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

2022-03-16高飞吴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摘除术椎板椎间

高飞 吴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医疗区骨科 信阳 464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引发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对于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6个月无效,以及有明显神经受累表现的患者应以手术治疗[1]。病变椎间盘摘除术是首选的手术方式,随着微创技术和设备的长足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符合微创外科的理念[2]。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分析,以初步探讨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5~S1腋下型LDH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07—2020-06我院骨科收治的L5~S1腋下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具有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症状,疼痛性腰椎凸向健侧。(2)均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3],以单侧腋下型L5~S1突出为主。(3)经非手术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排除标准:(1)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突出椎间盘钙化、有硬性椎管狭窄者。(2)腰椎滑脱、腰椎失稳者。(3)精神疾病及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本研究共纳入符合上述标准的L5~S1腋下型LDH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椎板间入路PEID组(PEID组,31例)和传统后路开放椎间盘摘除术组(传统开放组,41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手术方法PEID组:患者俯卧于俯卧垫上,调整手术床,减小腰骶曲曲度,使L5~S1椎板间隙张开。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于L5~S1椎板间隙水平,棘突连线患侧旁开1 cm为穿刺点。1%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18号穿刺针指向靶点穿刺进入硬膜外腔,注入0.5%利多卡因注射液3~5 mL。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穿刺位置准确,导丝置换穿刺针。穿刺点做0.8 cm横切口。沿导丝置入扩张管至黄韧带,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扩张管前端于黄韧带后方。软组织扩张管逐级扩张,旋入工作套管。取出扩张管,连接光源成像系统与盐水灌注系统,把椎间孔镜置入工作套管探查。清理黄韧带表面的纤维脂肪组织,剪开黄韧带,将工作套管通过黄韧带旋入硬膜外。镜下小心清理表层覆盖的髓核组织,确认神经根与硬膜囊的位置,摘除S1神经根腋下突出的椎间组织。调整工作套管至S1神经根肩部,进一步减压。射频电极消融突出的椎间组织,行纤维环成形。检查S1神经根松弛度,减压彻底后拔出内镜及工作套管,缝合切口,术毕。传统开放组:全麻,取俯卧位,胸前、骨盆前垫起。消毒、铺巾,沿腰L5、S1棘突连线做后正中切口。依次显露椎板、扩大椎板间隙、切除黄韧带、探查并找到突出的髓核,切除髓核及游离的纤维环组织。具体手术方法参考文献[4]。2组术后均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PEID组患者术后第1天可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传统开放组患者术后第3天可在支具保护下离床活动。逐步行直腿抬高及腰背肌、腹肌功能锻炼,避免神经根粘连,并加强腰椎稳定性。术后3个月内避免过度活动[5],定期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9~12个月。

1.3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及术后临床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和拆线时间。(2)术前,术后第3天、3个月、6个月、9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强度[6]:以0~10分表示,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分值愈高疼痛愈剧烈。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功能障碍程度[7]:分值范围为0~50分。分值越高表明腰椎功能越差。

2 结果

2.1手术情况和术后临床指标PEID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卧床时间和拆线时间短(少)于传统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PEID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及臀部酸胀、麻木不适,经对症治疗,于术后2周内基本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传统开放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对侧下肢疼痛,经对症治疗于术后3个月内消失,1例患者出现切口皮肤坏死,给予换药后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2.2手术前后VAS、ODI评分2组患者术前的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VAS、ODI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EID组患者术后3天的ODI评分优于传统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时间点2组患者的VAS、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手术前后VAS、ODI评分比较

3 讨论

根据突出物与同侧S1神经根的位置关系,L5~S1LDH可分为腋下型、腹侧型、肩上型。以腋下型最为常见,为L5~S1椎间盘突出于S1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的“腋下”区。患者除有LDH的临床表现外,常还伴疼痛保护性腰椎凸向健侧;术中将亚甲蓝注射液与造影剂碘佛醇按1∶9混合后,将3 mL混合液加压注射至目标椎间盘后部,椎间盘突出和患者疼痛进一步加重。可明确责任椎间盘的节段(L5~S1),了解椎间盘的破裂方向等,进一步确认手术节段。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虽临床效果确切,但其对脊柱后柱结构有较大损伤。近年来,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广泛用于LDH的治疗。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椎板间入路PEID是治疗LDH的常用术式。但对于L5~S1LDH,由于髂嵴阻挡、横突肥大、椎间孔狭小等解剖因素限制,穿刺较为困难,侧后路PTED常摘除髓核不完全,而且过度牵拉神经根,可造成神经根袖撕裂及硬膜囊损伤等[8]。解剖学研究发现[9],L5~S1椎板间隙在T12~L1至L5~S1最为宽大,S1椎板上缘与S1椎体上终板的距离也较为恒定;S1神经根在硬膜囊的发出点位置高于L5~S1椎间盘的人群约占75%,平L5~S1椎间盘的约占25%,低于L5~S1椎间盘的极少;S1神经根的发出角平均22°,腋下型突出将S1神经根推向外侧等,均为椎板间入路PEID手术提供了充足的操作空间。而且在内镜下剪开黄韧带进入椎管内,手术更安全;加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通道较短,其末端在冠状面有一定的调动范围,可行调管操作,扩大了术野,利于精准实施手术操作[10-11]。故于L5~S1腋下型LDH则采用椎板间入路PEID。

成功穿刺和规范进行操作是椎板间入路PEID手术成功的基础:(1)术前需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穿刺点、方向与路径。从突出椎间盘靶点出发(侧位平S1椎体后上角),通过患侧椎板间隙下部分指向体外,该直线与腰后皮肤的交点即为理想穿刺点。(2)术中依据C型臂X线机透视情况合理调整穿刺方向与路径。加强与清醒患者沟通,注意其下肢有无反应。在软组织扩张管逐级扩张时和突破黄韧带前后时需谨慎,尤其对于黄韧带薄弱的患者,需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认扩张管前端顶于黄韧带后方未进入椎管内。必要时需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进行,以免暴力突破黄韧带损伤硬脊膜与神经根。(3)穿刺针通过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时进行回抽,以确保未进入硬膜腔内。为保证成功穿刺,我们采取的措施是:(1)直视下紧贴S1椎板上缘小心在黄韧带上剪开小孔,神经剥离子扩大小孔,通过水压扩大硬膜外腔后再扩大黄韧带开口。借助工作套管前端斜面的阻挡,旋转工作套管通过黄韧带进入扩大了的硬膜外空间,如遇到较硬骨质可采用镜下磨钻磨除。(2)突破黄韧带后,因为硬膜囊与神经根可能掩盖于其下,故不要急于摘除较大突出髓核。可先用神经剥离子或神经钩探查,髓核钳摘取表面漂浮髓核碎片,逐步暴露硬脊膜与神经根,待暴露清楚后再摘除较大椎间组织。(3)摘除完腋下髓核,可通过调管技术,继续清理神经根周围椎间组织,尽可能完全摘除术前MRI基础预估的突出椎间组织,冲出碎屑,直至神经根钩探及S1神经根松弛,患者不适症状缓解为止。(4)手术结束前射频电极消融突出的椎间组织,行纤维环成形,以减少纤维环源性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椎板间入路PEID手术的优势为:(1)采用局麻,对患者心肺等功能要求低,可适用于年老体弱患者;局麻下方便术中沟通,避免神经组织损害。(2)在纤维环外层的神经纤维被消融,可减少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率。(3)PEID与PTED可以使用同一设备,只是手术方法不同,无需再另行购买设备。周跃[12]认为经椎板间入路通过了椎管,可干扰椎管内结构,增加了术后椎管内粘连发生风险,故建议该入路仅用于L5~S1LDH,尤其适用于L5~S1腋下型LDH。

由于椎板间入路PEID手术的视野相对小、减压范围相对小,故要求术者需熟悉局部解剖知识和具有熟练的镜下操作技能,并拥有丰富的开放手术经验和三维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综上所述,椎板间入路PEID与传统后路开放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腋下型L5~S1LDH,在改善患者的VAS、OD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PEID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早期痛苦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不高等优势,故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摘除术椎板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两种手术方式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厚度变化的OCT观察
椎板成形术治疗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