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探究

2022-03-22杨爱英

考试周刊 2022年4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评价

杨爱英

一、 有效课堂教学是什么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过程与方法和最大的效率,促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余文森教授做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策略,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是高效还是低效?唯一指标是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余教授认为考量学习的有效性,有三个指标:一是学习速度,二是学习结果,三是学习体验。学习速度与教学效率密切联系。教学效率实际上就是指教学速度,指教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教学特定内容所花时间的多少是考量教学效率的一个指标。同样教学一门课、一个单元,我花的时间比你少,如果效果是一样的话,当然我的有效性就比你高了。第二个指标就是经过教学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希望每节课,或者说每次教学之后学生都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效性,是考察有效性教学的一个核心的指标。第三个指标就是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以什么样的状态进行学习,是其乐融融、生气勃勃,还是愁眉苦脸、冷漠呆滞地进行学习,其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二、 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有效的教学立意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李惠军老师认为课堂设计属于对教学内容的逻辑创作,而立意则属于对教学内容的一种艺术化畅想,具有更高的价值。

同时他进一步指出:为有效地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首先要弄清楚“教什么”的问题,这就需要先研究问题。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历史课标要求,领会课标精神,找到课标的灵魂,灵魂方为立意之要。此外,教师除研究历史教材外,还要搜集与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开发课程资源,提出创新性的三维立意。

三、 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有效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系统地安排、规划与设计教学活动,包括重点难点以及解决的办法与手段等,也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通过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教学活动的步骤,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教学情境的需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创设良好的情境,采用高效的手段,选择恰当的方法,实施可操作的评价方案,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通过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终结状态,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效的、优化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行动纲领,使深奥的东西变得简单易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本身的情况制约着课堂的开展,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不仅受其原有知识水平基础的制约,而且还受学习兴趣、认知习惯和接受能力等的影响。因此,对学生基本情况的认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①知识水平:学生已经掌握的、与此课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等。②认知目标:学生希望通过此次课堂学习达到何种程度的认知目的。③认知途径:学生更乐意于何种教学方法、教学途径以及反馈课堂结果的方式等来保证教学效果。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一切教学设计都要符合学情,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要让所有的学生从进入课堂的那一刻起就觉得是在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

①要以历史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体意识。②要研究教材编写的特点、文本呈现的风格、教学内容的意义、教材整体结构、单元结构、不同课时的联系等;把握教材重点、疑难点、需要深化拓展的内容。③优化课堂与课后作业的设计,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要切实贯彻课标精神,遵循知识与教材内在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难点、重点,注意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2. 创新性原则

教材是死的,但教法是活的,教材怎么用,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教师要能“学百家,树一宗”。

3. 艺术性原则

就是构思巧妙,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有所长,而且还能在课堂过程中萌生对艺术的欣赏和乐学的情绪。开头,过程,结束,要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

4. 可操作性原则

要从实际出发,要考虑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简繁得当。

四、 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主线是有效设问和有效思维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对他卓越创造才能的解释是:“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问题是思维的方向,有了问题,才有动力,才有创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设问是指教师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精心创设历史情景,设计出有启发性、针对性、梯度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贯穿有效教学的主线。教师要重视课堂设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哲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肯定。”教育的真谛在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每一个孩子”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历史教学情境和问题的创设必须面向学生全体,多提能够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乐园。

(二)难易适度,恰当切入

新课改要求历史课堂成为演练学生历史思维的舞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和心理规律、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问题太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生成新知;问题太难,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浪费时间与精力。提出的问题,切入口要恰当,不要过小或过大;找准问题的指向与范围,把握问题的深浅。

(三)围绕目标,分层要求

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既有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设置不同层级的问题,明确了解、知道、理解、运用的不同层次,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学什么,怎么学,多长时间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层层引导,循循善诱,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四)直面错误,误打正着

学生出错的地方往往是教学的盲点和混淆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误区,选择恰当的方法,有重点地分析问题,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问题的正确理解。

(五)学会“留白”,控制时间

美国教育家罗威(Rowe)发现,在课堂中拥有良好的“留白”节奏,如:在抛出问题后停顿5秒,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正确性提高、回答平均时间延长、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也随之增加……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研讨和思考的时间。“留白”是一种新的教学节奏的表现手法,更是增强教学过程的艺术性和学生的学习信心的选择。

(六)鼓励提问,学会倾听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质疑本,课前预习时要把自己弄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然后带着疑问听课。教师可以把典型性问题展示给全体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在质疑本上完成“听课后记”。鼓励课堂上提出新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切磋,使学习的兴趣延伸下去。倾听受教育者的诉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一位真正的倾听者必定是从外在的听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到具体的听,从观念的听到体验的听。必定是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充满爱心地打开耳朵,满怀信心地期待那些学生提出问题。学会倾听是关爱学生、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的立足点,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契机。

五、 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载体是着眼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活动

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中,发现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这样一些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导致探究活动的无效性: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问题,或不具备相关条件而无法操作的问题,或无须设问探究学生就会明白的问题。而且,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么只是规定方向或任务,具体的探究则放任自流,使得探究活动缺乏实效性;要么统得过死,管得过多,探究活动形式化;要么探究形式多姿多彩,热闹非凡,结果不是探究结论的虚假就是探究过程的虚假。教师在引导探究学习的时候,要围绕实际问题展开,具备真实性、适宜性、针对性、全员性,实效性等特征。

(一)创设探究情境要立足实践,融入社会

历史与现实不可分割,其真谛是学习过去经验和教训指导现实和未来。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是新课改的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进行理性思考。关注学生真实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如讲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内容,课前请学生一起收集20世纪80年代农村的巨大变化,近些年来大量农田荒芜的现象及原因。收集方法:与父母交谈、走访农户、上网查找、调查政府官员。学生经过调查、思考、讨论、交流,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自然会提升,并且参与积极,理解深刻,自我进行了情感教育。

(二)设计探究问题要估计差异,富有弹性

高中生可塑性强,发展空间广阔,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认知经验的差异来设计历史课堂探究活动,用“阶梯型”设问推动学生整体发展,少用“云梯型”设问培养精英。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提升,获得真切的探究体验。

(三)营造探究活动氛围要民主、平等、和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历史课堂,首先考虑的应是人文素养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程序”和标准答案,用问答、讲授、默写等方式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习的民主性、开放性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通过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对话,接纳与宽容的争议,达到真正的探究学习效果。

六、 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是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上重视主体性、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等理念。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评价上应重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全面性的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效果的评价,转变不良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一)激励评价,融理于情

“激励性评价”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宽松、愉悦、鼓励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不断追求成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教师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赞同的话,都能让学生接收到老师发出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期望。

(二)多元化评价,全面客观

1. 教师评价

学生往往把教师的评价置于很重要的地位,教师客观、人文地评价学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时,多用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对不是太好的回答,学会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激发平时很少得到关注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动力;对没有发掘潜能的同学,要适时引导,不能一味地鼓励与表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体现在平时的评价上,多运用口头与书面评价、肢体语言评价、心理暗示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

2. 生生评价、小组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意识,生生评价往往能带来意外的收获。小组评价体现的是一个团队协作的精神。个人的评价,毕竟是有限的、片面的,小组评价是大家智慧的结晶,更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又可以在相互交流中获取人生的智慧和启迪。

3. 自我评价

把评价权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回答问题结束后,学生谈论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行自我评价;在探究性学习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谈学习过程的体验、感想、疑惑,进行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总之,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就要准确把握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有效的教学立意与教学设计,设计有效教学情境问题,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在实践中体验,生成知识、感悟精神、培养情怀,达到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探究评价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