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72例高胆红素新生儿溶血三项检查结果分析

2022-03-12陈丽梅葛金金杨变变蒋小园邱实蒋玲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42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胆红素血型红细胞

陈丽梅,葛金金,杨变变,蒋小园,邱实,蒋玲(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42)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指因母子血型不合、母体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血型的抗体,并且抗体可以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引起胎儿免疫性溶血的疾病。在我国,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血型不合类型为Rh血型和ABO血型[1],其他血型系统较为少见,例如MNS、Kell、Duffy等。其最常见和最突出的表现为高胆红素,还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水肿、黄疸、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等,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死亡。血清学溶血三项试验是当前临床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常用方法之一[2],前人的研究[3]发现患儿血清学溶血三项的检测影响因素较多,从而影响检出率。因此,本文对我院在2018年2月-2021年2月符合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儿的血清学溶血三项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找出影响因素,为提高诊断效率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共372例,其中男208例,女164例,平均日龄3.26天。所有患儿胆红素检查均显示为高胆红素,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所有患儿均排除以下情况:①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②存在其他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研究符合本单位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 采集新生儿及其母亲静脉血并注入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后充分混匀,确保抗凝充分[4]。采集好的标本应该尽快送至输血科检测。

1.2.2 血型鉴定 采用玻片法和微柱凝胶法同时检测患儿血型。

1.2.3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取新生儿0.5%洗涤红细胞悬液50μL加入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中,离心5min后查看并且判定结果。

1.2.4 放散试验 采用微柱凝胶法。将洗涤4次以上的红细胞同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融合放置于干燥试管之中,在56℃的恒温水箱中孵育10min,进行离心操作后取上层清液作为放散液备用。在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前3孔中依次加入8μLA、B、O标准红细胞(4%),接着每个孔中加入50μL低离子溶液,最后加入50μL红细胞放散液,置于37℃孵育器孵育15min,孵育完成后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min,最后查看并且判定结果[5]。

1.2.5 游离抗体试验 采用微柱凝胶法。在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后3孔中依次加入8μLA、B、O标准红细胞(4%),接着加入50μL低离子溶液,最后加入50μL患儿血浆,置于37℃孵育器孵育15min,孵育完成后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min,最后查看并且判定结果。

1.2.6 新生儿溶血病诊断标准 ①母婴ABO或者Rh血型不合;②根据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判断,见表1。

表1 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判读表

1.3 仪器与试剂

1.3.1 仪器 ①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②BYL型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③HH-S型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金怡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1.3.2 试剂 ①单克隆抗体型ABO、RhD血型定型检测卡、抗人球蛋白检测卡、ABO血型反定型试剂盒、人血红细胞型不规则抗体检测试剂细胞以及低离子强度盐溶液均购于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②单克隆抗体型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和单克隆抗体型RhD(lgM)血型定型试剂均购于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血清学溶血三项结果 372例患儿中共检出阴性303例,可疑2例,确诊新生儿溶血病67例,新生儿检出率为18.0%。67例确诊患儿中,释放试验结果阳性的有67人,阳性率为100%,游离试验结果阳性的有42例,阳性率为62.7%,直抗结果阳性的有1人,阳性率为1.4%。见表2。

表2 患儿血清学溶血三项检出结果表

2.2 不同性别患儿HDN检出结果 208例男性患儿中,检出HDN阳性的有44例,检出率为21.2%;164 例女性患儿中,检出HDN阳性的有22例,检出率为13.4%。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5)。

2.3 不同送检时间下患儿血清学溶血三项检测结果的比较0-2d送检的患儿共193例,HDN检出阳性的有45例,检出率为23.32%;≥3d送检的患儿共179例,HDN检出阳性的有21例,检出率为11.73%,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见表3。

表3 不同送检时间下患儿血清学溶血三项检测结果表

3 讨论

新生儿溶血病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之一[2],其根本原因在于母婴血型不合。胎儿从父亲遗传而来的抗原是母亲没有的,在妊娠时期,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循环,红细胞上的抗原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并且该种抗体是与胎儿血型不相容的IgG免疫性血型抗体,其可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血液循环中,与患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进行互相结合,进而导致胎儿红细胞被大量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而致病[6]。与之前使用的试管法进行溶血三项的检测相比,微柱凝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判读简单,诊断过程重复性更高等优点,逐渐成为临床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首选方式[7-8]。我院于2018年2月起使用该检测技术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

目前实验室诊断新生儿溶血病主要依赖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本次研究中,溶血三项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1.4%,血清游离试验62.7%,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100%,这与谢楠楠[9]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对新生儿溶血症进行诊断时,三项检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敏感性最高的是释放试验,这可能与溶血三项试验的设计原理有关[10]。释放试验因为红细胞的大量破坏,细胞膜上的IgG抗体被释放出来,因此有较高的灵敏度,而直接试验因为抗原密度在新生儿红细胞上相对较低,吸附抗体能力较小,因此灵敏度较低,常常呈弱阳性或者阴性[10-11]。

本次研究发现男、女患儿的新生儿溶血病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2%和13.4%,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5),无需考虑性别因素。此外,血清学溶血三项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与送检时间有着密切联系,在2天内送检,溶血三项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23.32%(45/193);在3天及以上送检的阳性率为11.73%(21/179),显著低于2天内送检的阳性率(P=0.003<0.05)。这与刘琛[12]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他认为HDN发生于胎儿期和新生儿期,胎儿期发生溶血所生成的胆红素能迅速在母体的肝脏进行代谢,故在患儿刚出生时常不表现为皮肤黄疸,但由于溶血在出生后仍然存在,而新生儿代谢胆红素的能力相对不足,故高水平的血清胆红素常出现于48h内。此外,吴红[13]、何柏霖[14]等人认为这与肝脾脏的作用相关,随着病情时间的延长,致敏的红细胞在肝脏和脾脏中逐渐被单核-巨噬细胞清除,使得游离的IgG抗体逐渐消失,其他IgG抗体则以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失去了其反应原性而出现阴性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血清溶血三项试验检测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位居第一的是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第二的是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最低的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一旦发现母婴血型不符,且临床有症状或怀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应尽早进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检测,以便早诊断、及时治疗,避免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15]。

猜你喜欢

胆红素血型红细胞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其他动物有血型吗?
血型打0分
4种血型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