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康复手法对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的影响比较

2022-03-18毛国兴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脑卒中

毛国兴

【摘要】目的:对不同康复手法对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在我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术后康复训练;予以观察组患者常规术后康复训练+针对性的髋关节功能增强康复训练手法。连续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情况。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Harris评分总分为(87.23±1.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84±2.95)分(P<0.05);髋关节外展肌肌力为(89.38±4.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8±4.17)%(P<0.05);平衡功能评分为(38.05±2.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75±2.47)分(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引入针对性的髋关节功能增强康复训练手法有助于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优化髋关节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手法;脑卒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研究显示,相较于普通正常人,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髋部疾病的概率要高出4倍左右,尤其以偏瘫侧最为常见。在脑卒中并发髋部疾病患者中,患侧髋部疾病占比在65-80%左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现阶段临床治疗脑卒中患侧髋部疾病的主要手段,通过手术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假体,使其替代部分或全部病损关节,可达到帮助患者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的目的。但手术本身也将给患者髋关节周围肌群软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有较多的并发症,如感染、假体松动、关节脱位等,导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下降。同时,脑卒中并患侧髋部疾病患者又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盆躯干肌群和髋关节周围肌群功能失调,使得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关注,帮助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早恢复。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在常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的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手法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78例在2019年8月-2021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充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研究得到医院伦理会批准。

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分组。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40-76岁,平均(61.37±5.13)岁。 对照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41-75岁,平均(62.09±5.27)岁。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较好可比性。

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手法,包括踝关节训练、髋膝关节训练,以及适当的下床及站立行走训练等。

予以观察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如下:

髋外展肌群训练手法。在引流管尚未拔出时,指导患者行髋外展肌等长收缩训练;引流管拔出后,视患者病情、体力,辅助其逐步开展卧位或立位下的髋外展肌群助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重力运动及抗阻运动训练。

骨盆躯干肌群训练手法。在引流管尚未拔出时,指导患者进行提肛收缩训练;在引流管拔出后,指导患者进行双桥运动;仰卧伸膝位骨盆向侧方运动;仰卧伸膝位双下肢交替做前蹬、后撤抗阻运动;健侧卧位的骨盆前伸、后缩、前缩、后伸运动;立位骨盆前倾及后倾训练;立位骨盆侧方抗阻运动。

平衡及运动协调能力训练手法。指导患者进行立位下的重心转移训练和控制能力训练,包括单腿负重平衡训练、患侧腿向不同方向跨过障碍物训练等。同时,引导患者行控制骨盆带的步行训练。

观察指标

康复治疗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

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情况,量表总分100分,包括疼痛(44分)、关节功能(47分)、畸形(4分)以及活动范围(5分)4个评价维度,得分越高,认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

采用Kendall百分比肌力分级标准测定患者髋关节外展肌群的肌力,数值越高,认为患者髋关节外展肌群的肌力越好。

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性活动能力,总分56分,得分越高,认为患者者髋关节功能性活动能力越好。

统计学分析

以常用计数技术资料及其他常用计量技术资料的两种表示方式对各类型的统计资料分别进行了线性表示,并通过软件spss18.0对各项资料展开卡方检验或线性检验,若均为P<0.05,证明各类统计学的研究意义显著。

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3个月后Harris评分比较

康复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Harri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3个月后髋关节外展肌肌力及平衡功能比较

康复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髋关节外展肌肌力及平衡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如表2所示。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判断指标主要为单腿支撑时间、步行步速。而单腿支撑能力的优劣和步速的快慢主要取决于骨盆躯干的灵活性和平衡协调能力的高低。对此,在本次研究中,选择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引入针对骨盆躯干肌群和单腿支撑能力的专项康复训练手法,以加速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恢复。

另外,从解剖的角度来看,髋关节囊的后下部相对更薄弱;而现阶段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为后外侧入路,容易削弱髋外展肌力、破坏关节囊后方,造成脱位。同时有研究发现,髋外展肌群无力、髋关节周围肌力减弱是影响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对此,为了增强患者髋关节周围肌力、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本次研究选择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引入针对髋外展肌群及骨盆躯干肌群的康复训练手法,并采用渐进抗阻训练方法。同时,考虑到脑卒中患者的特殊性,如肌力、运动模式异常,身体平衡能力、姿势控制能力减弱等,引入促进平衡协调运动能力恢复的康复训练手法。

在连续康复干预3个月后,相较于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患者,接受针对性康复训练手法的观察组患者获得了更好的康复效果。数据显示,观察组Harris量表评分、髋关节外展肌肌力及平衡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活动度、稳定度、周围肌群肌力等恢復情况均更优,证实了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中,引入针对髋外展肌群、骨盆躯干肌群的康复训练手法,能显著患者改善髋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康复手法的选择对于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通过加强对于髋外展肌群、骨盆躯干肌群等肌群的训练,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度、提高关节稳定性,保证假体的正常功能。

参考文献

[1] 萧佩如,殷玉兰,邓珍良,等. 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卡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8):48-50.

[2] 宋铃琳,曹骏,葛菲菲. 以目标为导向的渐进性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2):3333-3336.

[3] 刘明强,郑健健,王新玮,等. 骨科康复训练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2021(24):44.

[4] 杨韦韦. 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6):128-129.

[5] 刘瑾,荣悦彤,赵云.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对Harris评分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4):71-75.

1942501186364

猜你喜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脑卒中
股骨颈量化截骨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