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融合教育观念的 初中信息技术课例研究

2022-03-24李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教学

李屹

摘要:融合教育从知识间的连接点出发,帮助学生统筹各领域知识,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是推进我国信息化教育的良方之一。本文作者通过行动研究法,基于具体课例,尝试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融入美术、音乐、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特征,进行多学科融合的初步尝试,研究信息技术学科融合过程中的种种现实问题,探寻融合教育观念指导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关键词:融合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课例研究;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5-0000-03

● 融合教育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背景

融合教育探讨不同知识间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将单一、线性的知识碎片整合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虽然学科融合的探索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筆者在文献检索过程中发现,信息技术在融合教育中常常处于“工具人”的辅助位置,少有关注信息技术学科本位的研究,因此,邀请信息与音乐、美术、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教师共同开展基于融合教育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融合存在的现实问题

1.融合生硬,实施程度不高

一是受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影响,不能充分把握其他学科知识;二是信息意识薄弱,部分教师没有主动探索更有价值的知识、更有效的教学方式的意识;三是认识相对落后,认为课堂教学重点是教好本学科的内容,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探索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2.过度融合,忽视信息学科本位

信息技术教师常常为了融合其他学科,让出课堂重心,忽视信息学科本身特质,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磨灭了信息学科的不可替代性。

3.寻求“套路”,轻视分析思考的过程

将信息技术作为展示成果的呈现方式,而呈现的内容则由其他学科填充,这样的融合仅仅是浅层的两相结合,只具备融合教育的形式,而缺乏其神韵。

● 基于具体课例的教学探索

1.课题确立

《H5快速制作网页》是苏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三章第2节制作网页的第一课时,需要学生了解网页制作的一般过程,自主设计和规划网站,了解H5标准,能够利用H5开发平台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表格等多媒体信息制作系列主题网页,体验制作网站的一般过程,体会到设计的成就感。

2.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思考

笔者经过初步尝试,浏览对比学生作品并对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虽然学生作品较前期有进步,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有部分学生制作的网页仍然只是堆砌素材,没有体现出艺术性,学生仍然将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割裂开,在制作作品时并没有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1)与美术学科的融合

本课时的最终成品是一份网页作品,学生可以将美术学科设计海报的经验迁移到网页设计上,将美术中色彩的搭配、图文的布局等知识运用到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上。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网页中插入图片、文字的技术难题,但是关于设计的章法、色彩的搭配等问题,仍然需要美术学科知识的支持。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但这种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完美展示美术作品的魅力,而信息技术与美术的结合给美术教学带来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设计意识,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改变学生思维方式,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发展。

(2)与音乐学科的融合

一份成熟的网页作品,其组成部分除了图、文,还有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对于网页来说,声音对呈现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每一个网页的内容都不尽相同,适合使用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让听觉与视觉效果相得益彰。每一个按钮的音效也需要考究,经过按钮、按下按钮、松开按钮都可能需要不同的声音效果。在创设情境导入课程内容时,结合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沉浸到课堂情境中。

(3)与历史学科的融合

教材使用的主题为“动物——人类的朋友”,制作网站的欢迎页,但笔者发现学生对这类题材兴趣并不大,仅限于完成练习。笔者结合当时的时事以及历史学科的课程进度,发现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于是将制作的网页主题定为“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通过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感受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获得独立见解,引发求知欲和探索欲,唤起创新意识。

(4)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从不缺乏理性的思考,但信息课上却常常少了一丝人文气息,信息老师也常常苦恼于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一项应如何设置、如何达成。而这恰恰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长项,在确定了课程的主题后,笔者多加了一项“培养民族自豪感”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将学习资源扩展到视觉、听觉,将学习资源以非线性、超文本的形式组织起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跳转、重组,有利于学生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获得更深入的思考,达成理解与感悟的升华。

● 基于融合教育的课例改进

1.情境导入

情境:(播放视频)抗美援朝战争掠影。

揭示主题:主题网页制作“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

设计意图:与音乐、历史融合,创设情境,揭示本节课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走进网页制作,设计个性化网页

任务一:与时俱进,认识网页制作工具。

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知识储备,认识H5网页制作工具;基于H5的跨平台网页开发软件,介绍HTML语言和H5标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由学生的旧知引向新知,让学生不仅掌握技术,更感受到技术背后的人文内涵,做好知识准备。

任务二:参考样例,规划网页布局。

任务要求:书面设计网页布局,做好前期规划。展示网页样例图片以及网络平台上的H5模板,请学生在观察后总结归纳网页中需要的元素、如何排版。在掌握规划网页的间接经验后,以同桌为一组,在纸上绘制草图进行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先做计划,再着手实施,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算法思维和项目化学习意识。在广泛的样例中,让学生产生熟悉感,发现网页设计过程中需要的元素、章法布局、色彩搭配,和美术课中海报设计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3.有序组织,融合创新

任务三:自主探究,尝试借助软件制作网页。

任务要求:自主探究,掌握使用网络平台设计图文、制作网页的方法。

(1)学生以同桌为一组,先选定适合自己的模板,或直接使用空模板进行设计。

(2)分小组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根据学习任务单上的指引,依次尝试完成任务。

(3)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教师组织汇报交流,并建议给网页添加一些交互或动画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启示学生计算机软件有一致性,算法有共同性。每组学生负责一个方面的探究学习,不仅需要考虑技术的实现,还需要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完成”,更要“做好”。

任务四:融会贯通,设计制作抗美援朝主题网页。

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项技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主题网页的制作。

(1)教师讲解如何发布网页,展示评价量表,要求学生对照量表自评后,再进行改进。

(2)组织学生完成主题网页的设计制作和二次修改。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了制作技术后,自主完成作品创作。通过运用H5在线网页制作工具,让学生认识到技术的可嵌入性,使学生能够从更高的高度看待各項技术,将散落的知识点有序地组织起来进行内化、吸收,形成知识体系。

4.分享与评价

任务五:互相欣赏,硕果累累。

设计意图:通过多维度欣赏、评价作品,让学生体会到制作网页作品的成就感,启发思维,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提供驱动力。总结提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进行生命教育。

●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育的策略反思

1.融合多方资源,改进学科教学模式,实现信息课堂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越来越多元,教师需要从海量的资源中攫取“精华”,找到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突触”,实现优化融合,找到新的切入点,在其他学科中寻找契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辅助其他学科的教学,探寻更高效的教学新业态。

2.协作创新,有效融合技术与教学,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教学得到了优化,信息技术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让课堂向网络化、数字化、情境化的方向迈进。融合教育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师教学风格等多角度出发,为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学习策略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打破师生在获取信息上“先知”“后知”的顺序,变革传统的课堂模式。

3.提升信息敏感度,合理运用资源,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作为课堂的实施者,应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用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驾驭教学行为,并借助信息学科的技术优势,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建一个开阔的思维平台,让学生将丰富的学习资源梳理内化,提升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支撑,而教育信息化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学生置身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可以打破时空的壁垒,通过搜索、整理等方式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探究和发现知识,促使教育产生重要变革。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教学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