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探索

2022-03-22吴小舟

考试周刊 2022年42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教学素养

吴小舟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立足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引导与大量阅读,提升学生在语言运用、思维拓展、审美鉴赏以及文化理解方面的语文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阅读教学本身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深度阅读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深度阅读相比浅阅读而言,既能全面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高效完成新旧知识融合与转化,又能帮助学生在阅读素材中感知世界,提升自我。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受教师综合能力以及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导致深度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深度阅读教学优势。文章分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路径,对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扩展学生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相对较窄,需要通过教师教学以及阅读量的扩增来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深度阅读与浅阅读相比,更加重视精细化阅读,强调学生对阅读的深入,旨在通过教师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提升自我,积累阅读经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转变传统功利性的阅读心理,主动利用多种渠道搜集知识源,丰富学生知识体系,提高知识源的覆盖面,还能在深度阅读中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帮助学生扩展已有知识的纵深,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应用,增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语义关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阅读行为的理解。

(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在核心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不仅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小学语文阅读中采用深度阅读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文中的表述手法,模仿运用文中语言和情感色彩,并通过对比的手法完成知识归纳,可以在学生认知、语言和深度阅读过程中提高大脑交互效率,加速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另外,教师在深度阅读中重视课内外阅读素材的类比选取,打破学生的固化思维,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推测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解和预测未来阅读信息和内容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共情能力,引导学生获得更多智慧。

(三)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阅读文章本身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以及多元的表现手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深度阅读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课内文章的深度理解与技巧掌握,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知识体系与阅读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联想、类比、推理等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更高质量地进行课外阅读,降低阅读难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深度阅读教学模式还能发挥教师的引导带动效能,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助于通过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手法、情绪情感,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引导学生主动根据文章中体现的正向价值观念来优化自身思想,追求健康价值观。

(四)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更在于引导学生将输入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观念与能力,并在具体课内外阅读过程中利用真实语言、运用情景进行输出,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随着核心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师采用深度阅读模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通过精读引导学生详细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理解遣词造句,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通过学生主动接受学习、借鉴经验、系统总结等行为的养成,实现不同知识体系的融合、均衡与延伸,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创作背景,深入理解作者情绪,还能通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实现中华文明优秀品德的继承与弘扬。

三、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深度阅读教学

深度阅读是相对浅阅读而言的,以阅读学习理论为支撑,以核心素质培育为导向,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需求,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阅读文本,在以往知识体系与生活经验的推动下,进一步思考、体验和感悟文本情感的教学模式。当前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深度阅读教学的理解认知程度不足,无法有效区分深度阅读与浅阅读之间的差异,依旧采用教师讲解陈述性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在深度阅读中的自我感知需求,既无法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已有知识迁移,又会降低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已掌握知识有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当前小学阶段学生虽然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到多元信息,但从整体而言,小学阶段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体系仍有限,在深度阅读中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已有知识与新知识模块的整合。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过程中,受教学时长、教学理念等因素影响,不断缩减课堂留白时间,弱化教师指导职能,尤其是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既不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科学划分,又忽视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存在思维固化、思想僵硬等不良现象,不仅达不到深度教学应有的深度,还会违背核心素质教育理念,影响学生批判思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综合素质待提高

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的高效应用离不开教师的细心引导,尤其是课前内容的准备与导入,会直接影响学生深度阅读的注意力与集中度,关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当前教师虽然也在积极转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重视应用深度阅读,但由于深度阅读耗费时间与精力较多,而部分教师缺乏耐心、恒心与毅力,既会因自身不良行为导向作用,致使学生在深度阅读中缺乏毅力,一旦遇到问题与挫折便会产生逃避、求助等心理,无法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感悟文章内涵与情绪情感,又会因教师忽视学生深度阅读行为的评价与反馈,无法帮助学生辩证认识自身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也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路径

(一)结合目标,重视应用深度阅读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相对滞后的教学理念,主动学习新理念、新知识与新文化,并能立足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结合新时期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阅读需求,秉承因材施教理念,合理设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科学应用深度阅读教学模式,优化创新深度阅读教学策略,以发挥深度阅读教学优势,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与应用,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整体感知。

以《西游记》为例,教师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要科学把握语文学科具有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并能明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特点,采用全班学生同读一本书的教学方法,利用“百家讲坛”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身对《西游记》的看法以及优美字词句的赏析,并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拓宽学生的眼界与思想,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既要系统把握小学阶段学生的好玩心理,利用“百家讲坛”的形式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与看法,又要重视教师的科学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以及故事人物饱满、形象等特点,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想象力,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立足学生,丰富完善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为降低学生阅读理解难度,转变传统学生对阅读理解抱有的消极情绪,教师就要正确把握自身的引导职能,立足学生个性化特点与多元化需求,综合应用讲演式、读书笔记式、舞台剧表演式等深度阅读形式,丰富完善深度阅读教学模式,确保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能够顺应新时期学生需求,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保证全班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发挥深度阅读教学优势,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以《水浒传》为例,第一,教师要利用“百家讲坛”的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习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选出“百家讲坛”代言人,其余学生列为旁听。第二,教师要采用设悬念、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施耐庵、《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明确阅读文章中涉及的故事人物,根据相关情节合理设置矛盾、冲突与悬疑的话题,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相关问题的查找与解答。第三,教师要鼓励选出的代言人与同组选手进行交流讨论,明确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醉打蒋门神等典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最终由代言人进行辩论,并根据学生表述是否娓娓道来、有理有据为判断依据进行评分,以通过全班学生共同参与互动以及竞赛评比的形式,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设置情境,突出教师引导职能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通过阅读进行强化,尤其是语文知识的高质量输出离不开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以及教师的科学引导与积极干预。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深度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明确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能通过合理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中主动思考,并与同学之间的思想进行相互碰撞,以转变传统教师过度干预的阅读教学现状,增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综合感知能力。

以《三国演义》为例,教师要统筹把控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欣赏名著的方法,了解名著的人物形象特征以及主体思想,分析名著的文学地位。一方面,教师要提前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音视频动画,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节选片段以及“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片头曲,以通过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深度阅读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借助“百家讲坛”的活动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对自我搜集的有关桃园三结义、刮骨疗伤等具有代表性的情节进行展示与表述,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专家”“学者”,成为深度阅读的领头羊,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带领更多学生主动探索、参与深度阅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尊重个性,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与发散思维较强的重要阶段,教师的科学引导关乎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新时期,教师在利用深度阅读开展教学时,既要尊重学生差异,明确学生需求,又要立足核心素养理念与新课程教学标准,以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科学设置与学生阅读能力相匹配的教学问题,为学生留出自主思索的空间,以通过层级式问题的设置与引导,激发学生参与深度阅读的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信心,锻炼学生发散思维与认知能力。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教师要合理应用提问、讲授、多媒体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参与模式,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可提前引入有关大海航行的相关音视频动画,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其次,教师展示凡尔纳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写作的艰难,使学生产生主动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开展深度阅读,自主探索惊险曲折的作品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最后,教师要合理应用“百家讲坛”的教学模式,开展知识竞答,既要鼓励、支持学生大胆表述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又要调动学生思维,思考并回答竞答题目,以进一步升华学生情感、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增强学生语文素养。

(五)结合课内教学,开展多元评价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结合课内教学的形式,鼓励学生在深度阅读过程中大胆质疑,并结合学生的深度阅读过程与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以帮助学生做好总结。教师在开展多元评价过程中,既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又要利用师评、自评、他评等多元主体在内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指导学生补充各方评价观点,并表述自身的阅读体验,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以《四季之美》为例,在课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享,尊重学生个性化特点与多元化差异,支持、引导学生针对文章的理解以及生活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另外,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既要利用师生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帮助学生辩证认识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及可改进的地方,又要利用生生评价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以及互动交流,进一步加深全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帮助每位学生体验学习的喜悦。同时,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深度阅读《草房子(节选)》《烧饼葛(节选)》等课外文章的方式,综合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与总结应用能力。

五、 结语

在核心素质理念指引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师要正确认识深度阅读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的重要性,并能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以及新时期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视应用深度阅读教学模式,以丰富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一方面,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全面调动学生所有感觉器官,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并突出教师引导职能,鼓励学生根据教学情境开展深度阅读,并尊重学生个性化特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散思维,敢于质疑,增强学生活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课内阅读教学,采用定性与定量以及师评、他评与自评等多元评价阅读行为,全方位评价学生在深度阅读、自主探索中的优缺点,并有针对性地完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以发挥深度阅读教学优势,带领学生探索深度阅读乐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教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