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四川宜宾竹产业发展对策

2022-03-24李小洪马爱艳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宜宾市宜宾竹林

李小洪 马爱艳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阿拉尔 843300)

当前中国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关键时期,发展竹产业意义重大。四川省宜宾市地处四川西南部,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第一座堡垒,生态功能地位突出;同时宜宾市与泸州市正在组团加快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经济地位亦十分重要。竹子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竹产业带动能力强,可为竹产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宜宾市竹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竹产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本文通过分析宜宾市竹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以此促进宜宾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宜宾市由竹资源大市向竹产业强市跨越,助力乡村振兴。

1 竹产业发展现状

2018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指出: 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宜宾市乃至整个四川省竹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此,宜宾竹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1.1 竹资源禀赋优势突出

宜宾市竹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中国10 大竹资源富集区之一,是川南竹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1]。截至2021 年底,宜宾竹林面积达23.75万hm2,竹产业综合产值308.36 亿元,位居四川省首位;建立了5 个66.7 hm2以上的现代竹林示范基地;带动全市竹农人均增收超过2 100 元。突出的竹资源禀赋,为宜宾市发展竹产业奠定了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1.2 政府重视竹产业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宜宾市自2018 年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竹产业发展。特别是,2022 年4 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一二三产全产业链进行系统谋划部署,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 年底,宜宾市成功创建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3 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4 个。

1.3 竹产业发展快速,产业领域不断拓宽

自2017 年以来,宜宾市竹产业发展快速,竹产业产值逐年攀升。2021 年全市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00 亿大关,达到308.36 亿元,较2017 年增加3.33 倍。目前,宜宾市竹产业涉及竹浆造纸、竹建筑、竹家具、竹工艺、竹食品、竹生态旅游6 大领域,建成以竹为主题的旅游景区9 家、竹餐饮菜品上百种、竹旅游工艺品超千种。2021 年5 月建成四川宜宾国际竹产品交易中心并投入使用[2],“让一根竹子有999 种可能” 在这里成为现实。

1.4 竹产业发展潜力大

虽然宜宾竹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浙江、福建等竹产业发展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浙江安吉为例,该县以不到宜宾市1/3 的竹林面积,创造了2 倍于宜宾的竹产业产值,由此表明宜宾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 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重政府主导,轻竹农和市场作用

近年来,特别是自2018 年以来,为了助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宜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规划。但竹产业发展整体为政府主导,没有重视发挥竹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没有充分利用市场规律及市场需求来指导竹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产品研发。

2.2 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

截至2020 年底,宜宾市竹产业有省级龙头企业10 家、市级龙头企业8 家,规模以上竹产业企业40 家,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 家;入驻当地工业园区的企业为7 家,“三品一标” 的企业为5 家。产业品类主要集中在竹木制品、竹类食品和造纸,多属于初级加工或者高污染类型,农业科技型企业仅有2 家,仅占规模以上竹业企业的8.6%,占比明显偏低。此外,竹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一二三产融合度不高,没有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产品附加值低,经济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竹农缺乏发展竹产业的积极性,竹林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反而相对较低,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2.3 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制约自主创新能力

据统计,2017 年宜宾市竹产业从业人数为52 199 人,男女性别比为1.1 ∶1.0;从年龄上看,50 岁及以上的人数占比为36.9%,总体年龄偏老;从学历层次上看,高中及以下的人员占比达98.7%,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3%。由此可见,宜宾竹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且整体文化程度非常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竹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向高水平发展的能力。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竹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有所优化,学历水平有所提高,但与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4 竹产业规划落实不够,竹林管护不到位

自2018 年以来,宜宾市出台了《宜宾市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 》 《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 等一系列促进竹产业发展的规划。但在规划实施中存在着落实力度不够、成效不太显著的问题。在竹林经营方面,宜宾市加大了新造竹林的力度,但对于造林后的管护缺乏采取具体措施,没有明确相关责任人及出台与之配套的管护制度,导致竹林生长质量相对较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5 基层组织对竹产业发展重视不足

宜宾市竹资源大多分布于乡村地区,与当地村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在地缘关系上距离最近,只有基层切实履行起有关竹产业发展的职责,上级政府制定的各项措施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才能真正发挥政策措施的效果和作用。但目前在宜宾基层工作人员中存在着对竹产业发展和上级制定的政策措施重视不够、落实不够、意识不强等问题。同时,广大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其基层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发展竹产业的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也极大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2.6 林区交通不便,道路设施落后

大部分森林(竹林) 覆盖率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反而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交通不便。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交通不便、道路设施落后使得丰富的竹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优势无法转变为经济优势,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也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个梗阻。

2.7 行业协会和合作社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首先,宜宾市竹产业行业协会早在2009 年5月便已成立,但是其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在组织行业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会展招商及产品推荐,参与组织产品标准、行业质量规范、服务标准制定,开展行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其次,对于竹产业专业合作社,虽然宜宾市鼓励构建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新型经营组织联盟[3],推行新型发展模式,但就目前来看进展不大。

3 竹产业发展对策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是基础。在乡村振兴的目标设置中,产业兴旺被置于首位,充分体现了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性。针对宜宾市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中的5 大方面提出如下对策。

3.1 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及市场主体作用

应继续发挥政府在竹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制定等方面的作用,用好政策支持,做到各种政策措施有效落实,惠民政策更加精准,发挥出最大效果。同时,应坚持竹农、竹企在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主体意愿,调动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产品产得出来、质量提得上去、品牌创得出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调研和开拓国内与国际2 个市场,用市场需求来指导生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4],以品牌效应、高质量产品推广带动产业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推介会、交易会,以会带销、以会促销。

3.2 产业振兴: 注重竹产业协调、融合发展

应加大竹产业一二三产的融合力度。按照“优化第一产业、强化第二产业、拓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的原则,将其贯彻到竹林种植区规划、竹林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竹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竹业龙头企业培育和优质竹企业引进、竹文化旅游节会融合、竹产品交易及品牌建设、竹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构建产、学、研、用现代协同创新体系和完善的竹产业链,推动宜宾从竹资源大市向竹资源强市的跨越式发展。

3.3 人才振兴: 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加大科研投入

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可靠力量。人才队伍建设可从2 个方面加强: 一是内培,二是外引。在内培方面,以提升文化和技能为抓手,对竹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培养创新发展竹产业的能力。在外引方面,继续加大引进和聘请国内外竹业领域专家学者的力度,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宜宾调研考察、座谈,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以人才培育和引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3.4 文化振兴: 推动竹文旅结合,挖掘竹文化资源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铸魂工程,是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乡村和乡村文化发展,在各地考察时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相衔接的重要作用[5]。宜宾市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文化资源,发挥其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推动竹文旅融合,建设大竹海旅游圈,通过举办富有特色的文旅节会、文旅赛事等文旅活动,继续加大竹生态旅游功能建设,提高生态旅游区游客承载能力,走出一条有宜宾特色的竹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3.5 生态振兴: 突出生态功能,协调经济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2 年6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三江口考察时指出: 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宜宾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功能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竹子作为一种林业资源,是“青山”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宜宾市在用好竹资源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发挥其生态功能。为此,应加大政策规划落实力度,加强竹林管护,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政府职能不应只停留在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上,而更应该注重落实。应建立竹林造林护林补贴制度,按照 “谁受益,谁付费;谁种植、谁管护谁获益” 的原则,使宜宾竹资源在发挥生态功能的同时,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6 组织振兴: 打通政策高效实施的“最后一公里”

2022 年6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时强调,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是保障政策落实、落地生根的关键,是组织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在宜宾市大力发展竹产业的背景下,应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对竹产业发展的认识。对于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签订责任书、建立(竹) 长制等方式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对于当地居民,可以建立奖惩制度,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竹农护林、造林的积极性,使上级的政策和措施在基层一线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政策效应能够有效发挥。

3.7 发挥行业协会和合作社的作用

政府应鼓励竹产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接触企业、市场多的优势和丰富的产业发展资源,助力宜宾市由竹资源大市向竹资源强势跨越。同时,应鼓励建立和发展一批具有示范

带动作用的合作社,发挥其接触竹农多、离竹原料地近的优势,带动竹农及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宜宾市宜宾竹林
四川省粮桑复合种植现场培训会在宜宾市召开
宜宾市三江新区
宜宾市推动蚕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实践
寻访竹林隐士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竹林奇俊
楼顶竹林间
宜宾(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