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浙江安吉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2-03-24张建华桂祖云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安吉县安吉竹林

苏 兰 张建华 桂祖云

(1 安吉县灵峰街道办事处 浙江安吉 313300;2 安吉县天荒坪镇 浙江安吉 313300;3 安吉县林业局 浙江安吉 313300)

安吉县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生态资源丰富,环境宜居宜业,是“两山” 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和中国第1 个生态县,还是“中国竹子之乡” “中国毛竹之乡”。安吉县县域面积1 886 km2,属于典型的“七山一水两分田”[1],下辖8 镇3 乡4 街道,共有215 个村(社区),常住人口58.6 万人。安吉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优良,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均保持在70%以上,地表水、饮用水、出境水达标率均为100%,空气优良率维持在95%以上,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

安吉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了“2+5” 现代产业体系(即: 生态旅居、绿色家居2 大优势产业,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5 大新兴产业),连续3 年跻身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第51 名。2021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6.3 亿元,同比增长10.8%;完成财政总收入110.8 亿元,同比增长10.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5 750 元和39 495 元。

2020 年3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 年再次亲临安吉视察,并赋予安吉“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 的新指示、新期望。目前,安吉县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现代产业振兴、开放合作升级、城市能级提升、美丽环境示范、共同富裕先行、县域治理增效” 6 大工程,全力打造“激情迸发的创业之城、大气包容的活力之城、山水相拥的品质之城、低碳宜居的生态之城、人民满意的幸福之城、平安有序的和谐之城”,勇当绿色低碳共富样板地模范生,高质量建设国际化绿色山水美好城市。竹产业是安吉县的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安吉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当前在安吉县竹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克服障碍,迎接挑战,推动安吉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竹产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1 安吉竹产业发展现状

安吉县竹子资源丰富,共有竹类360 多种,竹林面积达7.2 万hm2(已通过国际森林认证),其中毛竹林5.84 万hm2,占竹林总面积的81.1%,主要分布于杭垓、孝丰、报福、天荒坪等乡镇。近年来,安吉县竹林资源培育效果明显,已建成毛竹现代园区26 个,竹林蓄积量1.8 亿支,年采伐量近0.3 亿支,年消耗量1.5 亿支。安吉竹产业发展在经历了从卖原竹到进原竹、从用竹竿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4 次跨越后,目前已实现了全竹高效利用,并且制定了重竹地板、竹凉席、竹工机械、竹炭等产品的行业或地方标准[2]。

经过40 多年的发展,安吉竹产业已形成一、二、三产全产业链。全县现有竹产品配套企业1 600 余家,其中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5 家,省级林业骨干龙头企业22 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1 家,产值5 000 万元以上企业29 家,规模以上企业70 家;竹地板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竹工机械制造业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并出口印度、越南及南非等10 个国家。2021 年安吉县竹产业总产值达190 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7.8 亿元、130 亿元、52.2 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近8 000 元。竹林的生态景观功能日益凸现,以竹博园、大竹海等为主的竹海旅游和农家乐快速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安吉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2 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原材料供应不足

目前,安吉竹材原料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竹材需要从福建、安徽、江西等省购买。一方面因毛竹价格持续走低,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导致部分竹子没人砍。另一方面因受疫情影响,县外原材料无法及时供应,2020 年以来安吉县多家竹加工企业出现原材料供应不足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竹加工制造企业的发展[3]。

2.2 企业品牌意识淡薄

近年来,安吉县把竹纤维品牌列入全县竹产业品牌培育规划中,先后培育出“竹印象” “球龙” “竹爱” “竹润” “璞竹” 等一大批自主商标品牌,申报注册“安吉竹纤维” 集体商标6 件,申报注册国际商标10 件,不仅为竹纤维产业提供了知识产权保护支撑,而且有力提升了区域品牌影响力。但县内竹产业多为低、小、散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绝大部分企业满足于贴牌加工甚至是无牌加工的现状。

2.3 产业集群能力较弱

目前,除了递铺街道、孝丰镇、天荒坪镇3大集聚区竹制品加工企业集聚水平较高外,安吉县其他乡镇(街道) 竹产业集群呈现“低、小、散” 的特点,在国内外知名度不高[4]。此外,以“永裕” 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强[5]。安吉竹产业企业以中小企业规模为主,在发展中一味追求盈利,忽视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导致安吉竹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弱[6]。

3 竹产业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推进竹资源高效持续经营

1) 充分挖掘竹林碳汇价值。建立竹林碳汇标准体系,实施竹林增汇工程。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引入政策性银行长期低成本资金,赋能竹林资源有效转化。推进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建设,在“亩均” 评价、能耗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先行先试,稳妥有序推动企业购碳。

2) 深化竹林经营体制改革。推动竹林资源资产入股、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两入股三收益” 共同富裕模式。鼓励以村集体组织、强村富民公司为主体跨乡镇、村域流转或合作经营竹林,全面组建股份制毛竹专业合作社。支持“两山银行” 等工商资本参与竹林经营,创新多方利益联结机制。

3) 改善竹林生产经营条件。加大现代竹林设施要素保障,科学布局竹林生产设施空间。建设高标准竹林设施经营示范基地,支持共富林道路、灌溉系统、竹林机械(轨道、索道) 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竹林基地宜机化改造,扩展大中型机械应用空间。

4) 推广竹林多元复合经营模式。实施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提升竹林经营综合效益。开展冬笋丰产、笋竹两用、大径竹材、退化竹林改造等基地和林药、林菌、林菜、林苗、林畜(禽) 等多模式经营的“千村万元” 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建设。

3.2 推进竹加工行业转型提升

1) 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竹材分解、初级加工、成品精深加工3 级竹产业加工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国家安吉竹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优先保障园区用地、用能和排污指标。全面优化共富产业园(重点竹小微园) 布局,加快推进共富小微产业园(竹材分解点) 建设,推动建立初级加工产品与精深加工企业的“订单” 机制。

2) 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加大项目招引力度,重点引进和支持竹纤维提取、竹集成材、笋竹生物提取等项目,构建竹产业循环经济复合产业链,打造全竹利用体系。实施企业培大育强工程,持续优化企业“升规” “做精” “做强” “上市” 的梯级培育体系。强化“企业+合作社+农户” 共富发展模式,打造竹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3) 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积极发挥国家学会、科研院校等专家学者的作用,组建竹产业学会联合体,建立竹产业智库。整合政府、社会、企业资源,组建国家安吉竹产业研究院,实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好竹材应用创意设计大赛,引导产品创新设计,扩大竹材在绿色建筑、绿色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实现设计赋值、新品迭代。

4) 打造国际化竹展示窗口。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 倡议和“南南合作” 框架开展国际合作,鼓励和引导安吉更多的竹产品、竹工机械装备走出国门。支持企业抱团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举办国际竹产业安吉峰会暨竹产品订货会,打造国际竹产业顶级盛会。建立以“两山” 优品汇县域自主平台为基础的竹产品网络营销渠道。

3.3 推进竹产业与竹文化融合

1)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大竹文化基因解码转化利用,打造竹文旅金名片。建设安吉竹文创产业中心、竹文创小街、竹文化艺术小镇、充分发挥手工匠人和竹文化非遗传承人在休闲产业中的推动作用,为竹编、竹扇、竹灯、竹雕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展示和传承平台。加大竹吸管、竹茶具等竹日用品的推广使用,打造以竹博园、中国大竹海等竹海旅游为重点,以竹文化为主题的吃、看、娱、宿、购一体化的精品线路。

2) 加快培育竹林康养产业。多功能开发利用竹资源,打造长三角森林康养目的地。依托百万亩竹林资源优势,推动竹林康养基地、生态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基地、长三角氧吧生态体验地等产业融合体建设,研究开发食疗、药疗、呼吸疗法、运动疗愈等康养系列产品,加快形成竹林康养新业态、新经济。

猜你喜欢

安吉县安吉竹林
千年的回眸
寻访竹林隐士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竹林奇俊
楼顶竹林间
安吉县美术教师新作选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湖州市安吉县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