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演进

2022-03-18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谢益梅

成才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明理念生态

■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 谢益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为了解决生态方面引发的不同问题,为了不让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向好的方向发展,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在生态入手的“绿色”健康环保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赢污染这场战争,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之重,纳入了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当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生态文明生态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有生态观的意识,对于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我们要积极响应,勇于担当使命和责任。

1 新时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1.1 生态文明

“文明”这个词语源远流长,每个国家对于生态文明都有不同的含义。简单来说,1974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中,“文明”一词是指文明中国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总体特征;在《苏联大百科全书》中,“文明”指的是社会发展的状态,社会、物质、精神这三个方面是文明教育的概述。如果单从汉语当中的词语来源看,《易经》这一书中就第一次出现了“文明”词语,指的是光明,有文采。

1.2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把这种生态文明理念传授给当代大学生,而且要求尊重人与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当代青年怎么样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教育,即生态自然观、价值观、法治观、道德观。从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意识和高标准的行为规范来培养当代大学生,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2 新时期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逻辑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

2.1.1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马克思以实践经验考察当时工业文明时代,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调查。首先,马克思明确了大自然对于人类生产的重要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离不开社会实践,“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会保持着”,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统统都不能离开自然界。其次,马克思认为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人在大自然生存中具有顽强的生命,而动物没有。人一部分也是自然产物,第一,人在大自然当中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二,人在大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作为积极能动的、不受时间和空间任何条件的制约和限制的自然产物,这也是动物本质的区别,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属性。”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生产实践去有目的地改造大自然,尊重自然客观发展规律,向大自然获取自己想要的物质资料。

2.1.2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猛烈地批评万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是人在大自然面前生存当中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让我们不要去破坏自然,和平相处,我们称为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对怎样去实现生态社会的和谐统一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2.2 中国传统文化是新时期生态文明教育的文化渊源

2.2.1 儒家“天与人的关系紧密联系,互相依赖”的生态理念

以“仁”为理念内核的儒家认为“在大自然的法则中,天地的作用非常大,先有天地的存在,再有大自然万物的存在,也就是土生万物,这就直接地突出了天地的重要性”,也就是指天地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人与天地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离不开你,密不可分。孟子把儒家的理念内核“仁”指向自然界,孟子明确指出古代的君主要实行仁政,爱戴直接的百姓,不可以做伤害百姓的事情,要考察民情,体谅百姓的疾苦,多跟百姓亲近,学会治国的方法,不管是对待百姓还是万事万物道理一样。这就是生态道德观,指的是古代的君主对待普通的百姓要有仁爱的思想,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会安定,对抗外敌,同理对待万事万物,并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刻在脑海里面,自然界得到更好的保护。

2.2.2 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

道家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理论渊源,提倡人与自然相处之道采用“自然无为”生态理念,意思是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合理地向利用自然界。但道家主张的“无为”并不是人面对自然无能为力,不要有任何作为,提倡人类在尊重自然界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3 中国化生态文明理念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实践的理论升华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开始,就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当作生态实践的指导思想,并将中华传统生态文化与中国化生态文明理念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自从2017年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了许多重大方针政策,主要侧重在生态领域方面,解决了生态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并在此基础上围绕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发展理念、生态法治理念、生态民生理念的新发展理念。

3 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历程

3.1 党的十八大以前的生态文明教育回顾

3.1.1 可持续发展教育阶段

1992年,联合国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这说明人类一直以来的环境教育正在逐步转变成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生态文明环境教育的核心内容。1994年,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其中提出:“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做到深入人心”。这不仅仅表明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成为生态观中起主要作用,还表明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大计。

3.1.2 生态启蒙教育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标志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开始转变为生态启蒙教育阶段。

3.2 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3.2.1 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的机遇

第一,生态文明理念家喻户晓。生态文明理念家喻户晓是生态文明教育顺利开展的思想前提。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生态文明教育的政治保障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重视与支持。第三,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第四,发达国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因此,积极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对推进中国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2.2 现阶段生态文明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现阶段生态文明教育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文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之间不协调,这种情况与自然的因素、历史原因和国家的扶持密不可分;二是生态文明教育的缺乏保障;三是生态文明教育太片面化;四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转化方面有待加强。

生态文明教育离不来政策的大力支持,所以应当加强政府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顶层设计。一是按照等级划分,由上到下一层一层的负责,政府要有大量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教育资金,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经济来源;二是健全以公众的热情参与为前提和基础的民主的生态文明教育监督机制,构建科学系统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三是在遵循实用性生态文明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实用的教育评价体系,对各地方政府的工作、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和对新闻宣传系统的宣教与传播状况进行评价;四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文明理念生态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