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主体性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022-03-19胡明晨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关键词:讲题出题小学数学

胡明晨

摘要: 教育学中强调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既是对主体性教育原则的贯彻,也是创新教育方式的表现。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主体性教育进行阐述,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做比较,探知其中优劣,以指导今后教学。

关键词: 主体性教育  小学数学  出题  讲题

一、现状分析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对象,如何看待学生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换句话说,学生是具有主动性和发展性的。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需要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回顾以往的教学行为,很多教师都在努力尝试各类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直观、形象呈现过程中,感受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课堂氛围来看,似乎学生是很喜欢这种方式的,然而从课后的检测环节或单元测试环节显示的结果看,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问题就在于巩固检测环节里没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目前,普遍采取的是教师出题、学生答题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是机械地将探究新知环节的知识点迁移到了答题过程中,当检测或单元测试时遇到变式题,学生就会出现毫无解题思路的情况。所以,如果想要让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知识点或者解决问题,就需要充分地将学生纳入教育的主动性过程当中。故而笔者所采取的对应措施是让学生来出题,教师做答题者,甚至将分析题或讲题的主动权也交给学生。

二、实践

(一)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讲题

所谓主体性教育,强调的是两个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笔者在此强调学生的学是指如何促进学生的学,即创新学生学的方式。讲课是教师的活动,教师在讲课之前应做充足的准备,这也是学习,而且这种学习相较于被动接受更为有效。因为教师就是要做到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和“举一反三”的基础上灵活应对更多问题。因此,鉴于教师备课的积极作用,笔者将这一活动转变一下主体。

笔者在执教的一年级实施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内容活动性较强,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和推理等过程。在第一课时中,和同学们进行新知探究后,巩固环节以课本第85页“做一做”的题目为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动手给课本上的10朵小花按照自己设定的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完成后以此为考题,和同桌交换课本,互相做对方出的考题。学生按规律涂色时,笔者巡视教室找到学生创设的几个比较典型的规律题,将这些规律题进行展示,并请涂色出题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出题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将重复组一组一组地圈出来。

在期末复习阶段,计算课程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笔者采取了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家提前一天完成课本或者课堂练习上的计算题目,课堂上再上讲台当“小老师”对计算题进行讲解,说出自己在做这道题时的想法。如“22+7=”这题,学生会在讲台上讲出自己的想法是将22分成20和2,2和7相加等于9,20加9等于29。这个时候笔者在讲台下以学生的身份提问“小老师”为什么是用2+7而不是20+7,从而引导学生说出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的计算方法。

(二)發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出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从课前预习到讲授新课到课后复习,再到课后习题巩固,整个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在教师的安排下完成相关要求。虽然这样有利于快速掌握知识,但学生的差异性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因此,转变教学模式,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学的地位,即教师鼓励学生在上完新课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自己出一些新题。

鼓励学生出题其实是在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出一些想法,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开发。当下教育强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方法就在于如何促进学生创造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当然,鼓励学生出题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在出题中获取成就感,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其实,平常的练习中也有这种思想的渗透,如教师发问“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根据笔者的经验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做这种题型时兴趣不高,原因就在于是自己出题自己做,没动力。如果改成学生出题老师做,相信学生的兴趣会调动起来,因为学生考老师,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是少见的。

在最后的期末总复习阶段,笔者也采取了学生出题老师做的作业形式。每复习完一个单元知识点,就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出5道数学题,次日教师答题,学生进行批改,教师“做错”的题目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这样的作业形式新颖有特色,学生们也乐在其中。为了考倒老师,他们大都仔细翻看课本、课堂练习以及教辅书籍,一方面通过阅览课本等书籍对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巩固,另一方面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散。

(三)收集信息,作对比分析

从引导学生讲题到鼓励学生出题,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但是要达到学习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完成讲题和出题之后,教师要收集信息,同传统教学模式做对比,分析其中的优劣,从而取长补短。

从教学方式上看,传统模式注重的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做题巩固三个基本环节。笔者在此所论述的教学方法是从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做题和讲题巩固、出题和创题而言。首先,从教学方法上看,在不改变教学时长的前提下,笔者将在课后巩固环节有所强化。其次,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角度看,笔者在此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换言之,把教师的角色功能部分地分发给学生。相较于过去坐在下面听的情况,学生站在讲台上能产生成就感,从而调动积极性和培养学习兴趣。最后,从教学效果上看,如上面举的教学实例,在处理人教版课本第85页的题目“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时,笔者在A班教学采取的是学生自行完成这种传统巩固模式;在B班教学时,采取了让学生出题交换给同桌去完成。笔者在巡视教室查看学生做题的情况时,发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A班的学生做题的积极性不高,普遍出现的是和例题一模一样的“以一朵红花和一朵黄花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而B班的学生为了凸显自己出题的难度,往往会绞尽脑汁,涂色的规律各有不同,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散。

三、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如上所述,笔者在此强调的是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学。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感受教的魅力,让教师坐在学生的座位上体会学生学的过程。但是,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主体毕竟是一年级学生,讲题和出题对他们来说的确有一定难度。而且在讲题时,个别学生的表达也不够清晰,不仅没有讲清楚问题,还会造成其他学生越听越糊涂。所以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富于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法与学法及时进行调整,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秦平.论主体性教育[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23(7):4.

[2]张天宝.论主体性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6(5):3.

[3]张天宝,姜秀梅.试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及其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2007(6):4.

[4]孙元涛.试论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特征[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1):4.

责任编辑:黄大灿

3035500589273

猜你喜欢

讲题出题小学数学
我的夏天在哪里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讲题”能力的培育
小学生为同学直播讲题
神探大脑门(1)探长出题考徒弟
棉和绵
公开课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