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3-18彭继萍胡晓红

大医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进针组间颈部

彭继萍,周 涵,胡晓红,余 刚,杨 凤

(内江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四川内江 641099)

颈型颈椎病以颈项强直、颈枕部疼痛不适、颈部活动受限为典型临床表现,以颈部软组织病变为主[1],经常于劳累、长时间伏案工作、受寒后发作。我国2016年的一项大样本全身慢性疼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颈痛是我国第二大疼痛性疾病,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呈年轻化趋势[2],给人们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困扰。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临床疗效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3]。浮针疗法是基于中医理论和传统针灸学[4],由符仲华教授发明的一种安全、绿色、有效的治疗手段[5],治疗痛症疗效显著[6],较常规针刺、口服解热镇痛药物等更为安全、有效。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浮针疗法对3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临床干预,并与30例行电针治疗的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内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的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4.20±11.38)岁;平均 体 质 量 指 数(BMI)(22.64±3.56)kg/m2。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5例;年龄20~55岁, 平 均 年 龄(42.30±9.61) 岁; 平 均BMI(22.57±3.63)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内江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标准:参照《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7]中关于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落枕,颈肩部不适、僵硬、疼痛、头颈部活动受到疼痛的限制;颈部僵直,颈部肌肉紧张,患椎棘突间存在压痛,颈部两侧、两肩胛区存在压痛,头颈部活动室颈部疼痛,头颈部活动范围缩小;X线检查显示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颈椎动力性侧位片可存在椎肩关节不稳,椎体移位;颈椎CT检查未见明显椎间盘突出影,MRI检查可观测到颈椎间盘变形,但未见明显突出。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颈痛、颈项强直、按压痛、退变等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65岁;③能够接受并坚持采用浮针治疗或电针治疗;④观察期内排除其他疗法。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严重病症者,如心、肝、肾疾病、糖尿病、高热、有出血倾向、皮损及传染性病变患者;②处于哺乳期或孕期的妇女;③既往晕针患者。

1.2 治疗方法 ①观察组:查找患肌,位置主要在项部、肩部平台、肩胛骨上、肩胛骨的内外侧等。在浮针进针前,触查并标记激痛点(MTrP)[8],然后按照操作需要,嘱患者取适宜体位,在距离MTrP 6~10 cm处,用75%酒精消毒治疗区域皮肤,再将浮针针具放入进针器,进针器与皮肤保持尽可能小的角度将浮针刺入皮下,运用拇指、食指与中指相互配合,把持针座,提拉针身,使针身离开肌层,放倒针身,在皮下水平进针,针尖指向病灶,针体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向前推进,皮肤表面可见线状隆起,医师感觉手下无阻力,患者基本无痛觉。进针后以拇指为支点,食指与环指做扇形扫散运动,每个部位2 min。扫散是配合局部肢体再灌注活动,操作结束后抽出不锈钢针芯,将塑料软管留置在皮下部位,用无菌创口贴外敷针眼,用胶布将软套管固定。留置6 h后拔出软套管。留置期间患者可正常活动,但要避免大幅度运动。软套管出现溢血,当即拔出。②对照组:患者取俯伏卧位或坐位,治疗部位常规消毒,选用华佗牌紫铜柄环柄针(规格:长度25~40 mm,直径0.3 mm),在相应穴位进行针刺。取颈夹脊穴(双)、天柱(双)、风池(双)、大椎进行针刺[9],连接电针仪,予连续波刺激,留针30 min,治疗完毕后出针。疗程:1次/d,5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两组都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成绩量表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量表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自觉症状(临床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自我满意度)、第2部分为疼痛分度量表、第3部分为影像学资料。每个分项均采用级别评分,总分27分,分值越高,颈椎功能恢复越好[10]。②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VAS量表分值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重[11]。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评价为治愈:患者的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椎、肢体活动恢复正常,可正常生活及劳动;好转:症状缓解,颈肩背疼痛减轻,颈椎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治疗期间症状反复[12]。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不同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成绩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成绩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成绩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5次后评分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5次后评分 治疗10次后评分观察组 30 20.80±1.99 24.70±1.78 27.37±1.47*#对照组 30 20.97±1.52 24.20±1.19 26.43±1.14*#F时间,P时间 244.189,0.001 F组间,P组间 69.647,0.013 F组间×时间,P组间×时间 5.790,0.008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5次后评分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5次后评分 治疗10次后评分观察组 30 6.07±1.17 3.27±1.11 1.23±1.07*#对照组 30 6.00±1.15 3.83±0.65 2.00±0.98*#F时间,P时间 415.622,0.001 F组间,P组间 131.054,0.001 F组间×时间,P组间×时间 9.489,0.001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以颈痛、颈僵、颈部活动受限为主,给患者生活、工作造成困扰,早期防治可延缓其进一步加重。其主要发病因素是颈肌退变与劳损,因工作、学习姿势不良或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导致颈部各肌群力学平衡失调,引发颈部酸、胀、痛等症状。颈椎病的治疗方式多样,颈型颈椎病主要以非手术治疗方式为主[13]。研究显示,约90%颈椎病患者经保守治疗可得到痊愈或缓解[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颈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的“痹症类病”,感受外邪、劳逸失度、跌扑闪挫致使营卫不和、经输不利[15],颈项部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形成“筋结”导致不通则痛。中医主张从舒筋散结、通络止痛等方面着手治疗颈型颈椎病[16]。中医治疗有饮片内服、膏药外敷、推拿、针刀和针刺、电针、火针、腹针、穴位注射等方式[17];西医治疗颈椎病,采取的方式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理疗。以上治疗方式均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治疗疗效不确切,存在胃肠道刺激等副作用;患者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程度与影像检查结果不一致,颈椎牵引力度、角度不恰当可能使颈椎稳定性进一步下降,加重患者症状甚至导致截瘫[18];推拿见效快,但易受寒湿气候及患者伏案工作等生活习惯影响导致复发等。本研究应用电针干预颈型颈椎病,疗效好,提示电针治疗对颈痛、颈僵症状有缓解作用,但临床常规电针治疗颈椎病需随证配穴、选穴方案繁多,对针刺手法要求较高,治疗周期相对较长;而浮针疗法,虽也是侵入性针刺治疗,但其治疗部位仅限于在MTrP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不进入肌层,运用一次性特制浮针针具在该层面进行扫散操作,安全性高[19]。该疗法最大特点是皮下进针、近部选进针点及扇形扫散[20],操作便捷。《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即为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功能反应区,浮针疗法作用于皮下,通过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操作,可以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驱寒邪,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卫气运行是浮针疗法的原动力[21-22]。而近部选进针点、在病灶周围进针、针尖直对病灶,则是对传统医学近治理论、以痛为腧理论的运用,刺法与《内经》26种刺法中的扬刺、齐刺、傍针刺等有相似之处。《内经》以“以痛为输”为选穴原则,虽然浮针疗法的进针点是在MTrP周围6~10 cm处,与阿是穴在疼痛部位进针不同,但两者均以疼痛部位作为进针点的选择依据。浮针治疗过程中,通过压电效应与反压电效应,促进病变组织分子、细胞生理功能的恢复,迅速缓解病痛,对于显性或隐匿性的MTrP消除效果均较为显著[23-24]。

综上,浮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进针组间颈部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放风筝注意三件事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造出一个天鹅颈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