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钙素原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判断腹腔感染脓毒症病原菌类型和患者预后的价值

2022-03-18刘思扬

大医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病死率脓毒症腹腔

白 恒 ,刘思扬 ,王 猛

(1.西安医学院研究生处,陕西西安 710021;2.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陕西西安 710068)

脓毒症是腹腔感染后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病死率高。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脓毒症28 d病死率高达70%[1]。因而,对患者病情和发展趋势进行早期预测能有效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在避免病情恶化,改善患者预后中发挥关键作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在脓毒症病情评估中应用较为广泛,但APACHEⅡ评分项目较多,限制其临床应用[2-3]。而血培养作为腹腔感染病原菌检查的金标准,其检测结果具有一定滞后性,也降低了临床应用效能[4]。降钙素原(PCT)作为细菌感染标记物之一,既往已有关于其在脓毒症患者中应用的报道[5]。本研究收集90例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探讨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判断腹腔感染脓毒症病原菌类型和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8 d不同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28例,患者死亡)和存活组(62例,患者存活)。死亡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7.86±10.51)岁;病原菌种类:革兰阳性菌(G+菌)10例,革兰阴性菌(G-菌)18例;白细胞计数(WBC)为7.50×109~15.00×109/L,平均(11.82±2.53)×109/L。存活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17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8.33±11.49)岁;病原菌种类:G+菌20例,G-菌42例;WBC为7.00×109~14.50×109/L,平均(12.10±2.34)×109/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原菌分类及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陕西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抗菌治疗(指南解读)》[6]中有关脓毒症的诊断标准,腹腔感染均经病原菌检测结果证实[7];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①入院24 h内发生院内死亡;②有肝硬化、肺心病、终末期肾病等严重慢性病者;③院内放弃治疗者;④妊娠哺乳期患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入院24 h内肘静脉血3 mL,采用低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沪嘉械备20150190号,型号:DL-5000B-B)对血液标本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送检。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72401486,型号:MAGLUMI2000型)检测PCT水平。在入院24 h内记录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8]。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记录90例患者病原菌感染类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②分析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病原菌类型。③分析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判断病原菌感染类型和患者28 d病死率的临床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价值判断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以曲线下面积(AUC)值表示,以AUC>0.75为判断价值高。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比较 死亡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比较()

注:PCT:降钙素原;APACHEⅡ: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组别 例数 PCT(μg/L) APACHEⅡ评分(分)死亡组 28 3.96±0.74 16.38±4.47存活组 62 1.78±0.93 12.75±2.61 t值 10.928 4.839 P值 <0.05 <0.05

2.2 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病原菌类型 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66.67%,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占G-菌的40.00%。G+菌中,则以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多见,见表2。

表2 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病原菌类型[例(%)]

2.3 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判断病原菌和预后的价值分析 分别以PCT和APACHEⅡ为检验变量,以是否为G-菌或是否发生28 d内死亡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对判断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病原菌类型准确性较高(AUC值 =0.790,95%CI=0.649~0.932,P=0.002),敏感度为0.643,特异度为0.903。APACHEⅡ评分对判断患者28 d病死率准确性高(AUC值=0.767,95%CI=0.629~0.904,P=0.004),敏感度为0.933,特异度为0.567,见图1、图2、表3、表4。

图1 PCT和APACHEⅡ评分判断病原菌类型的ROC曲线

图2 PCT和APACHEⅡ评分判断预后的ROC曲线

表3 PCT和APACHEⅡ评分判断病原菌分类的ROC分析结果

表4 PCT和APACHEⅡ评分判断28 d病死率的ROC分析结果

3 讨论

腹腔感染脓毒症病情复杂,抗感染是其基础治疗方法,而早期干预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耐药现象逐渐增加,降低了抗生素作用效果[9-10];且病原菌培养至少需要48 h才能获得结果,也限制了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范围。本研究发现,腹腔感染中G-菌感染占比达66.67%,这与既往报道相近[11-12],提示G-菌仍是腹腔感染的主要类型。另外,ROC分析显示,PCT鉴别感染病原菌类型的AUC值达0.790,特异度达0.903,提示PCT有助于鉴别G+与G-菌感染。PCT相对分子质量为13 000,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糖蛋白,激活的组织部位主要受感染和病原菌类型影响[13]。既往已有研究证实,PCT在感染性炎症反应和感染严重程度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14-15]。这可能与二者通过不同信号通路促进炎性介质释放,从而引起PCT异常升高有关[16]。G-感染后可通过早期内毒素刺激和炎性因子刺激的双重作用诱导PCT水平升高,而G+菌仅受炎性细胞因子刺激[17],因而G+菌感染者PCT水平较G-菌感染者低。因而监测PCT对指导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的早期抗生素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但PCT水平可能还受取样时间和患者发病时间影响[18],从而干扰其判断效能,今后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各因素与PCT水平的关系,以提高其临床预测的准确性。

另外,28 d病死率是评估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显示,APACHEⅡ评分判断不良预后的敏感度达0.933,提示其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较高价值。APACHEⅡ评分不仅含多项生理性变量,还将患者年龄和慢性健康状况纳入评分体系[19],这使得其在判断患者短期预后中具有显著优势,与闫圣涛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异常升高,其中PCT判断病原菌类型的准确性高,而APACHEⅡ评分对判断28 d病死率具有较高敏感度,值得临床关注。

猜你喜欢

病死率脓毒症腹腔
胸腺肽结合生脉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的微循环及免疫改善效果分析
NT-proBNP 联合hs-cTnT 评估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价值分析
术中术后如何防止腹腔粘连
血清MicroRNA—122作为脓毒症诊断特异性标志物的研究
梧州市艾滋病病死率相关影响因素和综合控制措施的研究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
枸橼酸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滤过中的应用
顺铂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