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湖州低缓坡毛竹林早出春笋鞭笋“两笋模式”经营关键技术

2022-03-24罗民强俞婷婷施惠江陈光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竹鞭新竹毛竹林

罗民强 俞婷婷 施惠江 陈光华 刘 彬 莫 颖 杨 健

(1 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政府 浙江长兴 313100;2 湖州市梁希森林公园管理处 浙江湖州 313000;3 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人民政府 浙江湖州 313001;4 湖州市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浙江长兴 313100;5 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浙江湖州 313000)

竹产业是事关民生与生态建设的重要产业之一。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限制和传统经营理念、耕作方式的长期影响,竹林经营技术一直停留在挖笋、砍竹模式中,竹林经营收入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提高。特别是在“新冠疫情” 和海外竹制品需求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竹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严重影响了竹农经营竹林的积极性,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毁竹种植一些高收益经济林种的现象。为此,迫切需要在传承传统经营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本项目组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多年毛竹林经营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了毛竹林早出春笋和鞭笋的“两笋” 经营模式(以下简称“两笋模式”),取得了较好经营效益。

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境内地形以低山、丘陵以及平原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日照较多。年最低温度在-6 ℃左右,极端低温为-11 ℃。湖州市吴兴区经营毛竹笋用林有1 100 多年的历史,传统经营模式以春笋为主,其市场在上海及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和常州一带。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少数竹农开始试挖鞭笋。2002 年春笋早出技术率先在吴兴区试验成功,并于2011 年在浙江省林业厅召开现场会推广应用。2013 年由于竹产业持续下滑和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竹农经营竹林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冲击,加上春笋价格一直处于低价位,迫使竹农探索新的技术来增加收入。与此同时,竹林微耕刀具研发成功,结束了竹林“无机” 可用的历史,也为发展毛竹林早出春笋、鞭笋“两笋模式” 创造了条件。本文总结了“两笋模式”的关键技术要点。

1 “两笋模式” 的优势

所谓毛竹林经营“两笋模式”,是指高效经营的毛竹笋用林,由原来的春笋、鞭笋、冬笋“一竹三笋”[1]经营模式改为早出春笋、鞭笋“一竹两笋” 经营模式。由自然条件下的“三笋” 改为“两笋”,其经营方法就是通过技术措施,使春笋、鞭笋的出笋时间提前、笋期延长,从而使产量提高、效益增加。与传统的“三笋模式” 相比,毛竹林经营“两笋模式” 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出笋提前

早出春笋一般在2 月中下旬,比常规出笋时间提前25~35 d;鞭笋一般于5 月上中旬开始出笋,个别年份在4 月底或5 月初就出鞭笋,较常规鞭笋出笋时间前约30 d 左右。

1.2 笋期延长

早出春笋期约55~65 d,比常规笋期长20~35 d;早出鞭笋在1 年内有3 次出笋期,分别为5月上中旬、7 月上中旬和9 月上中旬,每次笋期为15~20 d,梅雨季节笋期可达30 d 左右。

1.3 产量提高

提高产量是增加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早出春笋产量一般提高30%,好的林地或年份,产量可提高40%;早出鞭笋,鞭笋数量增加1 200~1 500支/667 m2,鞭笋总数量在3 800~4 200 支/667 m2,产量可达800 kg/667 m2,同时鞭笋品质更好,可食部分可增加一节,其价格提高5%~10%。

1.4 效益增加

春笋早出和鞭笋提前,使其价格具有明显优势。2 月中下旬早出的春笋市场价格在40 元/kg左右,5 月上中旬早出的鞭笋市场价格在12~16元/kg,年均纯收入可增加2 500 元/667 m2左右。

2 “两笋模式” 的基本条件

这里的“两笋模式” 经营的毛竹林是指经营水平相对较高的笋用林[2],或经过改造抚育管理达到笋用林基本条件的毛竹林,春笋年产量达到1 500 kg/667 m2以上。

2.1 林地选择

“两笋模式” 经营的毛竹林地最好选择土层深厚、地势较平、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方便管理的低丘缓坡地。

1) 土层深厚。土层厚最好在80 cm 以上,坡向以朝南朝东为佳,土壤微酸性。

2) 坡度平缓。地势平坦或缓坡,坡度小于25°,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构筑水平带或水平台地。

3) 交通便利。“两笋模式” 经营的毛竹林需进一步深化毛竹高效覆盖技术,因此要选择有能够堆放大量覆盖物、肥料的场地,且方便车辆进出。

4) 水源充足。灌溉补水是“两笋模式” 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选择水源丰富的笋用林。每年7—9 月,天气一般为高温干燥,水分蒸发量大,如遇15 d 以上的晴旱高温,地表深度开裂,地块僵硬,鞭笋无法生长,应及时浇水[3],以促进竹鞭的正常生长。

5) 方便管理。管理出效益。翻挖松土、施肥浇水、竹笋采收等是日常管理的基本内容,特别笋期还要看笋、防盗等,避免与周边村民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因此要选择相对方便管理的地块。

2.2 竹林选择

选择竹笋产量较高的笋用林毛竹林,一般春笋产量在1 500 kg/667 m2以上,竹林长势良好,无病虫为害。

1) 竹林密度。“两笋模式” 经营的母竹留养密度以180 株/667 m2左右为佳。过密不利于光照,影响地温升高;过稀出笋竹鞭量及笋芽减少,不利用提高产量。

2) 竹林结构。母竹留养宜在 “清明” 至“谷雨” 时期,且分布均匀。立竹结构要留有1、2、3 度竹,其比例为1 ∶1 ∶1;母竹胸径以7~8 cm 为好,竹高最好在10~12 m,最高不要超过12 m,过高使得养分输送及光合作用的路径延长,降低交互效率。3 度竹不留或过少,大量养分会被1 度竹消耗,影响出笋产量。

3) 新竹钩销。对毛竹进行钩梢的地区,在6月底至7 月上旬(即新竹枝叶全开后) 对当年新竹进行钩梢。钩梢除防台风、防雪压外,还可抑制其顶端优势。钩梢时需确保钩梢后每株毛竹有15 盘以上的竹枝,以保证一定的叶面积指数,使竹林生长旺盛且稳产高产。

2.3 竹林管理

“两笋模式” 经营的竹林管理主要包括竹篼清理、林地翻耕、养分供给、干旱补水等,以满足竹子生长的需求,并为高产、丰产创造条件。

1) 竹篼清理。竹篼不仅占用林地空间,而且严重影响地下竹的穿越。尤其对于材用竹林改为笋用林的,最好要清理竹篼。清除竹篼传统方法是人工挖除,也可用机械进行粉碎处理,相关机械设备已研制成功。

2) 林地翻耕。竹林地每年翻耕2 次,第1 次在笋期之后的4 月底至5 月初进行,第2 次在8月下旬至9 月上旬进行,最迟不要晚于10 月底。翻耕时,要清理地下老死残鞭,机器翻耕时能自动切断,人工翻耕时要挖断清除。翻耕深12~15 cm 即可,第1 次翻耕深度不要超过12 cm。自2013 年竹林微耕刀具开发成功以来,竹林机械微耕深度可控制在15 cm 之内。林地经翻耕后,鞭笋产量平均可增加1/3,每支鞭笋可食部分增加1/4。

3) 养分供给。在“两笋模式” 经营下一般每年施肥4 次。第1 次挖笋施笋穴肥,与挖笋同步进行,取出笋后立即施肥,既省工又能接近竹鞭,利于竹子吸收;肥料以竹笋专用配方复合肥为好,一般每穴施200 g 左右。第2 次施肥在笋期之后进行,一般在4 月底至5 月中旬,结合竹林地翻耕施用;肥料以发酵过的羊粪等有机肥为主,施肥量为羊粪1 500 kg/667 m2另加施100 kg/667 m2配方复合肥;施肥方式以条沟施或空档地挖坑填埋施,切忌均匀散施,施肥后最好用微耕机翻入泥土。第3 次施催芽孕笋肥,时间在8 月底至10月上旬,施有机肥(羊粪) 1 000~1 500 kg/667 m2,再加竹专用复合肥100 kg/667 m2,也是结合翻耕同步进行,施肥方式与第2 次施肥点错开(上次横向,这次纵向,反之也一样)。第4 次施覆盖催笋肥,时间与覆盖同步,施有机肥 (羊粪)1 000~1 500 kg/667 m2,再加竹专用复合肥100 kg/667 m2,不必翻耕,如天气干燥,应及时浇1 次水,浇水量控制在四处不外溢即可,防止复合肥挥发,促进肥料渗入泥土。

4) 干旱补水。“雨后春笋” 说明了水对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春笋,还是鞭笋,水是不可或缺的。竹林补水[4]主要抓2 个时间节点: 一是覆盖前浇水,此时浙江北部一带,一般干旱少雨,天干物燥,补水量约为60 t/667 m2左右,沙性土壤应在80 t/667 m2以上,不宜大水漫灌,最好多浇慢渗;二是后鞭笋期浇水,第2 次鞭笋结束后,浙北一带及南方大部分毛竹产区进入高温少雨季节,这时如不补水浇灌,竹鞭将停止生长,同时笋芽也不会萌动。后鞭笋期补水,对于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最好采用叶面喷水,既补充林地水分,又清洗竹叶叶面,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而对于水源不足或距水源较远的地块,也可以用无人机对竹叶进行喷洒,以保持叶面水分。

3 “两笋模式” 的覆盖催笋

“两笋模式” 的覆盖催笋,与重覆盖[5]冬笋早出既有共同点(覆盖材料基本相同),也有不同之处,区别在于覆盖的时间、方法和覆盖物的厚度,以及连续覆盖的次数和后笋期管理等。因此,这种覆盖称之为轻覆盖。

1) 方法。轻覆盖分2 次进行。覆盖前进行施肥、浇透水,然后停1~2 d 进行第1 次覆盖,覆盖的第1 层材料为竹叶(当年新竹竹叶),厚度约5 cm,浇1 次透水;第2 层材料为麦肤或竹叶(未经发酵的新鲜材料、使用过的陈旧材料不可用),厚度约10~12 cm,材料铺平、踩实即可,不能浇水。第2 次覆盖在第1 次覆盖10~15 d 后进行,若环境温度在5 ℃以下连续15 d 以上(最多不能超过20 d) 需进行覆盖;覆盖材料可以用5 cm 的陈旧材料(用过1 年的砻糠或竹叶),表面再盖5~8 cm 的新鲜砻糠,总厚度不超过30 cm,覆盖后不能浇水。

2) 时间。覆盖时间一般控制在春节前40~45 d 进行,比重覆盖晚15~20 d,即农历11 月15—20 日。如当年温度一直偏高,环境温度在10 ℃以上,可适当推迟5~10 d 再进行覆盖。

3) 材料。覆盖材料以当年新竹竹叶、麦麸、砻糠、稻草为主,陈旧竹叶、砻糠为辅,干茭白草切断后也可作为覆盖材料。

4 采收与笋期管理

“两笋模式” 的早出春笋、鞭笋采收与笋期管理,与常规春笋管理基本相似。但由于出笋期经常会出现低温寒潮,加上早春时节常常会阴雨连绵,因此采收时管理工作须早做、做细、做到位。

4.1 笋坑要小

早出春笋因被覆盖材料盖住,挖笋时应以最快速度扒开覆盖物,看准笋与鞭连接点的大体位置,用铁锹取出泥土,一般左右各一锹,第3 锹往笋底部方向斜切进去,并取出泥土,笋根位置即可以确定,再用锹切断笋底就能取出。

鞭笋采收与春笋差异很大,由于时间跨度大,前期采笋与后期采笋又有较大差别。5 月上中旬至6 月底,这个阶段要早采、短采。这个阶段,气温不是很高,一般在30 ℃以下,雨水比较充沛,竹鞭生长速度较快,只要发现鞭笋,就可立即挖掉,采收长度从笋尖至切断部位35~45 cm为宜,这样断鞭处余下的竹鞭侧芽会快速发育、膨胀,长出新的竹鞭。从7 月上旬开始,进入梅汛期后期,雨水减少,升温迅速,竹鞭为避免高温的影响逐渐向下生长,鞭笋不易被发现。因此从7 月中下旬开始至10 月底,采收鞭笋时,尽量挖长一点,从鞭尖到挖断部位一般在60 cm 左右,多挖一些浮在面上的浅层鞭,缩短养分输送与光合作用交换的距离,促进深层笋芽萌发生长。

4.2 笋出肥进

笋取出之后,立即施200 g 左右的复合肥,回填刚取出的泥土,然后把覆盖材料盖上,用脚踩实,恢复原样。取笋施肥,一方面在靠近鞭的部分施肥,方便被吸收;另一方面笋穴施肥,施肥位置一般较深,基本在15 cm 以上,肥料会很快分解,同时可以节省施肥用工。

4.3 清除覆盖材料

4 月20 日之后,覆盖竹林进入后笋期[6],这时环境温度一般在10 ℃以上,虽仍有出笋,但一般较深,基本在土层20 cm 以下竹鞭上出笋,覆盖物对其的影响已经很小,因此要及时清除覆盖物。清除时,先把上层能够继续使用的砻糠移到堆放场,有条件的最好晒干后堆放,以备下半年使用。下层覆盖材料晚3~5 d 再清除,以便其晾晒;同时条状施用50 kg/667 m2的专用复合肥,用微耕机翻入泥土中,翻耕深度控制在12 cm左右。

4.4 不留种竹

覆盖连续进行2 年,不管是覆盖第1 年,还是第2 年,都不留新竹。第3 年不覆盖,4 月5 日(清明节) 前的出笋都要挖掉,4 月5 日之后的出笋选择较为健康的竹笋留养新竹,新竹留养量不超过65 株/667 m2,新竹眉径不大于10 m。留养新竹后,翻耕时应至少保持80 cm 半径距离不翻耕,以免损伤新竹。新竹枝叶全部放开后(6 月15 日后) 可以钩梢,以便控制顶端优势,促进竹鞭生长。白露之后,砍伐老竹,使竹林立竹总量保持在180 株/667 m2左右,促进竹林良性循环。

5 小结

毛竹林经营“两笋模式”,采取连续覆盖2年、养竹2 年的方法来循环经营,既能实现高产、高效,又能防止和控制、延缓竹林由于高强度、超强度经营带来的退化、衰败等。该经营模式错开了春笋大量出笋时的用工高峰,鞭笋采挖又细水长流,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其效益也逐年攀升。目前,该技术已辐射至浙江省内多地以及周边的安徽宣城地区,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经营大户也纷纷到湖州进行实地考察。当然,由于各地的笋市场行情不尽相同,在推广应用该技术模式时应因地制宜。有些地方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对于鞭笋的开发仍心有疑虑,期盼技术推广人员能因势利导,积极稳妥地引领和示范,从而使该技术惠及竹农,助推山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竹鞭新竹毛竹林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
毛竹林竹鞭生长特征和空间结构的探地雷达无损探测*
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长不大的调皮蛋
长不大的调皮蛋
红哺鸡竹不同施肥方法与地下竹鞭生长关系的研究
不同坡位对毛竹林小气候及地上生长的影响
找原因
笋 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