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党建的融合创新

2022-03-16蒋沈凯代龙

科学咨询 2022年20期
关键词:志愿党组织育人

蒋沈凯,代龙

(1.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2.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融合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之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走进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突出志愿服务的地位,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衡量标准。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强调,校、院(系)党组织主体作用发挥突出,落实“四个合格”目标要求坚决有力,有效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创建,领导和支持学生党组织发挥好组织带动、工作带动、队伍带动、榜样带动作用。学生党组织在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针对性实效性强,在推进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工作有力。

因此,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创新研究,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实现立德树人和实践育人2个目标。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中融入党建文化和校园文化,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赋予新的意义,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这三者的有机融合创新。

二、研究方法

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外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和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地域优势,在校地合作的基础上,对接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利用1年时间从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实践活动,树立党建文化品牌,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总结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工作路径。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融合创新

(一)研究现状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最适合的工作载体,党组织是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指路人。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育人的一环,高校党建工作也要体现育人的理念。褚佳琦倡导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要在实践育人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融合就是育人模式的创新,是高校实践育人的结合点。

从事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党建的研究者对这两项工作的结合已经做了许多探索和思考,指出的问题也非常深刻,但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创新的研究上仍有一些空白。完善这类研究,提出可行的工作机制与方法,将对高校学生工作、党建工作带来新思路,也有利于加强党建引领,创造性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形式主义、可持续性差等问题。

(二)现实难点

在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外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和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组织为研究对象,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创新的研究过程中显露出诸多问题。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融合中,教师的水平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以完成工作量为目标,对学生的指导浮于表面,指导过程中缺乏计划性,理论支撑不足;学生往往自主性不强,对于指导教师的任务执行不到位,志愿服务实践后缺少总结反思。对此提高教师的责任担当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十分关键。

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党建工作往往两张皮没有形成合流。高校常规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已基本成熟,项目趋于经典,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趣味性,学生参与度较低,加之党建工作忠实于文字材料,缺少实践性,志愿服务项目中党的领导也不够突出,主动对接地方单位达成长期合作的可能性较小。高校党建工作要真正落实于志愿服务,为志愿服务提供思想引领与实际指导至为重要。

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党建工作的结合缺乏广泛性,志愿服务参与对象被限定,通常只有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等其中的一者参与,这些参与者能够较好地完成志愿服务项目,但参与者的考察和评价的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党建工作的结合中,提高普通学生的参与度和分类考量参与者要双管齐下。同时突出党建的引领作用,深化党建工作主题,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植根于高校党建工作。

(三)对策考察

1.顶层设计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融合在于以党建为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为载体;创新在于探索实践育人的新模式,不仅要开展党建+志愿服务,更要树立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通过具体的实践研究,总结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创新的工作思路,要将实践育人、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围绕党建工作,最终为实现立德树人服务。以党建为基础,依托大学生志愿服务,强化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同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组织的合作,推出大学生精品志愿服务项目。

基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利用高校所在地的地域优势,在校地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区域内企事业单位,整合志愿服务的资源,建设志愿服务定点基地,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构建党建引领,校地合作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建设服务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党建育人的方法,加快推进高校党组织自身改革。

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融合创新是学生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展示高校实践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窗口。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融合创新在于解决高校学生工作中党建的单调性和枯燥性,引入志愿服务这一工作载体,打好党建+志愿服务的组合牌,以成熟可行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对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制度化有实际意义。

2.工作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融合创新的独创性在于以党建为引领,志愿服务为载体,建立“三促三进”的工作机制,完善党建+志愿服务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最终实现实践育人和立德树人的目标。

运用 “三促三进”工作机制,即为基层党建促志愿服务品质,党建带动志愿服务,党建思想始终贯彻于志愿服务,高校师生党员带头提高参与者素质与积极性;基层党建促志愿服务文化,党建文化不是生搬硬套到志愿服务,要凝练一个党建文化主题,结合高校院系、专业设置,充分做好“一支部一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基层党建促志愿服务落地,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不是纸上谈兵,重在实践,挂牌一个志愿者服务基地就要建设好一个志愿者服务基地,保证志愿服务的长期性。志愿服务要进社区,大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要走进生活,下基层锻炼;志愿服务要进乡村,大学生要敢于进农村,把所学用于田间地头,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志愿服务要进国际赛事,抓住高校所在地开办国际赛事、国际会展等契机,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风采,提高志愿服务水平。牢牢把握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融合点就是实践育人,深化实践育人的目标与成果,创新实践育人的形式与思路。

创建“志愿服务+团学+党建”的运营模式,始终树立党建带团学,党建带志愿服务的工作意识,依靠学生干部、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组建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团队,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推出定制式、菜单式志愿服务。理顺志愿服务、团学、党建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志愿服务加强团学、党建二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党支部、学生会、社团组织等接纳吸收更多普通学生,完善指导教师的管理考核制度,使志愿服务团队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展示平台。志愿服务借助党建、团学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避免快餐式志愿服务,打造一批精品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志愿服务项目校内立项,深化志愿服务项目成果。

建设“指导教师+朋辈辅导+年级接力”的管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的志愿服务团队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思想引领,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团队决策提供思路,指导教师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领路人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中,扮演好管理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者年纪相仿,高年级对低年级的传帮带的作用就异常明显,在遇到分歧和困难时能够相互交流和帮助,指导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具有亲和力的高年级学生和有领导力的低年级学生,注重志愿服务团队接班人的培养;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在志愿服务的团队中,以老带新保障了团队的延续,毕业班的学生需要把团队顺利交接给下一任接班人,做好新成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开展多样的团建活动,提升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创设“自评+互评+师评+对接单位反馈”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设是保障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先进性的重要措施。各参与者在团队中既要相互合作和帮助,又要相互竞争和监督。多方位、全面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既能考验团队成员,又能科学合理地评价整个团队及各成员,从而发掘特色和亮点,凝练出志愿服务团队的文化品牌,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新思路。多方位、全面的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要做好平时各类数据的更新和整理。对接单位的参与也保证了校地合作的有效联动。此外,高校发展党员和管理是系统性工作,要结合志愿服务探索高校党组织自身改革,把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党员发展和考核体系也将助力建设“自评+互评+师评+对接单位反馈”的评价体系。

3.融合创新

把握高校党建工作规律,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理清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系,构建以志愿服务为特色和亮点的高校基层党组织。从基础的志愿服务嵌入高校党建工作,到成熟的志愿服务融合高校党建工作,最终依托志愿服务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

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合创新要抓好党员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对党员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强调三全育人,志愿服务+党建的融合有助于发挥高校全员育人的作用。从课堂教学到课后学习、生活交流,教师和学生始终在一起,志愿服务同学科竞赛指导一样,需要师生共建,志愿服务与高校党建的融合创新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

从普通学生到学生干部,从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到党员都要加强思想引领,通过志愿服务把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入心入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绝非朝夕可成,而且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转变更好地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把志愿服务的思想教育灌输到课堂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有效运用 “三促三进”的工作机制,党建+志愿服务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才能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融合创新。

四、结束语

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融合创新中,存在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党建工作往往两张皮没有形成合流,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党的领导表现不够突出,主题不够鲜明等问题。实现立德树人和实践育人2个目标,不仅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还要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中融入党建文化和校园文化,将对志愿服务赋予新的意义,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这三者的有机融合创新。

猜你喜欢

志愿党组织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志愿……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