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单元教学中问题链设置的研究

2022-03-22林华云高跃才

考试周刊 2022年42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生物内容

林华云 高跃才

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习的重点,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而问题设置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而言十分重要,高中生物课堂问题链的设置,是区别于传统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板块。高中教师需站在教育改革的宏观角度,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完善课堂设计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生物学习核心素养。

一、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

高中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是高中生物教学中面对的重要问题,一些高中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单纯地将教材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出来,课堂气氛十分枯燥,长时间学习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由于生物理论知识内容的特殊性,学生课堂学习趣味性本就不高,所以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将学生思维固化在教材内容,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也没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传统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高中生物教学课堂趣味性不足,从教材内容上看,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在课堂上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若能将生物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而传统高中生物教学对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利用不足,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课堂学习氛围低沉,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高中生物作为高中理科中的重点科目,其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具有抽象、难度较高的特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仅仅依靠生物教师的讲解,教学效果并不显著。高中生物教学除了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内容,教师还需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理科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灵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二、 问题链教学法概念内容

①问题链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堂设计提出相应问题,将预想提出的问题按照一定顺序串联起来,而课堂教学内容和问题需紧紧围绕在一个主题以下,从而有效把控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链教学方式主要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相应问题内容,将教材内容和问题有效结合是落实问题链教学的关键方式。

问题链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首先是明确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理论知识是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生物知识学习和学生自身相应能力的提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课堂教学可以看成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相应问题的过程,教师带领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则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过程,学生研究问题过程中,要有效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尤其是知识问题化是教材和教学设计中被教师大量使用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教师将教材中知识内容转化成课堂上提问的问题,将知识点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而且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能有效梳理教材内容脉络,尤其是重要知识点,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多次应用,会给予相应重视,革新学生对生物教材内容的认识,而且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内容,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并提高学习质量,保障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知识内容。

②问题链教学有明确的目的指向作用,教师在生物教学课前准备期间,需梳理教材内容脉络,明确教材内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得高中生物教学形成相应系统,问题链对学生预习有明确的指导作用,随着教育改革有效落实,教师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更系统地学习知识点,整合学习内容。教师设计问题时,可根据教材实际内容,将问题链分为主链和分链,问题链教学方式可以应用于课堂学习不同阶段。

三、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问现状

文章以A市高中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从高中生物课堂提问认可程度上看,其中认为课堂提问非常必要的占25%,认为比较必要的占8%,从比例上看,大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提问是必要的,而且对提问认可程度比较高。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学生生活情况,从而有效推进教学进度,教师从教学任务入手,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一些问题内容是教师随机添加的,提问数量占比较大,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提出相应问题,教师能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内容,优化和改善课堂设计,从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中生物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提问没有提前准备

计划性作为教师提出问题的主要特征,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大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将问题链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结合,避免出现课堂教学混乱的情况,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难度。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高中生物的知识复杂,且难度很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困难,但是通过问题链设计,它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难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生物教学提出问题缺少计划性,导致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能力存在问题,而且一些教师年龄较大,在教学中依赖自己之前的教学经验,缺乏详细的课堂内容设计,尤其一些教师秉承着传统教育理念,在课堂上以自己为教学主体,重视教案设计内容,而忽视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导致生物课堂教学出现盲目性。

2. 教师提问缺乏技术性

课堂问题设计首先需保持准确性,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没有将问题表述清楚,使得学生不能理解问题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需明确相应内容,口述清晰,让学生能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问题答案需非常清晰,学生可以通过生物学语言准确回答相应内容。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学科知识难度加大,并且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考试之一——高考。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正在逐渐地深入高中阶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核心素养成了高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够让生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情,便于生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全面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生物作为高中的重点学科,其学科特点可以与问题设置紧密结合,在问题设置的支撑下加强学生对生物学习中重点和难点的理解程度,充分发挥问题设置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工具。在这个指导下,我国大部分的高中生物教学都积极利用问题链教育方式。传统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是从记忆角度出发,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主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积极性较低,长此以往,会对学习生物知识失去兴趣。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需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和相应需求开展教学工作。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需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但是一些教师错误理解了这个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提问次数减少,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过多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节奏被打乱,所以教师需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将问题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使得问题链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二)问题激励体系达不到要求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掌握程度不足,导致问题内容没有和教材内容有效结合起来,而问题需具备相应概况性,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如果问题难度缺乏层次性,问题难度过高,会使得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及时回答出问题,影响学生参与作答的积极性,尤其是一些概况性比较强的问题内容,教师在提问之前需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铺垫,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内容认识程度,才能在后续提问中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教师还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小问题。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需给予相应鼓励,尤其针对回答过程中精彩的部分。通过激励让学生了解到回答问题的重点,增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而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过程中存在的错误,针对性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从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通过赞美等正向教育方式,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从客观角度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使得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反思问题内容,通过总结分析研究,落实教育实践活动,提问也是教师检验自己教学情况的重要措施,教师为提高课堂设置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反思相应内容,而学生反思自己的回答,这样学生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学习中不足的部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高中生物问题链应用措施

(一)案例分析

将问题内容和教材内容和生活教育资源联系起来,有效增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意识,并提高其参与程度,以本案例研究展现问题链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正向影响。

酶的特性,是高中生物中重要的学习内容,课堂上主要讲解酶的本质和作用,其具体内容是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过程中温度和pH,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生物实验实践能力,而且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验目的性不强,而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教师带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实践,同时学习相应知识。

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之前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问学生:“酶是什么?”

学生回答:“活细胞产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教师提问:“酶和无机催化剂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学生回答:“其在实验前后不会发生化学性质的变化,而且能够有效加快反应速率,减少反应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

教师说:“那我们就继续通过实验来研究酶的其他特性。”

2. 实验主题:生物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谁的效果更好

实验原理: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氢,而细胞中存在一些物质,能够有效分解这种有害物质。

实验材料:可溶性淀粉、NaOH(5%)、HCl(5%)、碘液、α-淀粉酶(最适温度50~75℃)、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pH=5、6、7、8、9的缓冲液。

实验用具:量筒、试管、滴管、酒精灯等。

(二)内容总结

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让小组分析设计方案内容,小组经过研究,设计出三种实验方案,得出影响酶的活性的相应内容,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实验,提高实验准确性,并在实验之后教师设计反思课题,而且其中涉及的内容并不是很难,让学生可以在实验之后拓展思维。本次实验是高中生物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学习生物知识,而且针对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中学生刚接触实验探究,教师在课程准备过程中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教师采用问题链的方式,带领学生分层研究并且通过分析实验中的变量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了解全部实验内容,学生在实验中领悟实验对照类型,明确概念上和理解上的问题,由于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对学生理论知识系统分析,使得学生明确相应概念内容,教师在实验中提出问题——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此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研究和分析,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核心素养。

五、 高中生物问题链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增加问题结果等待时间

教学是引导学生从不知道答案到知道答案的过程,课堂提问不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学生回答问题也不仅仅是为了表述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解答问题寻找答案时,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承接教师课堂上的思路。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感,从而保障学生参与问题回答的积极性,教师因为主观判断,催促学生,容易打断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适当的提问等待时间,能够更好地发挥问题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果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节奏,适当地延长等待时间,尤其是问题难度比较大的时候,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思考和提问次数增加,其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问答过程中。生物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通过实验来理清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从而提高生物的教学质量。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和研究,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中阶段知识学习的难度较大,学生要反应和研究一段时间才能获得问题的答案,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教师的认可,而教师如何将这种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就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课堂知识,从容地探究问题答案,而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不用急着把正确答案告知他们,应让其他学生补充答案,或者进行讨论,这是学习和锻炼的重要过程,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逐渐加深。

(二)增加课堂提问对象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营造一个更好的上课环境,也为了能够使得问题链教学方式更好落实,会侧重向基础好的学生发问,但是这种方式使得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感,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调动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需要调整问题难度,避免出现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兴趣提升是教学中的基础工作,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观意识非常强烈,一旦对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产生厌烦的思想,就会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也会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而高中教育中,包括生物学科在内的所有学科,学科兴趣应该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核心素养教学的关键。而提升高中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善于利用新式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教师受到传统生物教学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坚持以自己为主体,而这不符合国家推行的“生本”教学理念,教师只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才能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内容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生物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在课堂上起引导作用,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尝试以亲和有效的沟通方式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真诚的态度,才能有效地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使得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和教师进行交流,进而愿意提出自己学习上的疑问,也使得教师在后续课堂设计中有的放矢。分层教育方式是让所有层级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而不是教师为了保障上课质量,对学生区别对待,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应扩大提问范围,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问题回答中,调动其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低、基础差的问题。

(三)教师丰富课堂提问形式

课堂预设需要教师付出相应的精力,而课程学习需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在课堂上完善教学方式,同时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来,教师首先需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理念,丰富学生上课学习体验。情境教学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对生物学习存有偏见,认为生物知识学习只能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其实生活中关于生物教育的资源有很多,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中教材和生活之间的局限。生物学科顾名思义,是专门研究“生物”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学科知识传达,让学生在高中阶段了解更多的生命科学知识,感受到生命科学的伟大和美丽,从而形成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教学阶段,教师要注重联系教材与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核心素养。很多生物知识都是由具体的实验研究而来,这要求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也要回归到实践当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让学生具有严谨的求真精神和对生物知识的探索精神。高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生物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明白生物复杂的理论知识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根据科学实验得来的。教师需增加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次数,以形成对学生的系统了解,使得课堂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更强。对学情的了解是教师落实教育改革内容的第一步,有效提高问题链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作用,才能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六、 结语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链架构的搭建,对当下生物学习十分重要,教师需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方式,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成绩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当下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生物学习核心素养,才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需给予相应重视,通过问题链结构搭建,完善高中生物课堂学习。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生物内容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生物多样性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主要内容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