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中考新政策下小初衔接的策略探析

2022-03-18李坤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练中考中学

李坤申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福建 宁德 352100)

2018 年,随着福建省教育厅有关体育中考改革文件的出台,体育中考分值由原来的20 分提高至40分,考试方式、内容、办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分值的大幅提高,考试项目和方法的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热点的话题。《体育中考耐久跑项目小初衔接策略实践研究》提出:小学体育与初中体育既各有各的特点,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忽视整体连续性,则加剧了中小学生之间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脱节”。但我们必须从教材内容、技术特点、生化角度等科学角度去思考,避免受应试教育影响,只看眼前“满分”,制约体育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1]目前有关体育学科小初衔接的相关研究甚少,查询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项目教学衔接如速度、耐久跑项目和通过体育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及课外活动等方面。而关于新体育中考环境下小初衔接问题的研究则更少。文章在参考其他学科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体育工作实际,以如何做好新体育中考环境下的小初体育衔接问题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旨在优化新中考环境下的体育课堂小初衔接策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中学体育学习当中。

一、体育小初衔接的现状与问题

学生进入初中后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首先,课程门类明显增多,学习内容更加复杂;其次,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彰显,更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再次,活动天地更加开阔,人际关系更加广泛;最后,自我意识不断觉醒,青春期特征更加明显。[2]

(一)在思想认识方面

小学体育课在学生心中大多是以所谓“副科”的形式存在的。学生对于体育课堂学习、体育测试等不重视,不在乎,存在无所谓的现象。学生遇到因病、因事需要请假的时候,体育课也是首选学科。在学校里,通常到大考前体育教师容易“被生病”“被有事”,体育课就变成了语、数课了。在思想上重视不足,在学科功能上认识不足,是小初衔接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在课堂管理方面

小学的课堂管理主要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通过“小红花”“体育之星”“班级扣分制”等方式进行课堂管理,多是以语言评价和等级评价的方式进行。初中体育课堂管理方面,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主要以体育骨干帮助课堂管理,同时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分组分层管理,突出自主学练和合作学习。因此在课堂管理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减弱,学生自主能力要求在增强,也因此会出现学生“不适应、不喜欢体育课”或者是害怕体育课的问题。

(三)在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相应的要求,具有先后性、连续性和递进性。目前,体育学科存在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的问题。根据课程设计和要求,各学段各有相应的要求。如果学生没能很好完成本学段的学习,那么到了下一个学段学习时,教师只能重复之前的学习内容,就会出现如脚内侧传球“从小学传到中学”,站立式起跑“从小学站到中学”的问题,也因此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四)教学方法方面

小学体育课堂主要以游戏课、活动课为主,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模仿学习、游戏比赛等方式展开教与学。教师大多言语温柔,重视游戏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中学体育课堂,教师更多地以中考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重视每课运动负荷量,突出合作学习和自主学练,关注体育方法的传授,强调学生从“玩中学”到“学着玩”的转变,强调“打地基”到“建楼层”的转变,强调“个人学”到“合作练”的转变。在评价上突出学“对标对表”,考试压力倍增。因此,进入初中后学生的体育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可能出现不适应、畏难退缩等心理。

(五)方法渗透与课后学练方面

小学课堂突出的是“玩中学”和“学中玩”,在方法的渗透方面由于自控、自学能力较弱等身心发展特点相对较少,课后的自主学练难以开展。中学体育课堂强化了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充分规划、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体育锻炼。但在方法引导,过程性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研究不多,经验不足。小初衔接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然就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或练习不当的问题。

二、破解新体育中考环境下小初衔接的机制

正确处理中小学衔接问题,让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3]因此要做好体育学科的小升初衔接工作,需要从学生身心变化和学段特点为出发点,关注环境因素、班级管理因素等,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建立“自主自律,团结协作”为核心要义的学习长效机制,强化意识先行,突出知行合一,在思想和行动上统一起来;突出班级管理,让学生由内而外的,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化“被动学”为“主动学”,并学会合作学习;突出可观测性原则,加强学情分析,让学生直观的、身体力行地融入学习当中,让学生感受学习后的变化;突出教学一体化建设,强化教材衔接,建立互动教育,共同进步的课堂学习景观;突出课后引导,强化课后自主学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小初衔接,才能更好地学习体育,提高体育水平。

三、新体育中考环境下小初衔接的策略

(一)明确学科要求,强化思想认识

小学体育课堂主要采用主题、情景、复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进入中学之后,特别是体育中考改革之后,测试项目增多,学习要求提高,趣味性减少,课业压力变大更强调学习的效率。要适应这种转变,学生首先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学科新要求,从思想和行动上实现“知行合一”。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重视“首因效应”,认真上好第一节课。一方面,在第一课中就要让学生明白中学体育的学科任务和要求,在思想上做好准备。教师可通过学习体育中考改革的文件精神,考试内容和各项成绩标准,突出体育中考改革前后的变化和“对标对表”得分的制度,让学生知道小学与中学体育学科的不同之处,明确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要突出激励机制,端正学习态度,做到“不自大也不自卑”,让学生坚信“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获得好成绩”,激励学生努力训练,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

(二)抓课堂常规,突出过程性管理

常规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课堂质量的高低。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在常规的管理上要统一思想、统一做法,让学生明确课堂的管理要求,同时要突出过程性的管理策略。在实际教学当中可实行“小组学习共同体制度”,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8 人进行合作性学习和管理,化整为零,突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可通过建立体育公约的方式,加强课堂管理,增加学生的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荣誉意识。如提出“守约自律”的体育公约,一方面既体现了体育课堂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充分强调了自主学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需建立学生档案,突出动态跟踪管理。教师可通过期初、期中、期末等分阶段测试的方法,以体育中考项目为基础,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进行数据采集和比对,并建立学生档案。通过计算机功能,如制作“雷达图”等形式进行呈现和分析,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通过建档和跟踪比对的方式,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小初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建档,在强化中学体育成绩对标对表得分特点的同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差距,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三)内容选择,突出一体化建设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教师主要依据教材安排和体育新政策下的内容进行,充分突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要求,第一要注意学生原有学习情况的了解和分析,第二要综合考虑学生兴趣和需学内容的整合,第三要充分考虑中考项目对学生技能和体能上的总体要求进行。在教学中,要加强三年整体计划和各学年、学期、单元等计划和要求,突出体育课程的一体化建设。特别是在小升初的衔接的问题上,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明确学生在相应体育教材学习上的情况,强化学情分析,突出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实效性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之后,课程增多、负担增重,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大。从体育学科本身来说也是如此,学习内容增多,考试要求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动态的、分层的教学管理和模式。

1.突出分层练习。分层教学是中学体育课堂优化教学的关键。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同时结合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方式,以优带差,有效实现教与学的一体化建设。

2.突出“学练赛”的模式。教师应加强技术原理的教学,突出“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优化练习方式,突出比赛的特点组织教学。如在篮球、排球、足球的教学当中,教师可通过小组、班级、年段及校级比赛的方式开展,一方面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突出,努力对标对表完成不同阶段的计划与目标。

3.突出技体融合。体育中考改革的项目中增加了篮球、排球、足球等技能水平要求相对较高的内容。因此在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应当进一步加强技能和体能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优化的课堂。以篮球为例,在篮球教案课时教学设计中,教师可通过篮球操和篮球运球的方式完成热身部分,同时通过“z”字型的摆杆设计,完成练习部分,最后通过俯卧支撑摸球、持球开合跳等方式组织体能练习,通过类似这样的设计,一节课当中技能教学需求与体能练习需求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加强方法学习,强化课后自主学练

在体育课程标准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进入中学阶段,教师应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进一步增加“生生学习”的时间比,比如开始热身部分,在教师的统筹下,由学生组织完成,在分组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体育骨干进行分组学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学会观察课堂、记录课堂,学会反思与应用,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课堂小结的部分,可以将“教师说”转变为“教师问”为主,比如“同学们,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都上了些什么?”“老师是怎么上的?”“老师为什么要这样上呢?”“如果让你来当老师,你将怎么上?”等等,通过学、练、思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随着学生自主学练的能力提升,教师可以分模块教学的方式为主,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结合学习共同体建设,选择相应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另外学生也可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补短板,进行科学、安全的锻炼,提高成绩。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群)、网络手段以及作业评价、反馈等办法加强课后作业宣传、管理和评价。

总体而言,在小初衔接的问题上,面对体育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体育教师应该强化加强整体意识,以三年为整体,谋篇布局,化整为零,实现一体化建设;加强学科宣贯,强化学生思想转变,化被动为主动,突出自主自律的学习;突出技能与体能融合的课堂景观建设,实现高效的体育课堂。

猜你喜欢

学练中考中学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在多解中学创新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
预防与纠正初一学生低头运球现象的学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