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艾灸、拔罐结合中频脉冲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2022-03-23陈秀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直腿气滞电针

陈秀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 是人群常见病之一,据文献[1]报道其发病率为2%~3%。LDH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损伤引起椎间盘组织突出,突出的组织刺激和/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腰腿痛为主症,伴有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如西药、运动疗法、手法治疗、热敷、针灸、按摩、中药等)及手术治疗[2]。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属“腰腿痛”“麻痹”范畴,文献[3]《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其辨证分为气滞血瘀、风寒湿滞、肝肾亏虚、湿热痰滞等不同证型。其中以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有研究调查发现约占57.5%[4]。选取该证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更具有代表意义。有研究显示,中医针刺、艾灸等传统针灸疗法及现代针灸疗法对LDH疗效确切[5]。本文对电针、艾灸、拔罐联合中频脉冲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南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6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2]《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中LDH西医诊断标准,①症状,出现放射性神经根性痛、受累神经根支配的肌肉无力或感觉异常、腰背部急慢性疼痛、活动受限或代偿性侧凸、马尾综合征;②体征,受累神经根支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活动受限、腰椎局部压痛、椎旁肌紧张或痉挛,马尾综合征可出现会阴部感觉障碍、肛门括约肌无力及松弛;③CT或MRI有腰椎间盘突出征象,影像定位与症状、体征定位相符。(2)符合文献[3]中气滞血瘀证的中医诊断标准,有腰部外伤史,腰腿痛较剧,痛有定处,刺痛,痛处拒按,腰部俯仰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3)发病后未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脊椎骨折、严重骨质疏松、脊柱结核;(2)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恶性肿瘤或凝血障碍;(3)腰部或腿部皮肤破溃、感染无法取穴;(4)处于妊娠期;(5)中途退出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观察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32~75岁,平均(39.5±7.4)岁;病程2~32个月,平均(17.0±15.0)个月;突出部位为L4~5椎间盘者32例,L5~S1椎间盘者43例,其他5例;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平均(39.50±9.25)°。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28~77岁,平均(37.4±9.3)岁;病程1~34个月,平均(17.5±16.5)个月;突出部位为L4~5椎间盘者33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44例,其他3例;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平均(40.10±7.1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电针、艾灸、拔罐治疗,操作如下:(1)电针,患者呈俯卧位,暴露腰背部皮肤。取患者命门、腰阳关,双侧夹脊、肾俞、大肠俞、气海俞、阿是穴,有下肢疼痛麻木者取秩边、环跳、殷门等穴,局部消毒,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以单手快速进针法刺入穴位,“得气”后将电针仪的导线输出电极夹与大肠俞、环跳等穴位的针灸针连接,选择疏密波,周期 1 s,定时 30 min。(2)艾灸,侧卧位,有下肢疼痛麻木者患肢在上,暴露皮肤,点燃艾灸条置于艾灸盒中,横放艾盒于双侧肾俞;有下肢症状者将艾灸盒置于患侧大腿风市穴、委中穴位处。温度以患者感觉温热适宜,每穴维持15 min。(3)拔罐,取双侧肾盂、大肠俞、小肠俞,患肢环跳穴、风市穴、秩边穴等部位行拔罐治疗,留罐时间10 min。上述治疗1次/d,每周5次,10次为1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电针、艾灸、拔罐基础上,配合中频脉冲治疗,具体操作如下:俯卧位,暴露腰背部皮肤,清洁皮肤,中频脉冲治疗仪开机,将电极片放置在疼痛部位及其邻近位置,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耐受度将电流由低到高调节到患者最大耐受为限,每次治疗30 min,1次/d,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症状全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显效:仍有部分疼痛、麻木症状,直腿抬高试验>70°,基本恢复工作;有效: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70°,影响工作但仍可担任较轻工作;无效,疼痛症状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70°,不能正常工作。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Oswea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ODI共包括疼痛程度、下肢麻木轻重、平卧翻身能力、坐位站起能力、坐、立、行、睡眠、工作情况、家务劳动10项评价内容,每项0~5分,所有项目累加得分,计算其所占总分(50分)的百分比,即为改良ODI指数,指数越高则功能障碍越严重[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ODI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ODI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ODI指数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n=80) 46.31±6.41 16.78±6.41 29.136 4 0.000 0对照组(n=80) 47.05±7.13 22.23±7.16 21.969 9 0.000 0 t值 0.690 3 5.072 4 P 值 0.491 0 0.000 0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意识、下肢运动及感觉、脉搏、心率、呼吸等异常情况;疗程中未出现局部皮肤感染、烫伤、灼伤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机在劳损、跌扑、闪挫致经络受损、经气不利,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辨证施治当以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为法则。电针是现代针灸疗法之一,可通过改善微循环、调节血液流变学、调整痛域、修复病理神经、抑制局部炎症因子释放、影响脊柱环境等多条途径来有效减轻LDH症状[7]。笔者选大肠俞、环跳穴进行疏密波电针治疗,大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强壮筋骨、利腰膝的作用,环跳属足少阳胆经,针刺此穴可直接刺激坐骨神经,提高神经痛阈。艾灸是通过艾火的热力,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8]。艾灸肾俞穴可调补肾气、通利腰背,风市穴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委中穴可舒筋活络,从而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拔罐治疗虽然不如针灸治疗作用部位准确,但在针灸的基础上行拔罐治疗,可增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之效,其主要通过升高局部温度、扩张血管、提高血流量、增加组织氧供及加快新陈代谢等现代医学机制来发挥作用[9]。本文中160例患者均接受电针、艾灸、拔罐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OD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电针艾灸拔罐是行之有效的中医保守治方式。

随着新的非药物治疗方式的探索,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逐渐走进临床。中低频电疗作为一种现代的治疗设备已经较广泛应用于各类型急慢性颈腰椎疾病的康复治疗。中频电治疗主要作用是松解组织粘连和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炎症水肿,缓解疼痛,减少功能障碍,改善肌群活化程度[10]。笔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个体化辨证施治,在中医保守治疗手段(电针、艾灸、拔罐)基础上联合中频脉冲治疗,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ODI指数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联合治疗方案疗效确切,与文献[11-12]相关报道一致。该方案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且风险小、疗效高、费用低,易普及,可被绝大多数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直腿气滞电针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直腿神器”在收“智商税”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推荐一套测试运动能力的方法关于功能性运动的测试(五)
爬行更适合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