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2022-03-22许钟玉

考试周刊 2022年42期
关键词:探究评价教师

许钟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提倡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并提出新时期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造革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指出,学生应具有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基于创新型人才发展的需求,应用项目式学习法使学生围绕具体的项目展开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环节,将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实践练习的机会,通过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这与项目式学习法的内涵相一致,从而具备了实施的空间。最后基于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模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应用项目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能够改变以往枯燥无聊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实践,获得知识并将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有必要对项目式学习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探究,寻求应用和落实项目式教学法的方法策略。

一、 项目式学习的相关概念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各种学科资源解决某一项目中存在问题的过程。项目式学习具有基于学科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有驱动性的核心问题、具有真实性、强调小组合作和一系列项目作品等特征。项目式学习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内容、活动、情景和结果。内容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订的项目以及项目实施目标,必须是学科教学中真实存在的且与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内容。活动是指学生通过采取一定的工具和方法来解决项目中的问题任务,问题和任务要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需要学生通过积极合作、查阅资料、思考实践来完成。情景是指为了促进项目实施而创设的环境,既可以是真实的场景,也可以是模仿的场景或虚拟情景,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学生项目的实施,并提升学生相应的素养。结果是指学生完成项目所获得的成果或完成的作品,结果具有多样性,除了现实结果外,还包括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技能、方法和形成的素养。

(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流程

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流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选定项目实施的主题。项目要具有明确的主题和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选取项目主题时,要综合课程标准、学生兴趣、学生整体水平以及要达到的核心素养目标进行选择。第二个环节是制订项目计划。完善的项目计划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每个小组通过与组内成员进行协商,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包括项目的分工和项目实施条件的准备。第三个环节是开展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是落实项目计划的关键,也是整个项目式学习的重点,在探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通过多种方式自主学习并获取相应的资源,从而完成实践活动。第四个环节是制作项目作品。在完成实践探究活动后,小组成员制作项目作品并在现实问题中加以实践。第五个环节是展示项目作品,学生可以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类型的成果进行展示,比如说可以以论文、知识网络图、问题解决方案和小组成员能力获得等形式进行展示。第六个环节是评价与反思,需要小组内成员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教师也要对不同小组以及部分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评价,重点反思项目式学习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后续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加以修改和完善。

二、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为了调查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的现状,了解教师对项目式教学法应用的态度,教学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通过设计线上调查问卷展开现状调查。在问卷调查内容设置上,针对教师设计了对项目式学习运用的态度、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状况、项目式教学的目的认识、项目式教学主题的选择、项目式学习教学困难、项目式教学的建议六个方面的内容;针对学生设计了对地理学习的态度、实际的学习中自身状况、地理学习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次线上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全市范围内的高中地理教师以及本校高中学生,主要通过问卷星,以QQ、微信、调查链接等方式获取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回收和整理,教师共有70份有效调查问卷,学生共有120份有效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1.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对项目式学习运用的态度

通过对教师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态度调查发现,有将近96%的教师认为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项目式学习非常有必要,说明大多数地理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有助于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2)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通过调查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项目式学习的频次,发现有23%的教师经常会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有62%的教师表示偶尔会用到项目式教学开展高中地理实践探究活动,还有将近15%的教师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说明教师虽然认可项目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次数较少,说明项目式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困难。

(3)教师对项目式学习应用目的的认识

为了解教师对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目的的认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将项目式学习实施的目的设置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公开课需求、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加强学生深度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对上述不同项目式学习实施目的的调查发现,有将近83%的教师认为项目式教学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3%和66%的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36%和45%的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的目的在于公开课的需求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60%的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教师所认为的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目的,主要与课程改革以及自身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有较强的关联。

(4)教师对项目学习主题来源的认识

为了解教师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学中的主题选择,依据地理教学实际情况,将项目式学习教学主题的选择分为社会事实、学生学情、地理教材、教师自身生活经验、地理课程标准、学生感兴趣内容。其中,70%的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的主题主要来源于社会事实和地理教材;62%的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的主题更多来源于学生的学情以及地理课程标准;58%的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的主题来源于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在选择项目式学习开展主题时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

(5)教师对项目式学习困难的认识

项目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模式有明显的区别,在应用的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影响因素。为了解教师对项目式学习在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困难的认识,基于地理教学实际情况设计了教学时间紧、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有限、教学评价缺乏、学生能力欠缺、自身教学经验不足、其他困难的选项。通过调查结果发现,73%的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应用存在的困难为教学时间紧张,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有限;63%的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实施的困难为学生的能力较为欠缺;55%的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的主要困难在于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以及自身有关项目式教学实践的经验不足。由此可见,项目式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主要困难在于教学时间、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能力缺陷上。

(6)教师对项目式学习应用的建议

为调查高中地理教师在项目式学习应用中提出的教学建议,针对高中地理课堂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对教师教学建议的总结发现,大多数教师认为应该加大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力度,完善相应的教学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创新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环境,比如说增添项目式学习的公开课或成立教研组研究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案件。还可以从学生入手,以项目为驱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实践探究的能力。通过教师教学意见的提出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教师在如何实施项目式学习上具有正确的方向和见解,而落实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将有助于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2.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为了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发现,有将近46%的学生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兼具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以及经济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并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有40%的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自身原因导致地理学习的效率较为低下,进而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还有14%的学生认为,地理是一门趣味性一般的学科,并且有部分的知识难以理解,难以掌握。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持有较大的兴趣,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由于个人原因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较为低下。

(2)学生地理学习的实际状况

为调查学生地理学习的实际状况,设计了“你认为地理学习困难吗?”的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发现,85%的学生认为地理学习的困难程度为一般,也有15%的学生认为地理学习较为困难,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在有关地理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上,44%的学生认为能够较好地运用地理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有将近56%的学生认为自身对地理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较为一般。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的地理学习的难度为一般,并且知识应用的程度一般,因此,学生地理学习的状况有待提升。而通过实施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必备地理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地理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实践探究、团队合作的能力,可以改善学生地理知识应用程度一般、地理学习困难的问题。

(3)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态度

为了解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态度,对学生平时在地理学科上学习花费的时间进行了调查。5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常的学习中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学习地理学科,20%的学生认为自己会花较多的时间学习地理学科知识,并会主动进行练习,25%的学生表示地理学科学习的时间较少。通过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时间的统计发现,大多数学生较少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地理学科学习上,可能原因是高中课程繁忙,任务繁重,所以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的效率十分必要。

(4)学生对项目式学习应用的态度

为了解学生对使用项目式学习的态度,对学生是否愿意开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某一项学科任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78%的学生表示愿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某项学科任务,但是也有2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可能的原因是学生对项目式学习的学习模式不够了解,对该学习模式应用的积极性不够高,需要教师针对项目式学习的流程、特点、优势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应用项目式学习的主动性。

三、 高中地理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策略

(一)项目式学习的设计策略

1. 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最为关键的步骤是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不同的项目主题能够发挥不同的教学作用,包括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师在选择项目主题时,需要综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时间、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因素。首先,项目式学习需要通过课程标准来确定项目实施的内容,通过课程标准将地理核心知识、概念、原理进行提取、分解和罗列,然后依据特定的主题或情景,将一系列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的归纳形成一个主题。其次,项目式学习的主题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地理核心素养,但是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必须要考虑项目主题实施的可行性,对整个项目进行细致的规划,包括项目实施的时间、环节以及是否与学生能力培养匹配。最后,项目式学习的主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驱动,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愿意积极参与到项目探究活动中,就会导致项目式学习的效率较差,因此,在主题选择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查。

2. 制订项目学习的目标

在确定好项目主题后,需要制订合理的项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对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具有指导作用,也能够用于检验学生教学活动实施的效果。项目式学习以特定的主题和项目为中心,以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并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体现。因此项目式学习的目标设定需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要求和三维目标要求。具体的目标设定时,需要遵循具体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原则。具体性原则是指需要对项目主题下的每一个项目活动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使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有具体的方向。可衡量性原则是指学习目标的设定必须是可以衡量的,并可以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实现性原则是指学习目标的设定是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且在项目活动结束后,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的。

3. 设计清晰的项目问题

为了确保项目实施的效率,需要将项目主题拆分为多个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项目问题,通过项目问题来驱动项目活动的实施,并最终完成项目式学习的目标。在项目问题的设计上,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项目问题,比如说核心问题、驱动性问题和内容问题。核心问题是指贯穿整个项目的最主要的问题,核心问题的设置需要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兴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以激发学生小组合作深入探究的兴趣。驱动性问题是为了驱动项目活动实施而设计的一个或多个问题,驱动性问题的设置要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以及能力水平,要符合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和地理知识技能掌握的要求。内容问题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性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通过内容问题的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完善,并为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4. 采取多元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衡量项目式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在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评价同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具体可以概括为评价主体、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学评价需要采取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互评,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可以对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促进学生相关能力的提升。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是指项目式学习的目标要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来设置,因此,需要针对学生的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是指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并对项目实施的计划进行调整;采取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采取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项目成果展示阶段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进行评价。另外,还可以针对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能力进行评价,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评价项目式学习开展的效果。

(二)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1. 科学安排项目学习时间

项目式学习的实施需要合理地安排学习的时间。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并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获得不同项目问题的答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成果进行整理,对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因此,相比于其他教学模式而言,项目式学习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而高中地理课堂的课程时间较为紧张,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因此,开展项目式学习必须要安排好学习时间。为了尽可能地节省地理课堂教学时间,建议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项目活动,可以将项目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自主学习安排在课下,将有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的计划的讨论放在课上,从而提高项目式学习实施的效率。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按照不同小组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时间计划表,使学生按照计划表合理地利用时间完成项目式学习。

2. 教师提供项目必要资源

基于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现状,很多教师反映项目式教学实施缺乏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不足。比如说没有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地理教室,缺乏项目式实施的硬件、软件设备,学校领导对项目式学习的支持力度较小。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流程和实施策略掌握不足,学生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不足且交流合作、实践探究能力较为匮乏。基于以上项目式学习实施存在的现实问题,建议教师主动学习项目式学习实施的流程和策略,搜集项目式学习主题相关的教育资源,合理地安排学生学习,为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时,需要通过多种形式传递教育资源,要教会学生利用网站、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获取地理信息,不能直接向学生提供项目式主题的答案,更多为学生提供参考性的教育资源。

3. 教师做好项目角色定位

项目式学习更多地偏向于实践探究,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项目式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好角色定位。比如说在项目实施前要做好项目设计者和指导者,通过与学生充分地交流,确定好项目实施的计划和方案,对不同小组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进行相应的指导。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好监督者和管理者,通过监督来确保学生项目式学习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对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存在的疑惑,要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实践探究加以解决。在项目实施后,要做好项目评价的参与者,要对小组及小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获取的阶段性成果、最终的知识获得和能力形成进行全面的评价,保障项目式学习实施能够达到预设目标。

四、 结语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需要学校管理者重视项目式学习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创设相应的教学条件,完善相应的教学设备,开设项目式学习课程。同时,也需要高中地理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项目式学习的流程、实施的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自身组织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能力。需要学生主动地了解项目式学习对自身地理知识获得和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的活动中,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高中地理课堂项目式学习应用的现状,对高中地理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项目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实施。

猜你喜欢

探究评价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