汉武帝继位之后,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他改變了人才选举制度,不拘一格降人才,使各方面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推动了西汉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如此,儒家思想在西汉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相应的思想教育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应用,使西汉实现了进一步的统一,也有效地削减了各个诸侯国的实力,更好地避免了王权更迭,使社会的发展更加平稳。在面对匈奴、蛮夷的侵犯,汉武帝果断出击,通过对边疆地区的考察与了解来制定合适的攻防战略,严重打击了匈奴、蛮夷,进一步加强了西汉的集权统治,也使西汉的版图实现了有效扩张。西汉在汉武帝时期实现了空前的强盛,因此文化异常繁荣,藏书库内部所藏之书涉猎颇广,这也为后续司马迁创作《史记》奠定了充足的文学基础。从司马迁本身来说,他的父亲也是非常著名的历史学家,长期在父亲的熏陶教育之下,司马迁对史学研究极感兴趣,而西汉疆域的扩张和藏书库的丰盈等因素也为司马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可以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为史书编撰收集有效的素材。正因为见识过西汉的繁荣昌盛,也了解到西汉的国威强大,所以即使在后来他因为李陵案而入狱遭受宫刑之后,仍然能够坚韧不拔地完成《史记》的创作。

(二)对先秦文学观的继承与发展

西汉时期的文学观念受到了先秦时期文学观的巨大影响,因此司马迁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也对先秦文学观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这从《史记》相关篇章内容的阅读中就可以了解到。

与前代史书采用以时间为秩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不同,《史记》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内容的。正因如此,同时记录了各家对同一事件或者人物的不同立场和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史记》对先秦文化观的继承。比如,《高祖本纪》中主要写了刘邦带有奇异色彩的发迹是因为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等优点,而对他的弱点则没有进行充分展示。但是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可以看到刘邦形象的另一方面,这就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不仅如此,《史记》中对人物的描述是极其丰富的,不仅仅对相应的人物事件进行了有效描述,对当时所发生的社会事件以及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也进行了详细的表述。比如,在《屈原列传》中,作者不仅对屈原的生平进行了详细的表述,而且在表现过程中对屈原经历的同情和敬仰也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在内容表述过程中,作者也对当时的思想教化和政治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其中情感表达没有过于悲伤同情,实现了对孔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文学观的传承。在《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迁虽然对司马相如的经历有同病相怜之感,但同样在对汉赋的态度上,批判了其文词的华丽,只是批判态度并没有过于严厉,而是保持着宽容的态度。

司马迁在《史记》创作中不仅实现了对先秦文化的继承,也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先秦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史记》创作中文化特色的形成,《史记》是以人物事迹为中心来进行相应的历史文化创作的,其中的人物和话语非常精彩且极具特色,很多平民也能够入书,以平民的视角来展示当时的社会背景,使相应的历史描述更加的客观立体。其中不同的人物传记中的人物,个性也是非常鲜明且极具特色,能够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的特色来,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人物以及相应的社会发展背景,从而加深对于相应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在人物刻画过程中,通过多维透视以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有效描述,使人物形象更加的立体,更好地帮助后世之人了解相应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史记》中的人物传记描述虽然具有浓郁的悲伤气氛,但整体的描述是非常宏大壮观且意蕴深邃,而且很多人物的人生经历极具传奇色彩,这极大地增加了历史文化记录表达的趣味性。

西汉时期的文学创作深受先秦文化观的影响,其中《史记》是西汉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史学创作,《史记》对先秦文化观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明显的。上文我们已经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深入了解,也针对《史记》创作中对先秦文化观的传承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司马迁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以先秦的文学观为基础进行人物的撰写,而在人物描述和历史事件的论述过程中也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文学观,使《史记》的文学创作极具创造性,成为当前中国发展史上非常著名的历史学著作,也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司马迁史记文学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我们需要文学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