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索
——以北师大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5 My Things》为例

2022-03-18包巧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目标作业

包巧芳

(古田县第二小学,福建 宁德 352200)

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1]。双减政策的提出,给各级学校及校外机构提出明确要求,旨在切实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实难题,严肃查处各类不正当教学行为,督促学校切实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构建优质教育生态,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紧跟新形势,优化和改进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本文结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Unit 5 My Things》,试论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小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当前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问题

(一)教师对教材研究不够深入

北师大版小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分为Get Ready,Enjoy the Story,Let’s Practice,Have Fun,Have a Try,Get it Right,Round Up 等板块,有些教师在进行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时,未能注重单元整体性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某个单一课时的设计,对单元中的某个或几个板块进行精心设计,对某些板块视而不见;并且忽略了对各个板块内容的重新编排、整合,忽略进行文本重构,也忽略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衔接,各个课时之间容易互相割裂,没有单元整体感。

(二)教师不能深度分析学情

在双减政策未落实之前,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上风,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若是教师不保障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使得学生处在被动学习情况,缺乏自主性思考,难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部分教师未能及时向学生传递英语单元整体思想,学生思维受到多种因素限制,难以充分理解英语语境及语言灵活多样性,造成在英语交流上存在障碍,无法达到培育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目标。

(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与目标对接不上

在实际英语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无法准备平衡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关联性,单元总目标是整体,课时分目标是对单元总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对于两者的处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反映出在学生群体中传输单元总目标、分目标的达成情况。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缺乏正确认知,在处理单元总目标和课时分目标上具有盲从性和随意性,或者是根据教学进度随意切合各单元总目标和课时分目标,经过随意的讲解或灌输,学生无法吸收和消化这些知识点,使得学习困难加大,在理解和认知各单元总体目标存在疑虑和困惑,随着时间的累积,甚至产生倦学、厌学等不良心理[2]。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不合理的,没有厘清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没有依据各课时目标选择与之匹配的单元板块作为教学内容,没有依据课时目标对板块练习进行改编、重组等。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和理解的基础上,没有对课时目标进行整体把握,并将其有效分解,没有使分课时教学目标既有所侧重又相互兼顾,没有将教材中各个板块的功能最优化,没有强调重点的提升和复现,知识的运用和拓展,知识点单一、无效重复,英语教学碎片化,每课分目标不是基于单元目标去开展教学活动,而是基于板块和知识点去开展教学活动。

(四)教学方法陈旧、不变

在日常进行备课时,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变,基本上是以各单元和课时为突破口,在对单元整体性欠缺思考,造成各课时衔接性不强,从而引发教师自行安排教学课程的行为。教师在讲解某课时中,缺乏对其他后续课时的反思,打散英语单元知识架构,呈现出碎片化的教学内容,无法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理解水平。

(五)作业设计墨守成规

在实际小学英语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布置大量、低质量的重复抄写刚学的单词和句型作业,布置机械重复的听读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作业设计量大、单调乏味、缺乏单元整体性和层次性,随着时间的积累,加速学生倦学、两级分化。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路径

(一)深度分析教材

在展开英语教学前,教师要深度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分析单元总目标和课时分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Unit 5》这个单元版块,教师在对每个课时的教材分析时,应酌情分析Lesson1-6,该单元整体目标是“My things”。Lesson1分目标“We like different things”依托一篇绘本小故事,Lesson2 分目标“We take care of our things”(我们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Lesson 3 分目标“I have many things”(我拥有很多东西),从故事迁移到自己,Lesson4 分目标“Get it right”,Lesson5 分目标“Share things with others”(在实际生活中常与别人分享物品),Lesson6 分目标“Round up”复习、检测本单元的内容。综上各课时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缺一不可。教师在备课环节应根据各个子目标合理设计。

(二)深度分析学情

学生之间个性化差异显著,教师应发挥好课堂引导角色,坚持围绕学生群体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学生整体情况、英语学习情况、心理素质等深度分析学前[3]。在《Unit 5》单元中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关于家庭成员的词汇有family,father,m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brother,sister,uncle,aunt,cousin 及friend 等,关于物体things 的词汇也较多,如动物类的、水果类的、食物类的、玩具类等,三年级的学生好动、爱表现、思维敏捷,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开口表达,但受到语言环境和词汇量的限制,不能较好地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如何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较好地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还有虽然大部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有所提升,但部分学习薄弱的学生自主参与度有待加强。在提升学习精准词汇发音基础上,帮助学习有障碍学生理解词汇及句型,本单元主题是“My things”,可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习水平不足学生说出computer,bike,crayon,pencil 等词汇。同时,依托多媒体技术,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提升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将课堂适当让位于学生,鼓励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采取小组讨论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对于学生存在的疑虑和困惑,教师要给予合理点拨。

(三)优化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以课标为指引,筛选和提炼单元目标,明确《Unit 5》本单元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文化意识目标。同时,采取由浅入深、依次递进的方式,制定具有渐进性、包含性、立体性的课时目标。本单元看似各课程分散,实则是一个整体有序的知识体系,强调和突出学生的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对于课时目标设置达成情况不理想,一个单元内的所有材料都需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来展开,在《Unit 5》单元中,教师先要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是My things,再分解和细化六课时的分目标,每课分目标是基于单元目标去开展教学活动,而不是基于知识点去开展教学活动。

[案例回放]一节公开课,教师教学北师大版《Unit 5 Lesson1》,通过Look and Say.Lead in his/ her.(看和说,引出his/ her),通过Game,Identify he/she,Identify his/ her,(游戏,区分he/ she,his/ her)。一节课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区别his/her。

[思考与发现]学生在本节课学到的只是零碎的知识,整节课看是热闹,但是学生的语言的运用框在“Who’s he/ she? That’s his/ her__.”限量的句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点教学,严重脱离了单元的整体目标。

[改进措施]教师基于单元大目标去开展教学活动。《Unit 5 Lesson1》切入点应是My things,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通过东西,可以了解这个人的兴趣爱好。先是通过“what,how,why”来开展教学活动,“what”:Mocky 去拜访Ken 的家人,Ken 介绍家人时,谈到了物品:“She is my mother.That’s her computer.She’s working on the computer.She’s very busy.”介绍妈妈,还把妈妈的特点也介绍了。“He is my father.That’s his dog.The dog’s name is Spot.It’s very cute.”介绍了爸爸,爸爸喜欢狗。最后爸爸的小狗把Mocky 的书包叼走了。“Why?Because the dog likes red and green.”借由things 介绍人物,引出Lesson1 分目标“We like different things ”。分目标清晰,并且指向单元大目标。“We like different things.Our friends likes different things.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your friends?”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猜一猜活动,班上一名小朋友喜欢打篮球,篮球打得好,教师呈现篮球,遮挡人物,让孩子们猜一猜“Who is it? Why? ”一名学生说:“He’s______.That’s his basketball.”班上另一名小朋友会弹钢琴,钢琴弹得非常好,教师呈现钢琴,遮挡人物,让孩子们猜一猜“Who is it? Why? ”学生说:“She’s______.That’s her piano.”通过物品猜人物,了解人物的兴趣爱好。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多了。这是一节基于单元大目标去开展的教学活动,而不是基于知识点去开展教学活动的好课。

(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结合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教师应优化教学活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深度学习,采取分层分类教学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4]。在双减背景下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尤为重要,教师要改变以学习成绩为唯一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做法,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创建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的多样性,为学生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在《Unit 5》单元中,教师依托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课件,将此单元分为3 个部分:分别是Part1(Story)依托一篇绘本小故事“We like different things.”(我们喜欢不同的东西);Part2(Learn to Say)学习things 词汇“We take care of our things.”(我们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I have many things.”(我拥有很多东西);Part 3(Let’s Chant!)“Share things with others.”(在实际生活中常与别人分享物品)。教师打破教学常规,围绕学生展开教学,采取小组讨论方式,与学生进行多元互动,不断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及素质提升。

(五)优化作业设计

双减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总体作业时间和总量,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有效性,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业余时间发展和完善自我。因此,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量少效优。教师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包括单元整体预热作业、课堂强化检测、课后巩固练习等,使作业与教学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依托先进信息技术,打破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时间空间限制,组建课内外英语活动,增强学生切身体验,达到良好的学以致用效果。

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Unit 5 My Things》以My things 为主题,其中一课依托一篇绘本小故事“We like different things.”(我们喜欢不同的东西)。根据这个单元主题本课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C 类学生熟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B 类学生手绘故事插图,看图复述故事;A 类学生背诵故事,趣配音,并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他/她的物品。

这样作业内容分层,在内容安排上有较合理的梯度,让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关注到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作业量少、质优,从重“量”走向重“质”,从重“分数”走向重“育人”,从重“教学进度”走向重“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体验”。

三、总结

总之,“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注重整合单元整体教材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和方向,把握教材中的单元主线,优化教学方法,以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目标作业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作业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