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新教育”促进“新儿童”发展

2022-03-17陈平

江苏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教育

【摘 要】“儿童”在变,无论他们的身高,还是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理解力、价值观,抑或是参与社会的意识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智能设备、海量的信息资源、庞大的社交平台等构成的“新生态系统”催生了“新儿童”的出現。随着“新儿童”的出现,教育要面对的问题有很多,但核心问题是如何能让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儿童;新教育;育人目标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0-0077-02

【作者简介】陈平,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05)原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当下,儿童不仅在身高,更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价值观、社会情绪能力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的儿童已非昨天的儿童,其认知能力、自我觉醒意识,儿童的心灵世界、性格特性等确实发生了深刻改变。

一、“新生态系统”催生“新儿童”

一个时代的儿童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儿童的成长环境,是他们成长的“故乡”,构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著名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强大的“吸心力”,“利用自己的心灵选择周围的事物,构建了一个精神世界,这种心理类型被称为‘具有吸收力的心灵’”[1]。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智能设备、海量的信息资源、庞大的社交平台等构成了一个“新生态系统”,“新生态系统”催生了“新儿童”。

“新儿童”成为“虚拟世界”的“公民”。网络改变了儿童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儿童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交往、购物、游戏、学习,可以尽情创造发挥,显示出他们超凡的想象力。

“新儿童”有了自我定义“成功”的方式。互联网时代带给儿童更多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一篇文章、一张画作、一支原创歌曲、一段脱口秀,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自己的梦想。

“新儿童”成为自我创造的一代。当下,儿童成为这个社会“积极的、创造性的社会行动者”。儿童是自我生活的主体,不断地用自己的认知、天性、智慧,改变着自己的成长环境。他们也是“儿童文化”的构建者。在自我创造中成长,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行动不断否定“旧童年”,建设“新童年”,在不断“解构”及“建构”中成长为“新儿童”。他们成为能自我创造的一代。

二、“新儿童”需要“新教育”

其一,“新教育”要把道德目标放在教育变革的首位。教育变革的首要目标是道德目标。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科技进步推动了时代发展,“新教育”应当坚持五育并举,引导“新生态系统”中的“新儿童”在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同时,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观。“新教育”把德育目标作为教育变革的首要目标,一个关键因素是要转变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标准,特别是要有科学的质量观。

其二,“新教育”倡导让儿童拥有幸福童年。“新教育”主张让儿童重回“幸福童年”,追寻“童心”。“新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幸福观,他们未必在意学习是否轻松,但很在意学习是否有意思、有意义,很在意是否能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否能让他们充分探究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因而,“新教育”要拓展儿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构建更加丰富的学习空间,使“新儿童”的好奇心得到保护、想法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发挥、成功得到肯定、个性价值得到实现。

其三,“新教育”要始终保障儿童权利。“新教育”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同时守护儿童的权利。“新教育”应引导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活动、生活实践中,在自我决策及伙伴合作中培养平等、民主意识。只有尊重儿童权利,“新儿童”才更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

其四,“新教育”要关注“创中学”学习方式。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成长的“新儿童”,是在不断“解构”及“建构”中成就自我的。“新儿童”是善于创造的一代,他们有无穷的创想。“新教育”应关注“创中学”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创中学”,“是指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自己的想法),以创意设计、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分享交流等方式进行的创造性活动”[2]。它通过创新实践及创新过程,来培养学生包括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品质,并通过创新成果的交流分享,激发创新热情及激活创新智慧。“创中学”可以视为杜威“做中学”的升级版,它让学生“有创意地学”“在创造中学”“为创新而学”。这样的学习贴近儿童的天性,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如果我们仍用昨天的教育培养今天的儿童,那么我们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明天。五四运动中的新青年们用自己的热血推动社会的变革,而现在一种新的力量——“新儿童”,他们正在用自己年幼的生命应对当下的环境。“新儿童”,正在慢慢地改变我们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M].成墨初,芮青蓝,编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20.

[2]陈平.“创中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之道[J].江苏教育研究,2019(Z2):6.

2052501186313

猜你喜欢

新教育
“新教育”理念下区域推进家校合作的行动探索
新教育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
相约“新教育”的美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走进新教育,师生共成长
“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走进新教育,拓展“大阅读”
浅谈农村小学冬季如何上好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