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露天矿山爆破对民房的有害效应监测及控制措施

2022-03-18磊陈能革

现代矿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民房采场冲击波

朱 磊陈能革

(1.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2.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3.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爆破法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隧道掘进、边坡开挖等岩土工程中。采用炸药爆炸的方式进行破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爆破振动、空气冲击波、噪声等有害效应,对爆区周边人员、建(构)筑物存在一定负面影响[1]。为较好地控制爆破次生危害,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周天刚等[2]针对白鹤滩水电站坝肩边坡爆破危害控制问题,划定了爆区影响程度分区范围;吴江华等[3]为降低隧道洞口路基土石方爆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采用毫秒延时爆破技术、合理设计爆破参数等控制措施;姚强等[4]总结了爆破振动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现有评价指标和判据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龚伦[5]分析了攀枝花铁矿爆破噪声超标的原因,采取了延时爆破、控制炮孔装药长度、覆盖防护等降低爆破噪声的措施,解决了爆破噪声扰民问题。

本研究以某大型露天矿为例,采用现场监测的方式,分析矿山爆破有害效应对周边民房和居民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指导矿山爆破危害控制,以维护矿山周边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矿山开采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1 工程概况

某大型露天铁矿位于宁芜向斜的东翼,宁芜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中段,蒋门山—黄梅山断裂喷发(侵入)带的中段,陶村火山穹隆中部。矿区上部为第四系疏松堆积层,厚0~15 m;下部为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龙王山组火山岩,厚度大于300 m,主要岩性为安山质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安山岩;侵入岩为闪长玢岩。矿体赋存于闪长玢岩与安山岩接触带附近的闪长玢岩体中。

矿山采用凹陷露天开采方式,矿石生产规模为650 万t/a;台阶高度为12 m,采用多排孔微差挤压爆破,孔径为250 mm,高精度导爆管雷管逐孔起爆;每天有2~3 个爆区爆破,每个爆区的炸药使用量为4~5 t。

矿山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在当前采场西侧500 m范围内分布着4个村庄、200多户居民,房屋主要为砖混结构平房和2 层居民楼,许多建筑年龄达30 a 左右。

矿石生产爆破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振动、冲击波和噪声等对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如爆破振动给人们造成心理不适感、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的损坏、爆破噪声对人的听力产生一定的损伤。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2 主要爆破危害监测及安全分析

在矿山西侧民房方向开展爆破振动、冲击波和噪声监测,根据现场监测数据结合相关安全标准,进行爆破危害效应安全分析。

2.1 爆破振动

矿山生产爆破期间,在民房方向开展了十余次现场爆破振动监测工作,每次布置5 个监测点;根据爆区位置的变化,对测点位置进行动态调整;根据大量爆破振动监测数据,采用萨道夫斯基公式回归分析[6-9],得到了生产爆破在民房方向的爆破振动传播规律:

式中,v为保护对象所在地的质点振动速度,cm/s;Q为延时爆破最大段药量,kg;R为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距离,m。

可以看出,随着测点距离的增加和装药量的减小,爆破振动皆呈现衰减趋势;通过控制爆区与民房距离、减小采场爆破装药量,可以较好地削弱生产爆破对民房的影响。

根据矿山周边民房结构类型、建筑年代等因素,结合《爆破安全规程》相关规定,综合考虑选取民房的安全允许振动速度为0.9 cm/s。现场爆破振动监测期间,民房处的实测振动数据为0.13~0.50 cm/s(表1),均低于民房安全允许振速,符合《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要求。

?

考虑矿山采场开采范围较大,且爆区位置是动态变化的,若爆区与民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小,势必增大采场爆破振动对周边民房的影响程度,且更易于引发爆破振动扰民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爆破振动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削弱爆破振动的次生危害。

2.2 爆炸冲击波

爆炸冲击波是一种强压缩波,是炸药爆炸时产生的一种有害效应[10-13]。若人员、设备等待保护对象与爆区的距离太近,爆炸冲击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性,必须采取可靠的冲击波防治措施。考虑到矿山周边环境的复杂性,采用Micromate 高精度爆破冲击波监测仪,开展了不同距离下的现场冲击波监测,每次布置1个测点,见图1。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得到了冲击波与爆心距变化关系(图2)和冲击波与最大段装药量变化关系(图3)。可以看出,随着测点与爆区距离的增加,测点处冲击波呈现明显的减小趋势,说明爆破冲击波随着距离的增加具有显著的衰减特性。同时,随着最大段装药量的增加,冲击波表现出增大趋势。减小装药量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爆炸冲击波的大小,进而削弱冲击波的危害效应,对于需要保护对象的安全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由图2、图3 可知,现场实测爆炸冲击波为7.35~36.34 Pa。当测点距离为303 m、最大段药量为500 kg时,现场实测爆破冲击波为34.03 Pa;而当前爆区与民房的最近距离在500 m 以上,正常爆破的最大段药量一般在380 kg 以内,则民房处的冲击波势必小于34.03 Pa,且远远小于《爆破安全规程》中空气冲击波超压的安全允许标准。

2.3 爆破噪声

随着爆炸冲击波传播距离的增大,逐渐衰减为爆破噪声。虽然爆破噪声是一种脉冲噪声,时间短暂,但是超过一定的强度仍然会引起人们的精神紧张和不适感,必须采用可靠的控制措施将爆破噪声控制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为掌握矿山爆破噪声情况,采用声级计在矿山采场边坡上方以及民房处布置3个监测点,开展现场爆破噪声监测工作,见图4。

《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了不同声环境功能区的爆破噪声控制标准,见表2。矿山采场边坡上方1#测点(距离爆区239 m)、2#测点(距离爆区318 m)的检测值分别为91.9和92.3 dB(A),均小于施工作业区控制标准125 dB(A);民房旁边3#测点(距离爆区526 m)的检测值为68.6 dB(A),小于声环境功能区1 类控制标准90 dB(A);3 个测点的检测值均满足《爆破安全规程》噪声控制要求。考虑到采场爆区位置的变化,当民房与爆区距离较小时,爆破噪声存在超过控制标准的可能性,需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效的爆破噪声控制措施。

?

3 爆破危害控制措施

3.1 爆破振动控制措施

根据矿山开采实际情况,结合民房的位置、结构类型等因素,为降低爆破振动对民房的扰动影响,生产爆破过程中建议采取以下振动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最大段装药量和一次爆破总炸药量。根据爆区与民房的距离,划定不同装药量的爆破分区,设置分区界桩和警示标志,以较小的炸药量减小爆破振动强度,削弱爆破振动对民房结构的扰动损伤危害。

(2)合理选择爆破自由面方向。爆破自由面方向振动衰减快、强度低,背向自由面方向的振动强度大,因此,应根据爆区位置动态调整起爆方向,尽量避免民房位于爆破自由面的反方向,一定程度上削减爆破振动的次生效应。

(3)选取适宜的微差时间。开展不同微差时间对爆破振动影响研究工作,优选降震效果最佳的微差间隔,以微差干扰减振技术减小爆破振动强度,削弱爆破振动危害。

(4)在民房方向适宜的位置开挖减震沟或进行预裂爆破,从控制振动波的传播途径角度,有效阻隔爆破振动波的传播。

3.2 爆炸冲击波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采场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保护矿区周边人员、牲畜和建筑物的安全,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由于裸露爆破的冲击波强度偏大,因此应严禁采用裸露爆破方式破碎大块,不合格大块由挖掘机配破碎锤进行机械破碎。

(2)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和延期时间,使得孔间延时间隔小于排间延时间隔,孔间距与延时时间的比值要小于声速,避免发生空气冲击波的叠加效应。

(3)结合矿岩特性、保护物与爆区的位置关系,选定合理的最小抵抗线大小和方向,避免药包位于岩石软弱夹层等不利位置,减少空气冲击的危害。

(4)优质的炮孔堵塞质量可以较好地控制爆炸冲击波的产生,故应保证炮孔堵塞质量和堵塞长度,避免炮孔发生冲孔现象等。

3.3 爆破噪声控制措施

爆破噪声的大小与爆区规模、单段炸药量、装药结构等密切相关。主要从爆破声源和传播途径2 个方面对爆破噪声进行控制,削弱噪声对周边人员和牲畜的次生影响。

3.3.1 声源控制

降低声源噪声是控制爆破噪声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措施。降低爆破噪声的初始能量,可达到从声源上控制爆破噪声的目的,主要措施如下。

(1)控制单段装药量和一次起爆炸药量。一般而言,单段装药量越大,爆破噪声越大。采取减小爆破孔径和孔网参数、逐孔起爆的方法,降低单段装药量,可以较好地控制爆破噪声。

(2)孔内分段装药。采用孔内分段装药结构,下部分段先起爆,上部分段后起爆,相当于减小单段装药量,以降低爆破噪声。

(3)保证填塞质量和长度。优良的堵塞质量可以较好地控制爆破噪声,采用钻孔岩粉进行高质量炮孔填塞,确保堵塞长度和密实度;若遇水孔时,适当增加填塞高度。

(4)加强起爆网路的覆盖。对地表起爆网路的雷管采用适当的覆盖防护措施,如采用竹笆、岩粉等覆盖,以减小地表起爆和传爆雷管的噪声。

3.3.2 传播途径控制

(1)在采场爆区与民房之间设置有效的噪声隔离措施,如设置绿化隔离带、隔离堤坝等。

(2)调整起爆方向。爆破自由面朝向对爆破噪声造成存在一定影响,应调整起爆方向,尽量避免爆破自由面朝向西侧的民房。

4 结 论

(1)现场爆破振动监测期间,民房处的爆破振动为0.13~0.50 cm/s,低于民房安全允许振动速度。考虑采场爆区位置动态变化的特点,需要从爆破装药量、微差时间等方面进一步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生产爆破振动对民房的影响程度。

(2)现场爆炸冲击波测试期间,实测爆炸冲击波为7.35~36.34 Pa,远远小于《爆破安全规程》中空气冲击波超压的安全允许标准;当前矿山正常生产爆破在民房处产生的冲击波可以控制在人员安全允许范围内。

(3)矿山采场边坡上方和民房处的爆破噪声检测值分别为91.9,92.3,68.6 dB(A),均满足《爆破安全规程》控制标准的要求。考虑到采场爆区位置的变化,当民房与爆区距离较小时,爆破噪声存在超过控制标准的可能性,需要根据矿山现场情况从爆破声源和传播途径2个方面采取有效的爆破噪声控制措施。

猜你喜欢

民房采场冲击波
基于FLAC3D的采矿方法优选及采场结构参数优化①
爆炸切割冲击波防护仿真研究
北厂-架崖山矿段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阿舍勒铜矿二步骤采场回采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爆炸冲击波隔离防护装置的试验及研究
窄长采场胶结充填体强度要求及结构设计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