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读写训练中巧用“变式练习”

2022-03-16林流英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

林流英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练笔的内容、情境、形式等方面开展“变式练习”,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习得写作技能。我们要准确把握好练笔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實实在在地落实“读写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练笔品质。

【关键词】读写结合 课堂练笔 变式练习

什么是“读写结合”?丁有宽先生认为,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读写训练点,从读到写,从模仿到练习,把“读”和“写”有效地融合起来。纵观我们的课堂,“读写结合”已普遍存在,可是为什么不少学生还是害怕写作?为什么有些教师一提到作文就眉头紧锁?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张悦群先生也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关注“语文方法”,而非局限在“课文内容”。这都是关注了教材的“桥梁作用”和“语用价值”。“读写结合”的教学主张关注的也是怎样用教材教,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课堂中的“读写结合”,如果就是在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后进行模仿,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写作技能的真正形成。我们可在课堂练笔的内容、情境、形式等方面开展“变式练习”,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习得写作技能。那么,什么是“变式练习”?这个概念常在数学教学中出现,是指在其他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化概念和规则的例证。那么,在我们语文课堂的读写训练中,应如何巧用“变式练习”,提升学生的练笔品质呢?

一、“变”内容:由教材走向生活

《刷子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一篇描写人物特点的典型课文,文中用众多笔墨描写曹小三这个人物,从侧面来衬托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在教学中,我们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独特的写作方法,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生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这段文字是对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描写,可见他刷墙的技艺高超。

生2:我从刷子李刷墙的规矩中也能感受到他的技艺高超。

生3:从他刷墙的效果中,可见他的技艺高超。

……

师:老师有个疑问,作者为什么要用众多笔墨描写曹小三这个人物?请同学们读读文中关于曹小三的语句,小组讨论讨论:你觉得可否把这些语句删掉?

(生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展示。)

师:作者不仅直接描述刷子李的“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还通过众多笔墨去描写曹小三这个人物,就是要通过曹小三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从侧面来衬托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紧紧依托文本,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写法:在表现一个人特点时,抓住此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直接描写,实属好方法,但是通过第三者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也能衬托主要人物的特点。由此,学生品悟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巧妙之处。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想表现一位同学在演讲时的从容镇定,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写?

生:我觉得可以写一写这位同学演讲时的语速、动作、神情,还可以写一写台下观众的表现。

师:非常好,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一定会把这个人善于演讲的特点细致地描绘出来。那要想表现一位女生长得特别漂亮,除了描写女生的五官、身材、穿着之外,还可以写什么?

生:男生和其他女生看到她之后的表现。

师:可以写……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课堂写作练笔。)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文中独特的描写方法后,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联系生活。教师挖掘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结合在教材中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这就是“变式练习”。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延展到生活体验中,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变”情境:由单一走向多元

如果在课堂练笔设计时,教师创设的情境与文本情境相似,学生就可能会一味地仿写而失去创作的动力。如:《鸟的天堂》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一篇典型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课文。巴金一行人在同一个地点、不同的时间,所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一位教师在执教本课时,通过师生研读文本发现作者采用一动一静的描写方法,并通过朗读来感受动静不同的意境美。课堂上,引得妙,读得美。但在练笔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组草原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写出它的动静变化。这一设计,让听课教师产生疑惑:首先,这些图片离学生的生活遥远,几分钟的观察,能达到练笔的效果吗?其次,练笔设计的情境这么单一,这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吗?那么,我们应如何实现课堂练笔情境的多元化?以《鸟的天堂》一课的练笔教学为例,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鸟的天堂在不同的时间,景物有动与静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生:清晨的街道是安静的,人们赶集时街道上就热闹非凡。

生:上课了,操场上很安静;下课了,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操场上做各种游戏。

……

师:下面,就让我们拿起笔,把你观察到的生活中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动、静变化的场景写下来。

(学生完成练笔后,师生评改。)

再如,《麻雀》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在课堂练笔中,教师播放了一段视频,讲述的是乌鸦妈妈保护小乌鸦的一个故事。这个练笔的情境与课文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学生通过观察,再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看似从读到写完美衔接,但是,这种单一情境的仿写练笔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同样针对这篇课文,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文章中一个“爱”字也没有出现,为什么这份“爱”却深深打动着我们?

生:因为,我们从老麻雀的每一个动作中都能感受到那种无私的母爱。

生:作者把老麻雀的害怕表现得越强烈,越能让我们对这种“爱”产生敬意。

……

师:是呀,要想把一件事情的过程写详细,就要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记忆里有许多值得我们讲述的故事,如……

生:我和妹妹玩耍时,不小心弄破妹妹的手,妈妈就狠狠地批评了我。

生:我不喜欢吃小青菜,妈妈总是让我吃,烦死了……

生:我生病了,妈妈很辛苦,一直照顾我。

师: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小事,如果你能把人物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為使课堂练笔真正有效,教师要善于依托文本的情境使之发生变化,由单一走向多元,让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在思辨中深刻理解文本的写法,从而进行迁移运用。

三、“变”形式:由呆板走向灵活

对文本写法的渗透不能只停留在“知”和“理解”的层面,还要对写法加以运用,提高写作技能。当我们的课堂练笔经历了上述的“两变”后,学生的练笔品质已在无形中得到提升。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变式练习”,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训练模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不拘泥于情境和内容的束缚,更加灵活地运用写作方法。

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的第四自然段,通过船夫的动作及两边建筑物和自己眼睛的感觉,刻画了驾驶技术高超的船夫的形象。这里,我们训练的重点应是:作者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当教师在引导学生练笔时,不仅要设置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的创作,还要改变形式的呆板,针对五年级学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要求学生在练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同时,创造性地加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让练笔的内容更加丰满。下面是一位学生的课堂练笔成果:

我的同桌好胜心可强了。前些天语文小测验,我得了95分,他呢?94分。就一分之差,他就不高兴了,嘟着嘴把我的考卷拿过去,瞪大眼睛仔细地看来看去。我正纳闷,他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对我一眨眼睛,跑到语文老师那儿,用手点着考卷上的一个字,得意洋洋地说:“老师,你看,这个字他写错了。”老师仔细一看,指着他的脑袋说:“瞎说,哪儿有错误?”同桌自以为是地拿起我的考卷,读了起来:“……咦,怎么又对了?”他直摸脑袋,刚才那股高兴劲儿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可以看出,这位小作者已经完全跳出课文文本的框架,不仅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还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得特别细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这才是我们设置课堂练笔所要追求的品质。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课堂练笔是我们借助教材习得方法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练笔的内容、情境、形式等方面开展“变式训练”,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习得写作技能。当然,无论我们怎么“变”,教学目标不能变。我们要准确把握好练笔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实实在在地落实“读写结合”,才能帮助学生习得写作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练笔品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长江东路小学)

3243501908218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
例说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整合策略
读写结合中的仿写策略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