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有效支架,提升思维品质

2022-03-19莫银土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小学科学课堂

莫银土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做好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理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活跃积极的科学课堂发挥着关键作用,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具备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使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推动者,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探索与创新,在课堂上搭建有效支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1-0031-03

Build an Effective Scaffold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inking

——Practical Research on Improving Students' Thinking Development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s

MO Yintu  (The First Primary School of Dangwan Town,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inking quality. Doing a good job in science educa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 entertaining, active and active science classroom plays a key role, subtly sowing the seeds of science in the hearts of students.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possess scientific spirit and rational thinking, so that the quality of elementary science teaching can be improved. As an important promoter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ers need to reform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arry out effectiv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build effective scaffolding in the classroom,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Thinking development

巴爾扎克曾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中, 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灌输科学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很难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态度,缺乏科学理性思维和创新实践精神。这显然不利于发挥科学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作用,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制约。本文将从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知行合一和科学精神几个方面,探究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提升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1.营造宽松氛围,改变教学思路

轻快和谐、自由灵活的课堂气氛,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活跃气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和思考空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1)创设问题情境

受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教师课堂教学风格以及班集体氛围等因素影响,很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不愿主动发言。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将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于课堂开头,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天气》这一章时,首先教师尽量避免先入为主,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应结合实际情况巧妙地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大家还知道哪些天气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老师,今天阳光灿烂,太阳照在身上非常舒服。”“老师,我知道多云、下雨和下雪。”“老师,我还知道阴转晴、雨夹雪……”学生轮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知道的天气现象。

之后教师抓住时机紧接着提问:“同学们知道明天的天气吗?天气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借此引出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老师,明天上午下雨,下午是阴天,是妈妈看了天气预报告诉我的。”“老师,天气是会变化的,昨天、今天、明天的天气都不一样。”学生在回答教师环环相扣、有技巧的设问之后,在无形中加深了对天气特点的认识。

教师面带微笑,提出的问题内容简单,把枯燥严谨的天气知识与具体生活情境结合,采用聊天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习科学知识的愉悦感。

(2)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由参与者变为引导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科学课堂理应紧跟时代,与时俱进,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还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使得科学课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在学习《太阳、地球和月球》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天文知识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较为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学生熟悉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开场白:“同学们知道哪些与太阳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故事呢?欢迎大家踊跃发言。”先不涉及科学知识,提问熟悉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老师,我知道写月亮的诗句,举杯邀明月。”“老师,我还知道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故事。”“老师,日出江花红胜火,是写太阳的。”之后再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述,避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教师还可以借助VR技术和智能设备,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同学们请做好准备,带上立体眼镜,让我们一起走进浩瀚的宇宙,认识和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三个星球——地球、太阳和月球。”依托现代技术,让学生置身于瑰丽奇幻的宇宙环境中,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探索星球的兴趣,感受科学的奥妙。与此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不要畏惧未知的领域,要保持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学习伟大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高尚情怀。

2.注重实验探究,创新教学方式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汲取知识的途径是多元的,除了依靠教师的讲授,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究。科学是可验证的理论,实验是探索创造的行动。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要善于推陈出新,不能拘泥传统、固步自封。

(1)观察实验,培养抽象思维

仔细观察与进行实验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基本手段,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强弱。所以,在小学的科学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設计好每次的科学实验,反复多次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仔细思考并联系所学知识,得出实验结论。从现象到本质,从经验到理论,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

例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相关内容时,教师注意借助实验让学生仔细感知光的传播特点,让看得见摸不着的光这一抽象物质,借助实验现象变得具体可感。

教师可以自行操作或者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首先,分别将三张在同一位置打有小孔的矩形卡纸直立固定在桌子上,相邻两张保持相同的间隔,要控制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在最后将另一张卡纸作为屏,在室内保持黑暗状态,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在第一张卡纸前水平放置手电筒,使其发生光能直接穿过这些小孔,接着左右移动中间的卡纸。重复多次,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机会和思考时间。与此同时,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立足于实验现象进行提问,循序渐进。“老师,我发现移动卡纸,光斑位置会发生变化,因为光被挡住了,我觉得它是沿着一条直线传播的。”之后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从实验现象的观察,到实验结论的得出,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运用抽象思维的系统过程。教师要积极展开科学实验,启发学生思考,见微知著,不断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

(2)设计实验,培养严密思维

在小学阶段,课本上涉及的科学知识一般都源于生活实践,浅显易懂,丰富有趣。但是科学在本质上是极其严密的,容错率很低。对待科学,不仅应保持兴趣和热爱,还要有严谨的态度和清晰的逻辑。在科学课堂上,教师除了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实验,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一起设计和模拟实验。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总结与反思,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让学生具体感受到科学是严肃的,容不得一丝差错。

例如,在学习火山喷发的成因相关内容时,先猜想火山喷发的成因有哪些,再根据猜想和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由于火山喷发是一种剧烈的地质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真正模拟,必须寻找合适的材料代替,自行创设环境模拟。

教师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同学们想象一下,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呢?”在课堂上积极讨论。“老师,我觉得是地球内部压力太大了,岩浆被挤出来了。”“老师,我认为地球表面有的地方很薄,岩浆容易喷出地表。”接着设计模拟实验。用土豆泥和番茄酱分别代替地壳和岩浆,用土豆泥堆成一个小型的“人造火山”,再将番茄酱倒进去,倒少许土豆泥封口,模拟地壳的薄弱部分。之后开始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番茄酱穿透土豆泥冒出来了,由此验证了实验猜想的正确性。所以在自然界中,由于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冲出地壳,形成火山喷发。

但事实上,这是理想类型下的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现象较为单一,自然界中真正的火山喷发是极其复杂的过程,没有太多规律可言。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指出实验设计的不严密之处,理想状态下的模拟难以真正代替实际情况。通过教师的点评,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科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从而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3.坚持知行合一,贯彻科学思维

在科学教育中,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践是科学理论的前提,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意义,二者紧密结合,不可分离。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始终贯彻科学思想和理性思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提升思维品质。

(1)注重科学理论实效性

科学理论源于实践生活,又高于实践生活。从哲学角度看,科学本质就是实用主义。纵观人类历史,推动社会变革的除了思想进步,就是科技发展。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性,深入浅出,在教学过程中将科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例如:在学习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温度、降水、风、云等内容,与天气预报的具体制作过程相联系,可以对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多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依据数值做出天气预报、气象员初步做出预报、具体天气分析和对外发布天气预报五个步骤。随着人们对天气的认知越来越深入,逐步发明了天气预报,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因此,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比如,在学习《时间的测量》这一章的内容时,学生感受用一柱香的时间制作水钟、了解和制作钟摆,再联系当今社会精确的计时工具,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科技的力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天气一样,从古至今,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步发明了越来越精确灵巧的计时工具,而计时工具的进步,同样刷新了人们对时间的认识。科学来源于生活,科技改变生活。

(2)用科学思维对待事物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除了讲授课本内容和科学知识,还要传播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用理性思维看待事物,用科学精神对待人与自然。

例如:联系《地球表面的变化》和《环境与我们》这两章内容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整体观念,深化其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人与自然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二者紧密结合。比如,在学习各类自然灾害的知识时,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角度引导启发,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双面性。比如,喷发除了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外,还具有积极作用,火山灰能增强土壤肥力,火山喷发产生的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能源,岩浆凝固后形成的火山岩还可当建筑材料。同时,对各类自然现象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用科学理性的方式加以对待,不盲目相信封建迷信思想。在学习环境资源相关的知识时,了解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有哪些,联系资源短缺的现状,明确人类日常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资源和环境。传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环境,人类离不开自然。因此,要用理性的方式对待自然万物,用科学的思维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深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坚持科学思维。

4.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不是知识和理论的输出,而是思维和精神的培养。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科学精神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推动者,理应坚持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实现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明.小学科学课堂学生思维的发展[J].吉林教育,2013(32).

3689501908262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小学科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