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助力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展
——以建瓯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为例

2022-03-18高文贞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校本劳动信息技术

高文贞

(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建瓯 353100)

2020 年3 月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018 年9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五育并举”的推进器。基于学校发展状况和现有资源,探究如何有效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化劳动教育课程,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其综合育人价值,对推进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深入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现状

从国家颁布的有关劳动教育文件可知:近几年国家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从上而下的统筹安排,为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但是,在建瓯市的劳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同时校本课程体系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设计和落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资源缺乏

资源是教学的基础,但是建瓯市因经济基础相对落后、资金、师资等因素影响,导致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比较匮乏。

(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陈旧

教师的劳动教育课程意识不强,导致课堂依旧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与其他学科,比如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进行创新融合,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的教学效果欠佳。

(三)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形式单一

全市缺乏为中小学生开放的针对性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等相关场所,无法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所以单纯依靠学校,显得劳动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

(四)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的不科学

因为全市各中小学几乎没有从上至下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评价的顶层设计,也没有构建系统、完善的评价机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过于随意或不科学。

针对上述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推进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促进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在中小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充分实现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二、信息技术助力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展

(一)信息时代丰富劳动教育校本化课程的资源

在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校本化劳动教育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课程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同时对劳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课程更有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极大提高。

如“设计制作类课程”是校本化劳动教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劳动教育课堂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带好各种学习材料,并且要时常强调安全和卫生等问题,这样无疑会极大地降低课堂的效率。据此,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的3D One 建模软件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进而填写活动设计单;然后利用3D One 建模软件将想法付诸行动。学生经过不断探索、尝试、修正、完善,直至完成富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通过设备打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学校硬件、师资配备不足等带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另外,人工智能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人工智能编程教育也能为校本化劳动教育添砖加瓦,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科技含量。在校本课程安排中,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热门主题,如垃圾分类、自动驾驶、家政服务等,学生通过人工智能编程更好地参与设计智能产品,开发手脑。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校本化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劳动意识,有效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成效。

(二)信息技术助力校本课程的教学

学校应不断强化树立劳动教育课程意识,突出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激励教师创新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1.多媒体技术助力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情景的创设

传统的劳动教育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述或者根据教材里的图片创设的情境导入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某个新知识,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驱使其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最终达到改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创新的多媒体技术创设符合主题的教学情境更形象、生动、激趣,学生也更容易被吸引、融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校园环境我来做主》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制定了本活动的教学目标之一设计校园的垃圾箱,拍摄了学校大门口、操场、教学楼走廊、班级、学校文化长廊等地方的垃圾箱,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照片制作成富有趣味性的视频。通过欣赏此视频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同学们很积极地马上行动,设计出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垃圾箱。

2.“微课程”助力劳动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

“微课程”具有简短、精炼、重难点突出和打破时空界限等特点,能够实现学生时时学习、处处研究。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创新技能、学习技能等,由于教师课堂时间、场地、资源都有限,以及学生能力天然差异性等原因,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操作演示和指导,许多学生无法看清楚教师操作步骤的关键点,导致无法掌握要点、完成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特性,利用“微课程”因材施教:课前预习时,教师将知识点与操作技巧制作成“微课程”,搭配学习单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程”向学生展示劳动教育过程中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对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更加了解;课后拓展时,教师将“微课程”发送给学生进行延学,完善认知和巩固技能。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微课程,能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细微操作,掌握方法,提高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

譬如,《有趣的不倒翁》一课教学前,笔者先将“不倒翁”的原理和制作步骤相关内容(此部分内容为本课时的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程”,并将其发送至“班级优化大师”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学生自学结束后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单的填写,进而将任务单上传至“班级优化大师”平台。笔者通过此平台检查学生们的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继而可以了解其学习情况,这样笔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和调整教学内容,使得课堂中的教学更有目的性和有效性。当然,微课程可以根据教师设计的不同目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成最优的效果。

3.“希沃投屏”助力劳动教育学习成果的展示

“希沃投屏”包括希沃授课助手和希沃白板两种方式。它们都是基于网络,实现手机与白板电脑之间的互联互动的移动应用软件。[3]劳动教育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所以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希沃授课手机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批注和注释;在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中需要展示的内容、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拍照或者实时的直播,这样及时、具体地反馈学习效果。这样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指导,又是作业(作品)的分享和点评。因此,“希沃授课助手”功能可以很好地取代传统的实物展台,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直观、灵活和高效。

例如,《有趣的不倒翁》一课教学时,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单制作有趣的不倒翁。教师通过希沃授课助手将每个小组的设计单拍照上传,在课件中直接展示;同时对于分工合作有序、制作成果较好的小组进行实时直播,向其他小组展示优秀小组成果。当然,教师也可以将制作过程中有问题的小组的作品进行拍照展示,进而让其他小组分析问题,找到没有成功的原因,帮助该小组解决问题。最终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所有小组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三)“信息化平台”丰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

因为客观地域、环境等问题,造成建瓯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教育教学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更没有实践、体验,只有课堂教学。然而,运用“信息化平台”能很好地把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劳动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最终有效达成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得到有效整合。

同时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教学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家长将其在家的实践活动录制下来,进而分享到相应平台,如微信、班级优化大师、问卷星等,然后学生和家长互相评价,选出实践小能手,最后将作品在下一次的课堂中进行展示。通过手机录像功能或者摄像机能将学生课外活动记录下来,然后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这样的劳动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针对性强、实践性高。

(四)大数据有效促进劳动教育成效测评

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关键能力的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不仅要关注到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劳动意识的增强,也要关注学生劳动情感的变化,更要关注劳动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等。因此它的测评是多方位、综合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IPAD制作相关课堂活动表和问卷,及时、准确、多渠道地收集相关数据并快速反馈给学生,同时对其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有效测评。现代的可视化监控系统,随时为测评提供多方位的劳动图像数据,手机为其测评提供大量移动的即时数据……这些数据成为学生劳动教育成效测评的重要依据。[4]这些测评数据,既是对学生劳动教育成效的肯定,又是对劳动教育活动开展方向进行调整的依据,更是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乐趣,找到兴奋点,真正落实劳动教育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手段:班级优化大师、问卷星、IPAD、学生成长档案等,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数据等形式记录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最后形成大数据,对学生知识、技能、创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国家已经将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是实践“五育并举”的重要课程,所以社会各界都应该对劳动教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作为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学校有着不可推托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各中小学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究校本化劳动教育的有效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技能的提升,最终推进学生劳动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校本劳动信息技术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