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2022-03-11刘国斌崔明月

关键词:视阈东北地区服务业

刘国斌,崔明月

(吉林大学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 130012 )

引 言

2016年工信部颁布《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于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重要内容、实现工业产业绿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政策引领作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进绿色经济转型升级等提供了有力支撑。绿色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对于加快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绿色经济既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1989年大卫·皮尔斯(David Pierce)在其著作《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以经济效率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建设或绿色发展为重点,以社会公平为本质,通过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共赢来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经济发展范式[1]。绿色经济是追求实现经济高质量高效益全面绿色发展社会、高文明高品质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社会、高素质生态理性现代人社会,稳步走向生产生活全面绿色转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经济新模式[2]。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是绿色经济内涵的重要体现[3]。本文认为绿色经济是产业经济为适应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需求而形成的,以强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共赢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范式或经济发展状态。

有关绿色经济视阈下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多从绿色发展理念视角出发进行阐释。赵建军和胡春立(2016)[4]认为,县域产业转型升级要发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作用,构建县域绿色产业体系。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产业绿色转型[5-6]。随着绿色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缓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绿色经济视阈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将持续加快。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经济比重较大,且由于长期以来“三高一低”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得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所以,东北地区更应该以绿色经济为导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东北产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逻辑

(一)绿色发展理念是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提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及了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了诸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等重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了绿色发展的内涵外延。其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发展要遵循自然演变规律,提高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促使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形成负脱钩状态;二是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同时还要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促进绿色生产、绿色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过程,是产业提质增效、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其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要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提高产业的附加值、降低产业发展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破坏,从而实现产业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共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将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于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推进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进而提升其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产业竞争力,进一步为加快东北地区经济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持。所以,绿色发展理念是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提基础。

(二)创新发展理论是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早在1912年熊彼特就在其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创新实质上就是生产要素和条件的重新组合,通过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创新的五种情况,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市场创新以及组织创新”,通过创新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要素的重新配置,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发展,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等实现东北地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从而提高东北地区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快其产业转型升级。

从产品创新角度看,绿色农产品、绿色工业品等新产品将不断出现和发展,为东北地区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提供支持。从技术创新层面看,绿色经济发展倒逼东北产业必须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广,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率。从市场创新的角度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势必要围绕新的产品、产业来开辟新的市场,从而加快绿色产业规模扩张,提升产业发展活力。从资源配置创新的角度看,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就是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新的要素资源向传统产业的配置,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组织创新的角度看,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新组织的引领和带动,所以组织创新是加快引领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因此,创新发展理论是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三)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学派进一步拓宽了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范畴,将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要素进一步升华,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要素,即人力不仅仅包括劳动力的绝对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还包含劳动力的生产技能训练、教育投资和教育水平、协作能力培养等方面,由此统称为“人力资本”。罗默在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技术进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升级,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技术进步的因素引入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能够对传统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形成新的冲击,加快其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也是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

图1 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逻辑示意图

二、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

(一)财政科技项目支出总量不断增强

财政科技项目支出不断增强能够进一步加快东北地区技术创新步伐,从而提高产业发展技术水平,提高产业效率、集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转变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为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财政资金支持。数据显示(1)参考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整理。:2019年在东北地区政府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资金达到了155.37亿元,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1.4%,2015—2019年东北地区政府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总体上呈增长趋势,科技支出的增长有助于加快东北地区产业技术创新升级,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降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进一步推进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从这个角度看,政府财政投入的增长有助于提高东北地区经济绿色发展,在绿色经济视阈下进一步助推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二)新基建的布局和发展

新基建的布局和发展将进一步激活东北地区各省份经济发展潜力,为数字经济等新的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支持,形成新的技术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而促进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贯彻绿色经济发展思想,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效益共赢。通过新基建的布局和发展,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的空间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将进一步提升,有力提升了产业发展容量和体量,对于转变其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支撑。从吉林省新基建布局和发展情况看,2020年及“十四五”期间吉林省拟实施智能信息网项目389个,投资839亿元,不断加快省内5G网络建设、数据资源平台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形成示范效应。辽宁省计划到2022年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培育1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3家国家级双跨平台,建设约5万家的上云企业,建设100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黑龙江省计划2020—2022年总投资165亿元,新建5G基站4.7万个,发展用户1 477万个。从东三省各自新基建发展和布局来看,东北地区整体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深化,为东北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能够推进东北地区产业绿色、低碳、智慧、高效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

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为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条件支持。在全面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前提下,东北地区产业发展将以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为重点,以经济质量效益提升为中心,加快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2019年东北地区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 992.1万吨,同比增长6.7%,比2015年增加2.3%;2019年东北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03%,与2018年相比增加3.8个百分点,与2015年相比增加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2014—2019年东北地区产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质量在稳步提升,说明在产业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效益也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快,符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论要求,这也为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一)传统能源产业向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能源产业向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是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东北地区工业产业发展比重大,对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的消耗大,且“三高一低”型的产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为摆脱东北地区资源诅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将绿色经济理念贯穿于东北地区能源产业发展全过程,加快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东北地区传统能源产业向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促进石油、煤炭能源产业的升级,提高石油、煤炭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这类能源资源的低效率利用以及高污染排放;另一方面,要加强太阳能、天然气、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替代传统能源,进一步推进东北地区传统能源产业向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7]。

(二)工业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工业制造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型产业,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工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既是转变东北地区工业制造业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制造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推手,也是深入推进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东北经济振兴的关键所在。在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工业制造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特别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将为东北地区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新技术与传统工业制造业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加快东北地区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工业产业将进一步优化东北地区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智能制造业布局和发展,进而提高工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工业制造业绿色、低碳、高效、智慧、集约化发展,这是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三)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粮仓,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而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应该由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农业绿色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推进东北地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形成东北地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传统服务业向绿色服务业转型升级

东北地区传统服务业往往忽视产业发展的绿色经济效益,资源浪费或环境污染现象时有发生,服务业发展的层次低、质量效益低不利于东北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传统服务业势必迎来新的机遇,传统服务业逐渐向绿色服务业转型升级。从具体行业来看,绿色金融行业、绿色生产性服务业、绿色生活性服务业等绿色化、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将进一步转变东北地区传统服务业发展方式,提高服务业产业质量和效益,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服务业绿色转型升级。所以,绿色服务业发展是东北地区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四、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由于东北地区产业发展存在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能源消耗碳排放与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等现实问题,使得东北地区产业亟待转型升级以摆脱这种现实困境,从而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一)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之一。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降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但东北地区长期以来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能源消费为主的,2019年吉林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能源的消费占比达到59.7%、辽宁省煤炭消费占比达到58.56%、黑龙江省煤炭能源消费占比达到62.3%,从2013—2019年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情况看,煤炭能源消费占比始终在60%以上,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非清洁能源占比超过85%(2)依据2020年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统计年鉴资料整理。,而水电、核电、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较低。以煤炭,石油为主的非清洁能源的消耗是东北地区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能源所在,且由于清洁能源的开发成本较高,应用推广等方面压力较大,不容易大规模大范围的应用。所以,很长一段时期内,煤炭和石油能源消费仍然是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品,除非通过清洁技术和低碳技术降低非清洁能源消耗过程中的污染,否则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是制约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不利于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8]。

(二)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不利于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从技术投入的角度看,技术投入的增加能够加快产业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从而促进产业发展由传统的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向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绿色经济转型升级[9]。数据显示(3)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整理。:2019年东北地区地方财政对科学技术项目的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06%,与2018年相比下降0.07个百分点,与2015年相比下降0.25个百分点,技术投入比重不断下降,不利于东北地区产业技术创新,制约着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从污染治理投资看,2018年东北地区工业发展污染治理投入额同比下降29.2%,与2014年相比下降69.4%。总体来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治理力度相对不足,资金投入相对欠缺,不利于东北地区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三)能源消耗碳排放与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能源消耗碳排放与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是制约和阻碍东北地区产业低碳、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从东北地区三次产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比重情况来看,2019年东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比重为4.05∶72.11∶23.84,与2017年相比,第一产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比重增加了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比重增加1.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比重下滑1.85个百分点,与2014年相比,第一产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比重增加1.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比重下降了6.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能源消耗碳排放比重增加了5.0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比重呈现平稳增长态势,第二产业能源消耗碳排放比重缓慢下滑,但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2014—2019年东北地区第二产业能源消耗碳排放比重超过了70%,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比重为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以及实现转型升级提出了挑战。同时,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的速度明显大于经济增长速度,第一、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逐渐增加,这实质上对生态环境及能源消耗造成了不利影响,能源消耗碳排放与产业发展存在着结构性矛盾,阻碍了绿色经济视阈下东北地区产业向高级化和合理化转型升级。

五、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加快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推进能源产业总体布局

一方面,要加快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东北地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应该加强东北高校与研究机构和大型能源企业的合作,提高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研发和掌握新的能源产业生产和发展的源技术、主干技术和旁支技术,健全能源产业技术体系,强化自主创新和自主设计,降低对国外企业关键技术领域、设备的依赖度;其次,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奖励机制,激发技术人才和团队的研发激情,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重点攻关关键技术;最后,加强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加大项目建设和资金、设备投入。另一方面,要推进东北地区能源产业总体布局。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均应有相关规划或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为东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布局和发展提供纲领性和方向性引导。同时,要加强新能源产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制度性公共产品供给,规范能源产业准入标准、技术规格标准、检测标准等,加强东北地区能源产业合理布局,推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和升级,提高东北地区能源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10]。

(二)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工业制造业发展

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工业制造业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重点立足东北地区现有的装备制造业基础,以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集中力量发展重型装备、数控机床、发电和输变电设备、汽车、船舶和轨道交通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大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促进相关产业部门不断集聚,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先进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不断提升东北地区工业产业发展实力,推进工业产业绿色转型、智能化发展[11]。

(三)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扩大绿色农产品规模。在稳定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同时,推广种植抗旱、节水型农作物,降低农业对水资源消耗的比重。结合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立一批高标准的国家和省级绿色农业基地与农产品出口基地。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严禁超标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防止农业资源的污染和破坏。要将绿色经济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产业发展全过程,实现农业产业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加强低碳技术、绿色技术在农业产业生产加工环节的应用,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等环节的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向绿色化、生态化转型升级。

(四)构建服务业绿色平台,完善绿色服务业体系

一方面,要积极构建服务业绿色发展平台,加强绿色服务业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质量。同时要建立绿色服务业支撑平台,整合东北地区服务业数据流、信息流等资源,为东北地区绿色服务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完善绿色服务业产业体系,加快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质量。首先,要推进东北地区绿色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推进绿色金融、绿色物流等行业部门发展,改变传统服务业发展模式,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其次,加快低碳环保产业发展,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快传统产业生产、加工、流通方式创新升级,降低产业发展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产业绿色发展质量,进而加快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视阈东北地区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东北地区高校越野滑雪体育课程的开设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漂泊叙事视阈下评述《花样年华》的艺术特色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原型理论视阈下的于连形象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螺丝在拧紧》