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年贺词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2022-03-18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价值观方法发展

程 婉

(湘潭大学 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5)

自2014 年到2022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已连续九年发表了新年贺词。每一年的新年贺词内容简洁明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主题鲜明、发人深思,习近平既总结了过去一年中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点明了过去一年里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又指引了我国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战略规划,道出了对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殷殷期望,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的朋友们、全体中国同胞们送上最真挚的新年祝福。新年贺词体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着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对整个国家、社会乃至人民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整体性方法:“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一)习近平新年贺词中蕴含的整体性方法

整体性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美好图景的指导方法。整体性概念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被当做由哲学、宗教、市民社会、国家等各种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被当做是对具体的、历史的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卢卡奇的理念中被当做考察现实世界、探寻现实世界中的内在关联的重要尺度,而非是一种超历史的、抽象的幻象或预测、指导未来世界的一种伪方法。同样,习近平亦将整体性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并自2015 年起在每一年的新年贺词中都呈现出整体性方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出2020 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更是一针见血地指明了“大道不孤、天下一家”[1],认为“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2],因而全世界各国的人民要携手团结抗疫、共渡难关,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努力建设更加美好、幸福的地球家园。

(二)整体性方法的重要地位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文中,第一次将“总体性”概念宣布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并以其为中心创立了影响深远的阶级意识与意识形态理论,故而整体性范畴是贯穿其文的核心主题。整体性方法强调人之存在是作为具体的、历史的、主客体相统一的存在,并非是作为孤立的、片面的、抽象的、个别的物的存在。因而总体性方法被卢卡奇置身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即“总体范畴的统治地位,是科学中的革命原则的支柱”[3]77值得注意的是,总体性方法源于西方,是一种西方术语,但在中国一般是讲整体性方法,两者因文化差异表述不同,本质上是一样的含义。

(三)整体性方法的基本内涵

整体性方法的基本内涵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作为一种辩证认识的方法。正如马克思的著作即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必须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3]48作为一种方法,整体性突出在整体与个体关系中整体的优先性,强调考察社会现实及历史事实要着眼于整体,立足整体性方法才能真正且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社会历史,进而为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指明方向。倘若离开整体考察社会现实及历史事实,孤立的、片面的解释历史事实或基于个别的历史事实考虑整个历史,无助于对人类社会的各类事件及现象的认识,易造成教条主义或机会主义。第二,是作为具体的、历史的整体。正如马克思认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卢卡奇亦认为:“具体的总体是真正的现实范畴。”[3]58正是因为具体的整体是涵盖着各种矛盾和多样性的整体,必须将具体事实置位于整个历史发展环节中并归为一个整体情况中,具体的整体才是真正现实的、历史的产物,而整体性方法是要求人们的认识需再现历史中的社会的现实的具体的存在。“具体的总体”并非一个抽象概念,其之所以具体在于其历史性即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其之所以历史在于其是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而非固定的形式。第三,是作为认识、把握、揭示历史本质的方法。卢卡奇认为:“历史过程的整体才是真正的历史现实”[3]236。社会历史是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必须用整体性方法认识和理解历史。对历史的正确理解,离不开对历史本质的深刻揭示,对历史本质的准确把握,离不开运用整体性方法研究历史,将历史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历史事件作为历史整体的一部分。整体性将意见不一、利益相冲的不同人群当做是相互对立且统一的有机整体,而现实社会中整体性范畴是避免人被异化和实现自由解放的重要武器。

(四)习近平对整体性方法的认识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亟需我们运用整体性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我们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正是站位于整体性方法,才提出“中国人民关注自己国家的前途,也关注世界的前途。”[4]“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家园。”[5]“世界大同,天下一家”[6]等,这些话语充分地彰显了习近平的“两个大局”意识。整体性方法不仅是贯穿于习近平近几年来新年贺词的全文,而且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

二、人民群众观:“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

(一)习近平新年贺词中蕴含的人民群众观

回顾习近平9 年来的新年贺词,其内容无一不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其主旨无一不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其目标无一不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人民”一词在历年新年贺词中出现的频率高达84 次。一是对人民的祝福与感谢,例如:“我代表祖国和人民,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祝他们平安顺利!”[7]“我们要牢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前辈们”[6]“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8]等。二是对人民的力量的肯定,例如:“中国人民必将创造新的辉煌”[7]“人民子弟兵永远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9]等。三是对人民美好生活的期许,例如:“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4]“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6]“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2]等。“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主体,是掌控国家命脉与前景的主体力量,故而习近平不论何时何地都极其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亦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必须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且为实现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终生。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将焦点聚集在人民群众身上,以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事业为己任,进而创立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早已树立了为全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并在其撰写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前瞻性地指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10]”才是我们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因中学时期人民群众观的初步萌芽,大学时期的马克思更加坚定了这一远大志向。通过其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鸡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马克思以论证关于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鸡鲁的哲学的区别,进而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强调实现人与人、自然之间全面交往的自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发挥。而后的马克思从学校踏入社会,其思想亦逐渐步入成熟,在《莱茵报》工作中为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道不平,在《德法年鉴》工作期间发现了人类解放的主体在无产阶级自身,是“广大群众战胜了财产所有者和金钱财富”[11],而不是通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解放实现真正的解放。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终其一身为之努力奋斗的理论,作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线,其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理论武器。

(三)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认识

“人民”永远是习近平挂在嘴边最多的两字,不仅在各种会议、报告、讲座中多次提及,更是亲身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坚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9]“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2],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习近平对“人民”的提及,既有把人民作为社会存在的主体,例如:“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2]“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9]等;又有把人民作为社会服务的对象,例如:“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4]“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活改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5]。2020 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的一年,更是出乎意料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一年。面对如此危险的疫情,习近平仍旧深入基层到了13 个省区市考察,认真部署疫情防控、经济复苏的相关措施。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中国1 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习近平去过全国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看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看到了许多扶贫干部在工作中的辛勤付出与奉献,更是看到了中国人民正在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3]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力量,才能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

三、社会实践观:“以实干笃定前行”

(一)习近平新年贺词中蕴含的社会实践观

“实践”一词虽未出现在习近平的新年贺词中,但却无形的遍布在新年贺词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1]“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9]“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7]等,这些朴实无华、受益匪浅、印象深刻的话语,蕴含着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彰显了广大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实干精神。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亘古未有的伟大实践,它要求我们必须基于实践不断探索社会建设中的客观规律,深入认识、理解、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内在规律,进而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步伐。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既是一个哲学范畴,又是一个平易近人的概念。从词源意义上看,实践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主观上的目的而采取的活动,而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其早已被很多哲学家所注意,并各自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称:“只要一息尚存,我永不停止哲学的实践。”[14]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指出:“实践是包括了完成目的在内的活动。”[15]康德通过实践概念,进一步提出“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黑格尔认为:“实践是以自由为目的的有意识的中介活动,强调实践包括理论并高于理论,强调实践是一个对象化与异化相统一的辩证过程。”[16]费尔巴哈则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马克思则直接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句话中直接揭露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不足之处,即“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7]58。马克思极其注重人的实践活动,主张在实践的框架体系中认识理解整个人类社会与自然,强调劳动并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做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18]。劳动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人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能将理论知识化为社会现实,并成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与现实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社会过程,是一种人自在自为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而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生产劳动才是正确理解社会历史的关键。无论是封建时代还是新时代,惟有通过劳动这一实践形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才能通往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三)习近平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作为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为人们所探讨的关键词,实践是每个现实的人不断生成发展的社会活动,从根本上决定着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在历年来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无一例外会对中国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丰硕成绩进行总结汇报。列举许多在政治方面的重大变化:2014 年重点反对“四风”、2016 年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继续好转等;列举许多在经济方面的创造性成就:2015 年经济增长继续居于世界前列、2018 年1000 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2020 年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等;列举许多在科技方面的创新性成就:2015 年中国超级计算机破世界纪录蝉联“六连冠”、2016 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2017 年首艘国产航母下水等;列举许多在军事方面的重大成就:2015 年举行了盛大阅兵,2019 年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列举许多在外交方面的卓越成就:2014 年主办了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年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这些辉煌成就凝聚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血与智慧,突显了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知行合一并走好“笃行”的实践观。习近平的新年贺词既呈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亦展示着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科学发展观:“尽锐出战,精准施策”

(一)习近平新年贺词中蕴含的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在历年来的新年贺词中,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他用“奇迹”两字概括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1],用“快进键”形容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的发展速度[9],用“捷报频传”呈现我国在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中取得的成绩[12]等。这无一不体现着中国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例如:“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4]“关爱退役军人”“倾听基层干部心声”“解决棚户区问题”[8]、保障就业率、增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等。同时,亦有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例如:“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5]“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12]“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9]“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全党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坚持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把握,又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要有忧患意识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发展不是一种纯粹的自在性的过程,而是一种以实践为中介的社会历史性过程。人们因从事各类实践产生的结果而形成生产力,因在物质和精神生产活动过程中而结成一种相互关系,因人们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演变为人类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唯物主义者,在以唯物主义角度观察整个世界和全人类过程中,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受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的”[2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总进程。而社会发展史是生产的发展史,是生产方式的发展史,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史。马克思对于社会发展的考察,从主体视角出发,即人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社会发展存在的三种形态,即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个人全面发展;从客体视角出发,即人的实践活动,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的活动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一致的;从社会再生产出发,认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自身生产同社会关系生产的统一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内在机制。因此,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社会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主线、以人的活动为内容。习近平深入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19]44,力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并努力带领着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不断迈进。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所以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决定性胜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重大成果,关键在于人民群众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三)习近平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阶段,发展依旧是当下的时代主题之一。习近平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19]26,因而其必须是以“增进民生福祉”[19]27为目的的科学的发展。何为科学的发展?这固然是离不开围绕人民群众的,离不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地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在推动社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各种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的全面进步和中国人民的全面发展。

五、人生价值观:“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一)习近平新年贺词中蕴含的人生价值观

在篇幅较小、精辟简练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都会在其末尾落脚于“奋斗”主题,为全体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快速成长、实现社会“跨越式”发展。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初始期,惟有奋斗才能克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重阻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华民族从封建时代走向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人民从被统治阶级所支配的地位迈向当家作主,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前仆后继的奋斗精神,靠的正是中华民族发奋图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中国,要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非是“空喊口号”“装模作样”“纸上谈兵”就能做到的,必须依靠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必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2]。习近平历年来的新年贺词始终贯穿着奋斗精神,不仅把其与中国人民的人生紧密相连,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12],亦把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紧密相连,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奋斗史,更是把其与新时代的鲜明特征紧密相连,指明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基于哲学的角度看,所谓价值观是指对事物价值的根本性看法,是一种关于区分好坏、善恶的整体观念,是一种事关为人处事方面的基本原则。在不同的时代所产生形成的价值观都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濡染和熏陶造成的结果,而不同的价值观又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阶级、社会团体对价值关系的期盼。因此,在有着多种价值观的社会中,必须建设一个能体现特定社会的精神气质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亦认为任何社会都要提倡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即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并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17]98每个社会通过确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各种渠道使这一价值观转化为社会成员的个人价值观,进而形成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为人们提供共同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价值理想。然而,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是不同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前者是以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统一为价值原则,是以能否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标准;后者是以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和利益为价值原则,并将其作为其他所有价值的基本根据。新时代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要在物质上不断强起来,更要在精神上变得更加强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两个大局”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要在奋斗中体会国内国际中的发展问题,并从中探寻出人生价值与最终理想。

(三)习近平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习近平不仅指明新时代应以什么精神风貌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还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意愿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即要为崇高的理想、新时代党的使命、不同时期的具体目标而奋斗。同时,在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亦着重为艰苦奋斗的先进典范提出表彰,例如:一辈子初心不改的张富清、献身于脱贫事业的黄文秀、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守岛卫国32 年的王继才同志、为保护实验平台而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等。正是这些倾情奉献的英雄,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习近平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遵循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并基于实践的角度出发,在历年来的新年贺词中号召全体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六、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总结过去、规划当下、展望未来的新年贺词,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包括整体性方法、人民群众观、社会实践观、科学发展观、人生价值观五个方面,凝聚着习近平与人民群众共呼吸共命运、与中华民族共患难共成长、与整个世界共分享共发展。习近平的新年贺词,既有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又有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展望,深刻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与使命的坚守,充分彰显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时代价值,不断开辟着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价值观方法发展
我的价值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