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位一体”的医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为例

2022-03-24洪玉兰林雨佳林艺凌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3期
关键词:创业园四位一体漳州

洪玉兰,林雨佳,林艺凌

(1.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2.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创新创业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也是强国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布了多项支持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1]等问题,为更好地适应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为例,开展构建“四位一体”医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 医学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思路

为更好促进医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立足高职医学院校自身办学定位和服务方向,根据新的高职专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基本要求,融合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医药行业企业制定的高职人才评价标准,制定并实施专业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实施创新创业“1234 培育工程”,即建立一个“四位一体”“双创”教育体系,二个保障(制度保障与经费保障),三个基地(系部工作站、学院爱健康创业园、校外实践基地),四支导师团队(专业课教师团队、基础课教师团队、企业家团队、优秀校友团队)。通过“普及教育、实践创新、孵化扶持”相结合,坚持“面上覆盖、点上突破、质上提高”相结合,坚持“专业驱动创业”[2],从学生所学医药学专业为切入点,寻找“专创融合”结合点,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医药教育教学资源,统筹协调、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创业技能,提高创新创业的教育成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

2 医学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框架与主要内容

建立“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大学生具有“创事业谋事业”的品格、知识、思维和实践能力“四位一体”的综合素质。学院实施创新创业“1234 培育工程”,大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2.1 “1”即构建一个“四位一体”“双创”教育体系

(1)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旨在教什么。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经过摸索,建设一套与医药专业相融合的“四位一体”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培养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三个层次递进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覆盖三年的高职学生学习生涯,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一年级重点培养创业意识。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创业与高职医药学专业课相融合。二年级重点培养创业技能。从学生所学医药学专业为着力点,寻找“专创融合”结合点,鼓励专业课教师指导有创业兴趣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3],开办创新创业启航班。三年级加强创业就业实践实习教育。发掘和遴选出有潜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训,以创业就业项目为抓手,充分利用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施“优秀重点项目培训工程”,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模拟和创业就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2)建立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构建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立“课堂教学—素质培养—能力提升—项目孵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从“拓展‘双创’的综合素质、构建‘双创’的知识体系、传授‘双创’的思维方法、培养‘双创’的实践能力”四个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特质、长处和优势,精准研判社会发展趋势,更准确地做出职业、创业规划,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2.2 “2”即完善二个保障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

保障体系旨在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常开展。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一是制度保障,建章立制。印发《关于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创业工作计划》《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办法》《创新创业学分转换管理办法》《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管理办法》等文件,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成立工作机构和办公室,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统筹领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4];成立创新创业中心,中心下设办公室,组织开展全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二是经费保障。学院每年投入50 万~100 万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确保“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2.3 “3”即建立三级(系部工作站、学院爱健康创业园、校外实践基地)联动实践训练平台体系

实践训练平台是理论课程应用到实践环节的平台,实践项目的转化与落地需要实践训练平台的支撑,建设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培育、孵化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学院目前已建立“系部工作站、学院爱健康创业园、校外实践基地”三级联动实践平台,尤其重视加强校企合作,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务实高效、互利共赢”的原则[5],共享双方的场地、资金、技术以及创新创业理念、人才等资源优势,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合作共赢。

2.4 “4”即建设四支导师团队(专业课教师团队、基础课教师团队、企业家团队、优秀校友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复合型、多层次“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是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一是配齐配强创新创业基础课专任教师团队,实施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计划,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和能力。二是从各系医药学专业课教师中遴选有创新创业经验和理念的教师,带领学生做创业实践项目。三是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6],聘请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校外企业家、优秀校友、创业成功者、风险投资人等,开展项目指导、专项训练、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四是建立创新创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形成下企业长效机制,要求创新创业专职教师每年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至少2 个月,提升创新创业教师实践经验。

3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初显成效

近年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师生创新创业意识日益增强,“双创”成果日益突出。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人数稳步增加,就业创业率达99.3%以上,创新创业工作成效初显。

3.1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成果丰硕

三年来,学院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共45 项(其中国赛铜奖一项),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组织奖;三年来在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7 项银奖、6 项铜奖、3 项创意奖;在首次参加的第11 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3 项金奖、1 项银奖、1 项铜奖,在第15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4项银奖;在第4 届福建省“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3 项优胜奖;申报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奖补资助项目8 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成员参与申报发明及专利达46 项;自编高职医学院校《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教材在学院使用并获评院重点立项教材;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连续三年获得省级二等奖;获得学院创新创业教学成果二等奖,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3.2 建立了三级联动的创新创业培育实践平台

大力建设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培育、孵化场地,建立“系部工作站、学院受健康创业园、校外实践基地”三级联动实践平台。一是在校内建设占地面积近4200m2的实践场地。整合了各实验实训基地、国医馆、中医馆、大参林、眼镜工坊、艾草工坊、图书馆书吧等实践平台;建设学院“爱健康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遴选出创新创业与医药专业融合的特色项目,入驻落地孵化;成立6 个系部创新创业工作站,为各系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与企业共建了10 个创新创业校外实践基地。如奥特路(漳州)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安德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芝林医药公司、漳州国医馆、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中山医院。良好的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立体式、全程化服务。

3.3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保障机制

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管理委员会,遴选优秀项目入驻“专创融合”的“爱健康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开展孵化工作。免费为入驻团队提供办公场地、办公桌椅、网络、水电等服务,对接师生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并提供创业辅导、人员培训、公司注册、财务管理、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指导与服务。目前,共入驻创业团队25 个,入驻团队涉及功能性健康饮品、中医药制品、运动康护、药材鉴定、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旅游、服装、文化创意等多个行业。

3.4 多项举措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常态化

学院建立创新创业中心,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每年举办学院“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教促学;遴选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以重点培育项目任务为驱动,开展创新创业启航班培训;学院每年拨出50 万~100 万创新创业项目专项基金,用于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聘请校外优秀创业校友、企业家、创客、创新创业导师、校内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等,组建了护理、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技术、健康与保健、口腔系6 支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每年开展讲座、座谈会、康复服务、大赛指导、项目特训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4 结语

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专业性很强,立足医药专业特点和学生特性,找到“专创融合”的有效路径,构建高职院校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尤为重要。通过我院的研究与实践,实施创新创业“1234 培育工程”,在教学体系、保障体系、实践训练平台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为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创业园四位一体漳州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我们需要怎样的创业园
打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