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科研发展新样态:特色发展教育实践素养提升
——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教育科研实践探索

2022-03-18徐碧环邵年轻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课题心理健康

徐碧环 邵年轻

(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0)

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但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潜能、核心素养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调研和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成长中存在任性、冷漠、自卑等问题,自主管理能力较差、潜能受抑制,心理资本较缺乏。农村学校如何破解难题,提升内涵,特色发展?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踏上了“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之路,探索了农村学校科研发展的新样态:科研主题定位准确,科研工程拾级而上,科研路径明晰具体,科研成果卓有成效。

一、特色发展:基于校情的心育科研体系

传统的农村教育科研以单纯的学科项目研究为主,教师各自钻研,难于取得较大突破。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地处同安工业集中区,近90%生源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经多次调研,遵循“大心理教育观”理念,根据校情,确定“心本教育”科研主题,准确的科研定点和循序渐进的科研延续系统,引领学校教育科研深度发展。

(一)精准定点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道德品质发展、心理潜能发掘、学习方式改变和学习效率提升等教育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自2000 年以来,学校就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为科研主题,加大课题研究,落实实践操作。历经“九五”到“十四五”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核心的准确确定,学校教育内涵得到发展,学校形成特色品牌,2015 年、2021 年被授予“福建省教育科研基地校”,2015 年9月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二)拾级而上

坚持往往会产生美好的效益。成为福建省科研基地校以来,学校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以“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为主线,定主题分阶段实践探索,同时注重每阶段的递进、提升,研究有延续性,成系统化。2017 年3 月24 日,学校获邀在厦门市第四次教育科研工作会上作经验介绍;2018 年1 月18 日在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会上作经验介绍。

第一阶段:心理资本研究(2013-2015 年)。成功申报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 年度课题“小学生心理资本发展与高效率学习的研究”,有效开发小学生的心理资本,构建“心理发展与高效学习”教学模式,实现在发展心理资本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1]

第二阶段:社会适应研究(2017-2019 年)。成功申报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 年度专项课题“小学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适应性研究”,不断扩宽心育渠道,总结提炼“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适应性”教育策略及教学模式。[1]

第三阶段:亲社会行为研究(2020-2022 年)。成果申报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 年度课题“基于亲社会行为培育的全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即开展全学段全学科全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形成的路径策略。

(三)层级结构

学校科研生态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采用整体观的视角,以课题组为单位组建科研协作团队,课题研究实行层级结构,分为“重点项目和专项研究”两个层级,同时以校级课题为研究基础孵化申报区级课题、市级课题。“社会适应”研究课题以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 年度专项课题“小学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适应性研究”统领全局,发动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任教学科特点,选择自己研究的小项目,立项7 个校级课题。学科角度的项目研究如“小学英语语言能力素养的培养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的研究”;针对年级特点的研究项目如“小学高年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适应性研究”;从研究途径出发的研究项目如“小学体态律动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适应性的研究”等。“亲社会行为培育”也是以省级课题引领7 个校级项目进行研究,带动全校教师潜心科研。

二、教育实践:教科研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教育科研只有根植于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力。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强教学研究,以科研的方式做教研,以教研的思维做科研。各学科教师围绕阶段科研主题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出切合小学素养提升的研究小课题,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研究,实现教科研一体化的、长距离宽口径实践路径,促进教育科研深度发展。

(一)问卷调查

围绕阶段课题研究主题,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编制主题量表和访谈问卷,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情况,提出研究措施和策略,完善研究方案。“社会适应”研究课题调查量表采用西南大学胡韬(2007 年)编制的《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2],抽测对象为学校3-6年级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和谐共生适者发展——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适应性状况探析》。“亲社会行为”研究课题采用的量表是寇彧编制的《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PTM)》[3],对学校2-5 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培育策略》。调查研究对于之后教育行动研究奠定了基础,使研究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现场研究

体验学习,回到现场去研究。课堂是教育科研的实验室,课题组立足课堂教学,扎根课堂教学。各学科研制、使用课堂观察量表,客观地诊断课堂教学,逐步实现将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的目标。同时,通过课堂观察记录、统计分析、归纳总结,逐渐提炼出一些适合本课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并且实施运用反馈总结理论成果。各学科项目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观察、研究、实践、反思。“社会适应”研究课题以课堂观察进行课例研究,探索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适应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各项目组根据项目特点或学科特点确定研究主题,制作观察量表,进行三轮的课堂观察,收集各种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撰写课例研究报告7 篇,撰写社会适应性课堂教学案例33 篇,构建促进小学生社会适应活动课教学模式“暖身活动初体验,主题活动深感悟,拓展活动学运反思活动”。

(三)案例研究

注重“理论的实践性解读,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各学科项目组根据学科特点,围绕研究主题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并选取学生个体或小组、班级、年级等进行辅导案例研究。进行观察、辅导,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实验教老师辅导后进行理论性反思,思考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依据,提炼总结提升小学生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教育模式。“社会适应”研究课题收集辅导案例33 篇,提炼出“小学生心理健康操训练、心理绘本阅读、排球运动、校园心理情景剧、沙盘游戏辅导、读书治疗、同伴交往指导、体态律动辅导”等促进小学生社会适应的教育教学策略。

三、素养提升:身心和谐健康的培育策略

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是解决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为学生发展服务,助力学生成长。“大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4]。新民中心小学以“修心长智”之校训为指导,探索出一条“心”路,将学生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培育连接起来,为学生成长积蓄“心能量”。

(一)树立良好社会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内在契合性,是互相需要、互为补充的关系。[4]近年来,学校着力学生素养的培育研究,从“心理资本积累”“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到“亲社会行为培育”,取得了成效。同时坚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如坚持落实在每节课课前进行一分钟心理训练;依据教学内容在数学课《折现统计图》开展心理训练“开汽车”;使用目标成功演练法、想象演练技术、过程想象演练法、往事想象演练法,提升自我效能。学生主动学习,敢于发表见解,以良好的心态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客观的自我评价,努力发挥自身的潜能;同时树立“凡事积极思考,即使是最糟糕的事,也能从积极正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信念;道德行为、心理品质不断发展,达成“大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终极目标——逐渐培育出并长期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4]。2016 年11 月17-18 日,学校承办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发展积极心理,提升学习品质”研讨活动;2017 年9 月,“小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实践”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用最擅长的方法去学习

深度学习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充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并获得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成长[5]。课题研究通过课堂观察等形式,记录课堂教学活动中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活动,鼓励学生用他们最擅长的方法去学习,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自己。并通过心理委员互助、心理拓展活动、班队活动、社团活动,团体沙盘活动、心晴书吧、同伴共读等,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积极效率高。2018 年10 月,科研成果“积累积极心理资源故事绘本丛书”《向上吧!孩子》获中国教育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成果展示”特等奖。

(三)有道德实践的勇气

课题研究重视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学习生活能力的提高。通过校园氛围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课堂教学等,润物无声。如每周三课间活动的全校师生“小学生心理健康操”(学校课题成果)训练,每周五课间活动的“手语舞”展示——《龙的传人》《感恩的心》、校歌《云山逐梦》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演练,逐渐积累“乐观、韧性、希望、自我效能”等心理资本,激发心理潜能;通过“笑脸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长廊”的熏陶,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良好思想品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日常的心理训练和价值引导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良好性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则,锻炼自己的意志,逐渐形成有理性的道德实践能力。

作为一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大多数的普通农村小学,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在教育科研领域已然形成一个不断深入的研究体系。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师们甘愿担当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望者,走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的科研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课题心理健康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