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浅谈幼儿园升旗活动的仪式感教育作用

2022-03-22孙晨露

考试周刊 2022年42期
关键词:升旗仪式幼儿园

孙晨露

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天安门广场升旗时,会激起心中阵阵爱国热忱;当我们在奥运会的运动场上看到徐徐升起的国旗时,会心潮澎湃;当我们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时,心中会充满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这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感,说起仪式感,大家可能脑海里会浮现这样一些情景:情人节的一束鲜花、一次温馨浪漫的烛光晚餐;求婚现场的一枚戒指、一段感人肺腑的告白。还有各种的生日宴、纪念日、闺蜜下午茶等,有这样一个现象,一年下来,感觉每天都在过节,但是大家依然乐此不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尽管生活一地鸡毛,但是总有人把鸡毛捡起来扎成鸡毛掸子来弹走生活的琐碎。其实大到国家活动、婚丧嫁娶,小到节日生日,仪式感都会蕴含一种力量,让我们获得内心的庄严感和精神的慰藉。

仪式感对幼儿园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中讲到: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深刻揭示了教育的使命和价值。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幼儿园的孩子更注重的是感知教育,日复一日平凡的生活中,简单的一声问候、一个拥抱、一个节日、一个活动因为赋予了仪式,孩子亲身的参与和感知,让平凡的日子变得有意义。那么幼儿园又是怎样诠释仪式感教育的呢?幼儿园仪式感教育是指幼儿园围绕教育的目的,精心设计具有较强仪式感的活动,巧妙地把仪式感运用于孩子的成长教育中,通过氛围感染幼儿,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培养幼儿高尚、高雅、高洁的生活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那么,幼儿园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种仪式感活动——幼儿园升旗活动的仪式感教育又是怎样的呢?

一、 爱,始于每周一

(一)为什么要升旗

1. 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一条明确指出升国旗是“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见,升旗仪式是幼儿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升旗仪式作为一种仪式感的体验性活动,自身具备仪式的共性——神圣性。当小旗手手持国旗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走向旗台时,自然而然萌发了对国旗及其他象征物的兴趣;当主持人说“升国旗,奏国歌,全体行注目礼”时,潜移默化运用了作为国家的象征符号的国歌和国旗。在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氛围中萌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增强幼儿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美

每周一的清晨,在不同的园所,大家都进行着相似的升旗仪式,主持人致辞、出旗、升旗、唱国歌、主题讲话、主题表演等。每个幼儿园的老师都非常认真地做了前期的准备。在现场,我们会看到美观童趣的主题背景、色彩艳丽的辅助道具、统一鲜明的服饰妆容、听到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悦耳动听的儿童歌曲,并且能从孩子在台上落落大方、精彩纷呈的表演中感受到台下老师们趣味生动的动作编排以及赏心悦目的舞台表现。这些都赋予了幼儿最好、最直接的审美体验,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来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

3. 情

在升旗活动中,庄重的仪式带来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性讲话、表演渗透了更多的情感教育。我们以其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情感教育“关爱”出发为例。可表现为:第一,爱同伴、爱幼儿园,关心周围的变化。第二,爱家人、爱老师,关爱弱势群体。第三,爱家乡、爱祖国,衍生真实情感。第四,爱生命、爱成长,体验合作快乐。通过这些主题性国旗下讲话和表演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孩子们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尊老爱幼,懂得尽情、尽性、尽意、尽心地去爱,成为一位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孩子。

4. 行

幼儿园的升旗仪式作为集体活动可以形成“能量场”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一切行为的形成都可以靠简单而直接的经验观察、模仿学习得来,最终获得行为内化。”提到了榜样示范在人们的社会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无法替代的作用。统一的着装,得体的举止,面对国旗庄重、不能嬉戏打闹的态度,这些要求都有助于孩子形成相应的礼仪规范。在短暂的升旗仪式过程中学会自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榜样的力量让仪式现场以榜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向榜样看齐”的能量场,无形中传递着仪式感教育的正能量。另外,升旗手的竞选、展示,小主持人的侃侃而谈,小演员们的大胆表现都能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励其更好地成长。

(二)什么时候升旗

1. 道德讲堂

2. 大型特色活动:健康美食运动节开幕式、闭幕式,六一艺术义卖节开幕式、闭幕式等。

3. 主题性活动:祭英烈活动、建国七十周年活动等。

4. 常规活动:周一升旗仪式

(三)升旗的内容如何安排

1. 时间

每周一上午八点二十五分,如遇雨天,往下顺延,确保主题的时效性。

2. 班级

每学期除第一周由工会和团支部组织升旗以外,其余时间均由各班轮流负责,按照从大班至小班的原则,依次顺延,如遇个别主题年龄适宜性的问题,另调整班级顺序,每学期每班均有1~2次机会主持升旗仪式。

3. 主题

为确保升旗主题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升旗活动的主题由学园统一制定安排,以季节、节日、实事、班级主题等为参考依据,结合学园文明校园评选等相关指标内容,依据各班实际特点设计制定升旗的主题。

4. 环节

(1)升旗:此环节有主持人致辞、出旗、升旗(唱国歌)、旗手退场等环节。

(2)主题表演展示:围绕预设主题编排4~5分钟的节目,如诗歌朗诵、歌曲串烧、舞蹈表演、童话剧演绎、主题性讲话等多种方式,以片段式、主题创排式等方式完美呈现。

(3)国旗下颁奖:颁奖分“国旗下好孩子”“文明班级”“卫生班级”等项目,如遇主题特色活动,可增设其他相应奖项,如“书香家庭”“最美家风”等。

(4)唱园歌:安排幼儿担任领唱、指挥。

二、 育,行于多仪式

(一)身体仪式,建立你的秩序感

1. 着装得体

着装的要求从一方面反映出对升旗仪式的重视,表现出对国旗的尊重;另一方面,由于升旗仪式的主要目的被定为强调团体的一致性而不是差异性,每个人都不再是以一个个体的存在而出现,而是以集体中的某个形象出现,他所代表的已然不是他本身,而是某一类角色。这就出现了着装要求,我们会让主持班级的幼儿身穿相应的演出服(小主持人:隆重华丽的礼服,小旗手:规范仪式的旗手服,小演员:形象生动的表演服饰等);参与幼儿身着统一的园服或段服;老师、阿姨身穿园服、扎头发;观摩家长身穿得体大方的服装,不穿奇装异服,同时佩戴统一的观摩卡。

2. 情绪饱满

幼儿园的孩子的情绪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表现为易冲动、易外露、易感染,这是他们的特点。我们要抓住这些特点引导幼儿以饱满的情绪参加升旗仪式,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时,我们的情绪是庄严肃穆的;当参与主题表演时,我们的情绪是快乐自信的;当接过证书奖状时,我们的情绪又是喜悦自豪的。

3. 姿态适宜

①入场的姿态:幼儿排着整齐的队伍从相应的位置踏步入场;②观摩者(教师、幼儿、家长)的姿态:站立,手放两侧,双眼平视前方,不随意走动、交头接耳;③参与者的姿态:小旗手一手摆臂一手持旗,踏步走的姿势、升旗手两手拉绳,跟着音乐节奏,一小节拉一次的姿势,指挥,园长、书记颁奖鞠躬、双手递送奖状、锦旗,上下场的手势提示动作,等待幼儿排队站立的姿态等。这些姿势都体现了身体仪式的秩序感和神圣性。

(二)环境仪式,营造你的认同感

1. 空间布置

场域是什么?它的提出者布迪厄说:“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在升旗仪式中每个人都有他相对固定的位置,主持人站在旗台的中间,决定着今天主人翁的身份;旗手站在操场的中后方营造庄严的氛围;参与表演的幼儿站在舞台两侧,预示节目的开始;班级教师站在幼儿队伍的后方,起提示指导的作用;观摩家长站在教师的后面,显现参与的情感。这些位置安排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份认同感,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身份。同时,前面提到的老师们按照园服的穿着排队,也是为了班级的荣誉,形成一个完整的位置场域。

2. 环境创设

确定了位置后,我们需要进行环境创设,环境在仪式感教育中,体现的是一种符号的象征。鲜艳的五星红旗象征着国家的崇高地位;主题鲜明的背景装饰象征着国旗下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趣味十足的表演道具象征着幼儿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代表性强的地毯、颁奖台、颁奖托盘象征着仪式的隆重特别;标志鲜明的奖状、锦旗象征着学园的办园理念和特色文化。环境创设中不同的物品、符号都被赋予和平常不一样的象征意义。

3. 音乐渲染

除了空间布置和环境创设外,音乐的渲染对仪式感教育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提示入场:铿锵有力的运动员进行曲;显示符号: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展示主题:特色鲜明的主题音乐;呈示文化:清新悦耳的园歌。

(三)语言仪式,传承你的文化感

1. 主题教育

第一,主题文字:(“我是健康小宝贝”“青山绿水家乡美”“爱干净讲卫生,从你我做起”“尊重自然,热爱生命”)这些文字可以明确升旗活动主题教育的内容;做好学园资料的收集保存(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等评比佐证材料);仪式感教育的提示作用。第二,节目语言:节目语言的形式多样,现场采访式(毕业季,采访大班哥哥姐姐)、故事串讲式(泉州走透透,逛西街方式)、旁白陈述式(童话剧背景语言,在一座茂密的大森林里)。第三,国旗下讲话:大部分幼儿园都有国旗下讲话的环节,我们把这一环节融入主题表演,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演绎。国旗下讲话有的是教师讲述,有的是幼儿演绎,不论主体是谁,我们都应该注意这四个字:精(只讲一个主题)、明(通俗明了,易于幼儿接受)、短(简短扼要、不要长篇大论)、活(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 仪式衔接

小小主持人,主持的时间不宜过长,环节过渡紧凑,避免拖沓烦冗;主持稿的内容简洁明了,文字趣味,贴近幼儿生活,避免成人化说教式;主持表述恰当,避免念经式,升旗仪式语言自信有力,情境表述富有感情,颁奖陈述清晰自如。

3. 评价总结

采用多形式由教师或园行政针对不同领域内容的发言:评述式、问题式进行活动评价(针对外出参观活动、评比情况、升旗现场等给予评价,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演讲式、对话式开展随机教育(对一日生活中普遍性或典型意义的一些事情及时分析评述,使幼儿明白道理、分清是非。春游、散步、入园等);介绍式、表现式表达致谢感恩(感谢升旗活动家长、幼儿、其他班级教师的支持帮助,潜移默化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为升旗画上圆满的句号)。

(四)行动仪式,盛放你的“锋芒感”

怎样进行节目的编排对每个老师来说都不是难事,节目的选择、队形的设计、动作的创编都不在话下,但是如何让节目出彩,有创意,如何让幼儿在排练的过程中收获满满,盛放你的“锋芒感”,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

1. 以大带小,携手成长

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排练对象如果是大班的孩子,会觉得轻松自如,成效显著,但是如果遇到小班的幼儿,可能就会一筹莫展,无可奈何。那么以大带小就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以大带小这个方式可能在区域活动、创游,一些主题系列活动中经常出现,但是运用于升旗活动中,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一次小班爱鸟周主题活动中,里面的三个主要角色:鸟、熊、砍伐者(光头强)都选用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的方式进行表演,这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1)心理鼓励: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易怯场、害怕,可以由大班幼儿对其进行心理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2)定位参考:经常“找不到位置”这也是大家头疼的问题,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利用参照物、贴点的方式,但是小班的孩子没有办法达到我们的要求,这时大孩子就起到了定位参考的作用,在刚才的视频中大班孩子扮演的小鸟就为小小鸟们做了定位参考。

(3)动作示范:在排练小班的升旗节目时,老师们往往是自己跳得满头大汗、激情似火,可是底下的小学徒们似乎却不买你的账,动作随意,这时孩子的示范榜样力量就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小小光头强在大班幼儿的带领下活灵活现,深受大家的喜欢。

(4)情绪暗示:节目正式开始前,我们经常会遇到哭鼻子不上场的,找妈妈在哪里的,怎么办呢?哥哥姐姐的鼓励与带动,开心喜悦的情绪让他们一个个都转化成了面带微笑、自信大方的小演员,呈现给我们一场升级版的“熊出没”。

2. 巧用家长,资源共通

家长资源,大家都会用,那么如何用得巧,用到刀刃上呢?以大班舞蹈《我也想当兵》为例:

(1)家长全面参与:在节目编排前,我们将升旗课程延伸到家庭中,孩子们以家庭小分队的形式,在武警爸爸的带领下走进军营,观看军人的日常训练,参与体验部队的生活,感受部队的纪律性和特殊性,有了前期的主题认知、课程建构,孩子对角色的把握轻松自如。

(2)个别资源挖掘:班级家长从事不同职业、身处不同环境,我们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长处,弹、唱、说、跳、演,当然不一定要能歌善舞,职业也是他们的优势,警察、教师、医生、主持人、军人,在这个节目中,只有一位爸爸是军人,其他的是老师、药剂师、公务员,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聚在一起,呈现给大家震撼的表演。

(3)表现形式推敲:从人数上看可以是个人、组合,甚至是团队。表演形式可以是舞蹈、唱歌、主持、演讲、戏剧、情景表演,甚至是职业的本色出演(警察指挥、军人操练、拳术等),(观看代表视频)有了家长的参与,定会让你的节目加分,盛放“锋芒”。

3. 妙用道具,优化内容

这里的道具并不是我们常见的表演道具,而是由幼儿扮演的“活道具”,这个活道具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呢?

(1)会说话、会行动的道具:会说话、会行动的篱笆、树,分割组合的房子,形象生动地串接故事的发展,表现小猪前后的变化。同时这样可以避免创设物质上的房子、篱笆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能变化、能组合的道具:活道具的活不仅仅是拟人的活,同时也可以是凸显变化和组合的“活”。《绝不上当》里的小兔,正面的装扮是小兔,背面是组合变化的房子墙体。《熊熊修理铺》里的树,不仅仅是背景的树,更是LED显示屏的代替,根据剧情变换月亮的形状。

(3)有情感、有寓意的道具:从内涵看,活道具也是有情感有寓意的道具,《红灯停、绿灯行》中的红绿灯、行走的斑马线折射出安全教育的寓意,《向梦想起飞》中的最后造型凸显了向上、充满希望的情感。

这些活道具的使用不仅为节目画上点睛之笔,更能解决老师在排练过程中的“困惑”——人员安排,人数较多、能力差异、舞台画面等。

4. 尊重幼儿,弘扬主题

我们在选择节目主题内容的时候,各类大小节日都成为老师们编排的首选,或许会有老师发出疑问,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参考的主题呢?任何出彩的节目都必须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尊重幼儿,探寻什么是适合幼儿的,怎样做才能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1)热点捕捉:老师要敏锐地捕捉信息,寻找当下的时事热点,抓住各种教育契机。例如当下讨论最多的生命教育,我们应当思考选择用什么内容阐述生命教育,用什么形式呈现节目内涵。

(2)常事新编:幼儿园的常事是什么?老生常谈却又至关重要的安全教育、一日生活活动,这些紧密关系幼儿安全却又看似有些难以理解的教育内容怎样通过升旗呈现。

(3)园本再现: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园本文化、园本课程、各类课题。我们应该抓住近在咫尺的资源进行主题弘扬。

三、 思,沿于元文化

(一)见贤思齐,筑牢文化认同

升旗后,我们要善于收集资料,包括精彩瞬间的记录、动态影像的留档、文字资料的上传、公众平台的宣传,通过资料的保存我们形成了文化认同。仪式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场文化盛宴,同时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二)集思广益,增强文化理解

在科学的形式和优秀的作品传承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升旗活动仪式感教育的活动主体——幼儿。利用阳光播报的平台竞选小主持人、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确定升旗手、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扮演,这些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自主参与道具背景的制作、服饰妆容的设计,这些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情感能量;通过晨间计划环节制订排练计划、与老师共同探讨动作设计、在排练中调整幼儿语言表达内容,这些充分展示了师幼的双方互动。

(三)专精覃思,坚定文化自信

从升旗仪式出发,纵观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仪式感教育无处不在,大到入学仪式、六一系列活动、毕业典礼、升班仪式,小到每月加餐、一日进餐环节、入离园等,这些都是仪式感教育挖掘的内容。在实践中,我们将通过有效整合已有幼儿园仪式、充分挖掘本土的特色文化、有效借鉴外国的优秀仪式等方式丰富幼儿园仪式感教育的内容,并采用有效促进幼儿园仪式感的多样性、全面推进幼儿园仪式感的生活性、强力增进幼儿园仪式感的趣味性等方式改善幼儿园仪式感教育的形式,从而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注重活动的仪式感,让孩子们感觉这一天与别的日子有所不同。有满怀的期待,有深切的体会,还有难忘的回忆。这些仪式感并不仅是发思守旧,也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不断挖掘承载传统文化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相信我们会让精心设计的仪式感教育活动成为我园的一种校园文化,让特殊的校园文化发挥有效的教育作用。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成长,生命得以绽放。

猜你喜欢

升旗仪式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十岁成长仪式
欢乐的幼儿园
仪式感重要吗?
天安门前看升旗
中吕 山坡羊 升旗(外四首)
升旗
爱“上”幼儿园
升旗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